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三节 黄土高原 第1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第三节 黄土高原 第1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4-21 18:57:50

文档简介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1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周围与其相邻的主要地形区。
2.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了解其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3.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地表特点,有哪些黄土地貌景观。
【重点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周围与其相邻的主要地形区和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的形成──“吹来的黄土”
【自主学习】
一、学习任务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写:
内蒙古高原、秦岭、太行山、乌鞘岭;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2)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山脉,西至 ,北连____________高原(大致以
为界),南抵 。主要包括 、 、 、
四省区绝大部分以及周围省区的一小部分。
(3)黄图高原因覆盖深厚的 而得名,地表 ,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2.文明的摇篮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此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
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 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就出现了
原始的农耕文明。
(3)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 ,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4)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特有的传统民居 ;富有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 。
学习活动二:风吹来的高原:
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_______”,该学说人为,黄土是风从_____、
蒙古高原和我国___________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 的黄土堆积区,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流水的侵蚀,形成独特的黄土地貌(下图):
(2)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的地貌是 ;塬面手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山梁的地貌是 ;山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的山丘叫做 ;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 ,它也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合作探究】
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
【知识构建】
【拓展延伸】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
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
方公里。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
肃兰州九洲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336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优化训练】当堂达标
【学后反思】
附:参考答案
一、1.(1)略 (2)太行山 乌鞘岭 内蒙古高原 长城 秦岭 陕西省 山西省 宁
夏回族自治区 甘肃省 (3)黄土 支离破碎
2.(1)黄河 (2) 疏松 (3)黄帝陵 (4)窑洞 信天游
二、1.风成说 中亚 西北内陆
2.(1)大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川
(2)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川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1) 【当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完成1—3题。
1.?对图中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平坦? ?? ?B.?波状起伏
C.?黄土广布,沟壑纵横
D.?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形
2.??玲玲家在黄土高原,学校就在她家对面,但她
每天却要绕道而行,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
A.?河湖密布 ?B.?沟壑纵横 C.?冰川广布 D.?坦荡开阔
3.?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区,农业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最可能是:
A.?①黄土塬 B.?②黄土川 C.?③黄土峁 D.?④黄土梁
4.下列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①窑洞? ②木楼? ③大红剪纸?? ④京剧??? ⑤白羊肚头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 D.?①④⑤
5.?关于黄土高原黄土的来历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得到了广泛支持的是:
A.?风成说 B.?水成说 C.?风化说 D.?地壳运动说
6.??黄土高原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形式是:
A.?二人转 B.?豫剧 C.?京剧 D.?信天游
7.?下面四幅景观图,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 ?B. C.? D.
8.?读“黄土高原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名称:
??? ?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省会城市: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读图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最富集的能源资
源是 __________。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 A 6. D 7. C
8.(1)太行山 秦岭 (2)太原 西安
(3)煤炭

