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 课件 (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晋灵公不君》 课件 (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1 22:0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  郑伯克段于鄢晋灵公不君学 习 目 标 1.了解并识记《春秋》、《左传》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前两自然段,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等,识记文中的名句。 3.分析并理解晋灵公形象。《春秋》: 识记:《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 ),由( )编纂,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春秋时期鲁隐公到鲁哀公年间的历史大事。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编年史 孔子《左传》: 识记:《左传》是 的简称,又称 ,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与( )、( )称为“春秋三传” 。
《左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善于用简练精当的语言刻画人物或记述事件,叙事富有故事性、戏剧性;长于描写战争;善于记言,无论谏言还是行人辞令都非常符合人物身份。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左丘明《公羊传》《谷梁传》 解 题: 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是编者后加的。
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位14年,后被大臣赵穿所杀。谥号曰“灵”,谥法称“乱而不损曰灵”。此为无道君隐讳的说法。
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作动词。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分钟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大致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所写事件涉及到哪些人?
文中人物及身份晋灵公------国君
赵盾------晋正卿。下文“宣子”是他的谥号
士季------即随会、晋大夫
赵穿------晋大夫,赵盾族亲,晋灵公的女婿
董狐------史官,晋国太史
鉏麑------晋国力士
提弥明------赵盾的车右
灵辄------灵公的甲士一 君
四 臣
三甲士文 本 解 读 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2、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②;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③,杀之,寘诸畚④,使妇人载以过朝。①不君:不行君道。 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②;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③,杀之,寘诸畚④,使妇人载以过朝。①不君:不行君道。
②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墙:装饰墙壁。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 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②;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③,杀之,寘诸畚④,使妇人载以过朝。①不君:不行君道。
②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墙:装饰墙壁。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
③宰夫:厨师。胹:煮。 熊蹯:熊掌。 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②;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③,杀之,寘诸畚④,使妇人载以过朝。①不君:不行君道。
②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墙:装饰墙壁。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
③宰夫:厨师。胹:煮。 熊蹯:熊掌。
④畚:用蒲草编织的盛物工具。 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②;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③,杀之,寘诸畚④,使妇人载以过朝。 晋灵公不行君道:(他)大量征收赋税,用来雕饰墙壁(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把尸体)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车载着经过朝廷。译文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5),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6),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 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7)。’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8)。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9)。’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10)。” 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厨师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赵盾准备进谏,士季说:“如果您的谏言没有被采纳,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译文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荡》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有始有终。’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有始有终,那么国家就稳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了依靠。又说: ‘天子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犹不改。宣子骤谏(11),公患之,使鉏麑(12)贼之(13)。晨往,寝门辟矣(14),盛服将朝(15)。尚早,坐而假寐(16)。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17)。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第二段  晋灵公还是不改过。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厌烦他,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条,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译文合作探究 问题:1、这两段中是如何体现晋灵公不君的?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概括总结晋灵公的性格。
