《雷雨》课件 (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雷雨》课件 (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1 21:4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雷雨
问题反馈
【内容方面】
1.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分析出“雷雨”这一题目有怎样的意义?(586班2组)(577班1、2组)
2、文中的两个戏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86班2、3组)
3.如何理解侍萍周朴园对“梅小姐”的说法?(586班6、7、8组)(577班1、4组)
【主题方面】
1、周鲁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586班5组)(577班1、3、4组)
2、周朴园到底爱不爱侍萍?(586班5、6组)
优秀小组:
577班9组
586班4.5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介戏剧和作者的有关知识。
2、梳理节选部分的情节。
3、分析这两场戏的主要矛盾冲突。
4.鉴赏了解本剧语言和舞台说明作用。
【过程与方法】
领会作品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分析有关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归纳主题,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戏剧常识
1、戏剧是一种 综合性舞台 艺术;它是借助 文学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等艺术手段 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
3、戏剧按表演形式来分往往有歌剧、舞剧、话剧等等;按作品类型来分又有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分也有历史剧、现代剧、情节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等。
戏剧常识
4、戏剧语言包括 人物语言 和 舞台说明。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 人物语言 来完成。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
第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
第二 ,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
第三,丰富的潜台词;
第四,易懂、上口。
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品味人物语言中丰富的潜台词
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深入品味人物语言
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赏析戏剧语言
欣赏人物形象
了解矛盾冲突
戏剧鉴赏: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雷雨》是他的处女作、代表作,发表于 30年代,另外他的代表剧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名人评语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黎烈文
“雷雨”的内涵?(问题反馈1)
1.自然界的雷雨,是剧情发生的背景,雷雨之夜
2.指人物内心酝酿的 “雷雨”,渴望自由,冲破封建罗网。
3.还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社会变革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反馈)
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四幕剧《雷雨》的剧情发生在一天之内,即从上午到午夜两点;舞台背景只有两个,周家的客厅和鲁家的住房。全剧集中表现出两个家庭和他们成员之间前后30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封建专制家庭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
简作《雷雨》剧情:①人物关系图:
繁漪
周朴园
周萍
鲁大海
鲁侍萍
四凤
周冲
鲁贵
旧情人




情 人
夫 妻
父 子
单相思
女父












异父兄妹




















——父子(女) ——情人夫妻 ——母子(女) ——兄弟妹 ——情敌
异父母兄妹
人物关系一览表
1、主仆兼“夫妻”关系
2、主雇兼父子关系
3、主雇兼兄弟关系
4、同母异父关系
5、“母子”兼情人关系
6、同母异父兼情人关系
人物关系
戏剧鉴赏方法
一、把握戏剧冲突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揣摩戏剧语言
剧本结构 戏剧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与鲁侍萍相遇
第二层,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矛盾焦点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
(爱情的纠葛、阶级对立)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
(阶级斗争)
第一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雷雨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线
30年前
周、鲁相恋,侍萍产下二子
大少爷——仆人
侍萍被赶出周家,抱走二儿子
时间:30年间
周朴园寻找打听侍萍的下落
侍萍在外乡生活
时间:30年后
周、鲁二人在周家重逢
因侍萍不接受支票,以及鲁大海的出现,两人不欢而散
分析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冲突
(1)在相遇的过程中,周朴园的心理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在相认的过程中,周朴园依次采取了怎样的手段来对付鲁侍萍?
(3)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相遇诉旧怨
关窗
姓鲁
无锡口音!
熟知旧事?
姓鲁
修墓
她没有死?!
四凤的妈
熟知旧衬衣?!
侍萍,是你?
奇怪——疑虑——慌张——惊惧
鲁侍萍:
周朴园:
怨恨,内心复杂
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心中释然,有些不知所措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恼怒,害怕
对过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自私残忍
对“死去”的侍萍:
虚伪