北方地区 第三节 黄土高原(1)【教案】
课 型
新 授
单位
临沂十一中
主备人
孟凡艳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3—2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美丽风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
教学准备:
PPT课件和微课等。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伟大领袖毛主席有这样的诗词:“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看着这黄土莽原,也不禁让人发思古之幽情,慨当今之巨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
欣赏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感受这片土地承载的悠悠千古情怀。
创设轻松的情境。
教学过程
这片土地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示代表黄土地文明的图片)黄帝陵(轩辕皇帝庙)、五色土、炎黄二帝的雕塑、半坡氏族人面网纹盆、蓝田人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现代革命圣地。
这片黄土地的民风朴实,一如那白羊肚头巾和老羊皮袄的温暖。还有传唱千古的信天游:用苍凉、哀怨、向往、不屈的声音,带给我们狂放、豪迈、热烈、达观的心灵震撼。这种天籁之音纵横古今,甚至唱到了至高的殿堂。
这里的民居也非常有特色: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干燥,容易开挖,这样的民居节约建材还冬暖夏凉,所以这种穴居方式传承至今。尤其是“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下沉式窑洞,号称地下四合院,别有一番洞天,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部里被做了解读。现代的窑洞,内部设施完美升级居住更舒适,比较有名的有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的窑洞宾馆。
(转呈)这样的风景在黄土高原独有?黄土高原在哪里?展示地图,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位于秦岭以北,古长城以南,东到太行山,西到乌鞘岭,主要包括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的大部分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青海省的少部分地区。
这里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黄土层的厚度100米左右。这么巨厚的黄土层是怎样形成的呢?关于黄土来源问题,有三种主要的观点:风成(风力沉积)说、水成(流水侵蚀沉积)说、风化残积说等说法,目前广为接受的观点是 “风成说” ,这一学说认为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吹来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成为粗细不等的颗粒,每遇到大风,往往风卷沙尘,遮天蔽日,当大风减弱或遇到秦岭,太行山等高山阻挡时,便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积累和环境的演变,逐渐形成了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的说法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学说。
更确凿的科学证据就是:(1)厚度均匀(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排除水成说。(2)从西北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印证了来源。(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下面基岩成分不同——排除风化残积说。(图片展示黄土来源风成说,实现图文转换)。
当地信天游歌曲的歌词唱到:“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对畔畔的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东山上的那个点灯呀西山上的那个明,一马马的那个平川呀瞭不见个人”。 说明了这里的地表起伏很大——称得上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地名的意义还在于揭示了地表特征:陇东董志塬、 陕北洛川塬、甘肃白草塬,黄土塬这种黄土地貌长成这样: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黄土梁);
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黄土峁);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黄土川)。从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我们更希望这片黄土地上黄土塬和黄土川多一些,黄土梁和黄土峁少一些。

当堂达标,巩固知识。

知识拓展,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风民俗。
认识黄土高原的黄土风情:灿烂的文明、 高亢的歌谣、激情的鼓乐、特色的衣着,别样的民居(窑洞)等。
了解信天游民乐、现代穴居方式的演变。感受黄土风情的顺应时代。
认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黄土高原黄土的状况、来源说法、正确观点、实证。
理解黄土风成说的观点证据、证明过程。
认识不同的黄土地貌,了解黄土地貌之间的关系。
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风民俗。
联系生活,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怀。
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概括地理信息的能力、图文转换的能力。
联系生活,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小结
要求学生自己给出结论、并提问。
投影展示教师设计的知识结构。
积极回顾所学内容,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下课
同步学习与探究的相关内容。
完成课堂达标作业。
巩固知识。
课件21张PPT。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学习目标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黄土莽原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传唱千古的信天游:用苍凉、哀怨、向往、不屈的声音,带给我们狂放、豪迈、热烈、达观的心灵震撼。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干燥,容易开挖,这样的民居节约建材还冬暖夏凉。黄土风情——窑洞现代窑洞——宾馆地理位置和范围乌鞘岭长城秦岭太行山脉陕甘宁晋地理位置和范围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厚度100米左右。黄土的来源黄土来源问题有:风成说、水成说、风化残积说等
“风成说” 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吹来。黄土的来源风成说 (1)厚度均匀——排除水成说
实证 (2)从西北向东南 颗粒越来越细
(3)矿物成分不同——排除风化残积说黄土地貌景观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对畔畔的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东山上的那个点灯呀西山上的那个明 ,一马马的那个平川呀瞭不见个人。?黄土塬陇东董志塬、
陕北洛川塬
甘肃白草塬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黄土梁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黄土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传承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黄土川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 当堂达标2.下列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B.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C.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D.河网密布,绿洲点点1.下列省区不位于黄土高原分布区域的是( )
A.陕 B.晋 C.甘 D.苏
3.黄土高原上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位于哪种黄土地貌景观?( )
A.塬 B.梁 C.峁 D.川4.填注:
山脉:A. ,
B. ,
C. 。
河流:D. 。秦岭太行山 乌鞘岭 黄河DAD知识拓展知识结构谢 谢!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