2、鉏麑自杀一节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贪婪?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贪婪荒唐?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贪婪荒唐残暴?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贪婪荒唐残暴寡恩2、鉏麑自杀一节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鉏麑本是晋灵公的侍卫,是他的亲信,应当对晋灵公言听计从。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了朝衣朝冠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如果不杀)违抗了国君的命令,这是不守信用。在不忠不信两者之中徘徊,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作者刻意从“麑自杀”这一细节来反衬赵盾的忠贞爱国,晋灵公的残暴、荒唐、寡恩。当 堂 检 测通假字:
(1)而观其辟丸也
(2)杀之,寘诸畚
(3)三进及溜
(4)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辟”同“避”,躲避 “寘”同“置”,放置 “溜”通“罶”,屋檐下滴水处,这里指屋檐下 “阙”通“缺”,过失 词类活用:
(1)晋灵公不君
(2)问其故,而患之
(3)使鉏麑贼之
(4)晨往,寝门辟矣
(5)盛服将朝名词作动词,不行君道 意动用法,
以……为患,担忧 名词作动词,刺杀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名词作动词,上朝 古今异义:
弃君之命,不信
特殊句式 :
1.则莫之继也
2.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不守信用 不相信 宾语前置句 判断句 学 习 目 标 1.学习三、四、五段,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及“春秋笔法”在本文中的体现。 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2、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3、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4、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5、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6、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7、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8、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9、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10、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11、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12、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13、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
14、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15、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16、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合作探究 问题:1、这两段中是如何体现晋灵公不君的?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概括总结晋灵公的性格。
2、鉏麑自杀一节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贪婪?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贪婪荒唐?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贪婪荒唐残暴?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贪婪荒唐残暴寡恩2、鉏麑自杀一节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鉏麑本是晋灵公的侍卫,是他的亲信,应当对晋灵公言听计从。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了朝衣朝冠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如果不杀)违抗了国君的命令,这是不守信用。在不忠不信两者之中徘徊,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作者刻意从“麑自杀”这一细节来反衬赵盾的忠贞爱国,晋灵公的残暴、荒唐、寡恩。 3、晋灵公派遣麑刺杀赵盾,麑被赵盾的“忠敬”感化后触槐而死,其死前的内心独白,作者是从何得知的?你怎样看待这种“笔法”? 这是史书中一种常见的写法,叫“悬揣”。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境、事情的结果和人物的性格进行的一种合理想象。这种情况在《左传》中还有很多。因为它符合人物的性格,可以合理解释结果,所以读者非但不觉得失实,反而有一种历史“带入感”,感到可信。
4、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体现在哪些事情? (1)看到晋灵公随意杀人,非常忧心。多次劝谏晋灵公,希望晋灵公有所悔改,成为一个好的 君主。 (2) “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不忘恭敬”。 (3)体贴下情、善施恩惠。看到灵辄饿病了,就给他吃的;听说他要省下食物给家人,就给他家人也准备了一份丰盛的食品。
(4)虽然“为法受恶”,但充分尊重史官的记载。 5、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恶”? ? ?法即“书法”,即记事原则。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晦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并不算冤枉。 ???? 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是遵循了臣道。 (1)做到了“敬”。首先他尊敬国君,表现在他的直言敢谏,尽了忠君之职。其次敬业。赵盾在职守上是做到了宵衣旰食。为了上朝,他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敬业。
????(2)赵盾对老百姓是恩惠的。当其打猎遇到灵辄饿得很时,就给了他吃的,知道其家中还有老母,舍不得吃时,就叫他吃完,又带上一袋饭和肉回家。 ????????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 ????但是,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概括文章主旨 ??? ?本文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做了形象化的说明。????????????????? 总结春秋笔法在本文的体现 1.情节曲折,跌宕多姿。?? ???? 紧张动人的情节赋予本文以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这些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有悬念,有虚实,有动感。环环相接,此起彼伏,耐人寻味。此种曲折跌宕,还体现在叙事笔法的灵动上,2.材料丰富,主旨表现力极强。?? ?? ??本文写晋灵公的荒淫无道,一是写他极度荒淫,一是写他的残暴,这样的材料实属"罕闻",把晋灵公的昏聩、残暴与狰狞彰显而出,表现力极强。 3、叙事“详而博” 。?? ???? 赵盾为何弑其君,该不该弑其君,晋灵公又怎样被弑,究竟是不是赵盾所弑等等,仅凭《春秋》记载的“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一句很难弄得明白。而本文讲述得明明白白,让读者知晓了事情的全过程。这是其"详";文中不仅叙述了晋灵公的种种荒淫无道的行径,叙述了赵盾与士季进谏的经过,讲了晋灵公如何遣使鉏麑暗杀赵盾以及借宴请之机谋杀赵盾,还叙述了赵盾因何背负弑君之名等等。这是其"博"。一"详"一"博",不仅大大增强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是非的可判断性,而且把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具象地表现了出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