对面前的侍萍:
纪念
凶相毕露
软硬兼施
彻底决绝
阴险狡猾,冷酷无情
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侍萍?
(2)相认生新恨
手段 言行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厉声责问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他担心侍萍的出现会威胁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以前罪恶可能会暴露于天下,所以感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种种罪恶无人知道,俨然作为怀旧的多情人、权威的封建家长、体面的资本家出现。可侍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所以,他从“怀旧”到“绝旧”,彻底暴露了伪善嘴脸。
作为一个“怀旧的多情人”,为什么当侍萍站在面前时,周朴园又换了一副面孔呢?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矛盾焦点:
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
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
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示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质。
冷酷面孔和傲慢态度。
(明知故问“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最后恶狠狠地向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根源:阶级剥削和压迫,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阶级冲突使: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小结】
问题反馈
【周朴园】
1.周朴园这个典型形象在当时有何意义?(577班1、7、9组)(586班1、5组)
2.他为什么多次问鲁侍萍姓什么?(586班4组)
3.周朴园对鲁侍萍态度的变化说明什么?(586班4组)(577班8组)
4.周朴园为什么强调身边的事物都是侍萍所喜欢的?(586班4、8、11组)(577班11组)之后侍萍的叹气和说的话表明了什么?(586班5组)
5.怎样看待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586班5、7组)(577班5、10组)
6.在处理工人罢工事件时,可以看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点?(586班5组)
优秀小组:
577班9组
586班4.5组
问题反馈
【周朴园】
7.周朴园的三个“无锡”有何内涵?(577班9组)
8.周朴园认识鲁大海,但见面却问“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577班9组)
9、“这一点钱你若不收下,将来会后悔的”,周朴园为什么会这样说?(577班10组)
10、如何理解周朴园的绝情和此时对往事的怀念?(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到周家来)(577班10组)
【鲁侍萍】
侍萍是否想说出自己的身份?是的话为什么不直接说?不是的话为什么要让周朴园回忆过去并暴露自己?(577班1、4、8组)
问题反馈
【鲁侍萍】
1.她“很自然的走到窗前”是为了写出她对周家的熟悉吗?有何作用?(586班4组)
2.她为什么说自己坏话,是想让周朴园反省吗?(586班4组)
3.怎样理解她的“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的要求?(586班5组)
4.如何理解她的人物形象?(586班5组)
5.“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句话能看出侍萍怎样的复杂情感?(586班9组)(577班1、4组)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分析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戏剧人物鉴赏方法——揣摩人物语言、探究舞台说明、把握戏剧冲突
2.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
教学目标
分析人物形象
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这三个人物形象,请大家思考他们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并说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繁漪对周萍说:
“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外表还是一副道德家、慈善家面孔。”
“你父亲是第一伪君子。”
周朴园
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课文从两个角度去揭露他的自私虚伪和残忍冷酷。
第一场戏是从私生活的角度写。充分暴露了他的 虚伪(对侍萍身份的美化,维护名声,避免别人的猜疑)、自私、冷酷,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第二场戏则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揭露周朴园的 反动的阶级本性,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滑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
周朴园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有
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了在半封建
半殖民地的社会长成的资本家,同封建阶
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
——曹禺
作者眼中的的周朴园
一个善良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被周朴园始乱终弃,历经生活的磨难,表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坚强、骨气与尊严。
鲁侍萍
鲁大海
一个有着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通过他的斗争,表现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
高度个性化
丰富的潜台词
富于动作性
品味人物语言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
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高度个性化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鲁大海 可是你完全错了。……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
人物的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鲁大海 (挣扎) 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 )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
潜台词分析
你这个畜生!你哪里像我的儿子啊! ……
他是你的弟弟呀!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 ……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第一句反映了侍萍怎样的思想变化?第二句的语言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什么样复杂的感情?
表现了侍萍对儿子由思念到失望、愤慨的感情;后一句欲言又止,借助谐音改口的过程,表现了她悲愤交加,想认儿子又不能的痛苦感情。
潜台词分析(四)
1、标题:
双关;象征;
以自然环境烘托社会环境、揭示主题;一场大变革即将来临。
2、两大矛盾:
一、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们之间的矛盾;
二、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小结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