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黄土高原(第2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2.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产生的危害。
3.了解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保持水土的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保持水土的措施。
【新知预习】
一.黄土高原的地形有什么特征?
二.黄土高原为什么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1.自然原因
地形方面:
土质方面:
植被方面:
气候方面:
2.人为原因
。
四.水土流失的危害是什么?
1.带走了地表 ,破坏了农田和村庄。
2.自然灾害加剧,例如 、 、 等,生态环境恶化。
3.水土流失使河流 增大,淤塞下游的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的整治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五. 目前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课堂探究】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一)先来看一组小实验
1.水土流失和地表植被的关系。
结论:
2.水土流失和土质的关系。
结论:
3.水土流失和降水强度的关系。
结论:
4.水土流失和坡度的关系。
结论: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地形方面:
土质方面:
植被方面:
气候方面:
2.人为原因
。
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
1.建设林草护坡带的作用是
2.读图描述打坝淤地的过程
3.建梯田是治理坡耕地 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的作用十分显著。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陡坡地 ,过渡放牧的地方 。
【优化训练】
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黄河流域示意图”、“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图1 图2
1.观察发现:图1中两瓶水,浑浊的是 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该水样取自黄河 (上、中)游河段。
2. 观察图2 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 ;乙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多。
通过观察比较:图 1中水样A与图2 (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
3. 联系实例:黄河中游流经 高原,该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
(任写一条)。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 的景观。
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等(任写两条)
【拓展延伸】
课后观看视频《航拍中国——陕西省》
【学后反思】
附: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一.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二.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的
三.
1.自然原因
地形方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土质方面: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植被方面:地表裸露,缺乏植被的保护
气候方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
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植被。
四.
1.肥沃的土壤
2.旱涝、滑坡、泥石流
3.含沙量。
五.
一方面,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渡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课堂探究】
一.
(一)1结论: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多。
2.结论: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多。
3.结论: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多。
4. 结论: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多。
(二)
1.自然原因
地形方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土质方面: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植被方面:地表裸露,缺乏植被的保护
气候方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
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植被。
二.
1.建设护坡林草带,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 在沟谷中修筑拦土坝,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堆积形成肥沃的田地。
3.水土流失
4.退耕还林还草 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
【优化训练】
1.B 大 中
2.少 稀疏 甲
3.黄土高原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坡度大
(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的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千沟万壑
4.植树种草 建梯田 修挡土坝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黄土高原第2课时【当堂达标题】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主要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
A.人类耕作 B.水土流失 C.风力作用 D.冰川侵蚀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
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④合理发展畜牧业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3.读黄土高原景观图,成该地地表现状的人为原因是( )
A.地面坡度大
B.黄土土质疏松
C.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
D.开垦、采矿、砍伐等活动
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据实验完成4-5题。
4.能够说明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是
A.Ⅰ组 B.Ⅱ组 C.Ⅲ组 D.Ⅳ组
5.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B.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C.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D.黏土土质比沙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6-7题。
6.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河段
A.源头-①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是( )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B.陡坡地建梯田
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植树种草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 山脉③ 山脉
(2)黄土高原从温度带上看,主要属于 带,
从阶梯位置上看位于第 阶梯,从四大区域看位于 地区。
(3)试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4)为有效减轻和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请你为当地政府
献计献策。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参考答案
1.B2.C3.D4.B5.B6.C7.D
8. (1)太行 秦岭
(2)暖温 二 北方
(3)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的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4)植树种草、建梯田、修挡土坝、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等等
北方地区
第三节黄土高原(2)【教案】
课 型
新 授
单位
临沂十一中
主备人
夏立芝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7—3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2.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产生的危害。
3. 了解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实验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保持水土的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保持水土的措施
教学准备:
PPT课件和微课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跳进黄河洗不清,为什么?
原来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关。
设问
目标导航
1. 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2.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产生的危害。
3. 了解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
学生阅读,明确目标
探究新知
探究一:黄土高原的地形有什么特征?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探究二:黄土高原为什么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的
探究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先来看一组小实验
1.水土流失和地表植被的关系。
结论: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多。
2.水土流失和土质的关系。
结论: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多。
3.水土流失和降水强度的关系。
结论: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多。
4.水土流失和坡度的关系。
结论: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多。
学生根据图片观察黄土高原,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特别强调,人为原因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主要的原因。
探究四:水土流失的危害是什么?
1.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
2.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3.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淤塞下游的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的整治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探究五:怎样才能改善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让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1.林草护坡
植树种草,建设护坡林草带,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打坝淤地
3.建梯田
建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渡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
小结:目前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方面,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渡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学生读图
分析地形特征
学生思考
教师提醒
是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学生通过四组实验,观察水土流失与各种自然条件的关系,总结结论
学生观察黄土高原的图片,从植被、土质、坡度和气候等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师讲解: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上千万吨化肥
学生读扇形图,分析黄土高原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另外极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教师举例分析,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非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教师讲解:黄土高原进行水土保持的一些成功经验。
图解林草护坡
图解打坝淤地
图解建梯田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明确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总结提高
知识构建
师生共建知识框架
学以致用
达标测试
见测试题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展示答案
独立完成,展示纠错
教学反思:
课件24张PPT。“跳进黄河洗不清”,原来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关!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2)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2)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产生的危害。
0 10 2了解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0 3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形有什么特征?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黄土高原卫星影像图探究一黄土高原为什么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长期的
水土流失探究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三1、水土流失和地表植被的关系。小实验结论: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多。2、水土流失和土质的关系。小实验结论: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多。3、水土流失和降水强度的关系。小实验结论: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多。小雨暴雨4、水土流失和坡度的关系。小实验结论: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三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的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植被。等等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坡度大。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水土流失严重 人为原因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危害是什么?探究四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上千万吨化肥。崩塌滑坡自然灾害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的危害探究四水土流失的危害探究四 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淤塞下游的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的整治造成了巨大的困难。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思考:
怎样才能改善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让
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探究五 植树种草,建设护坡林草带,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林草护坡打坝淤地在沟谷中修筑拦土坝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堆积形成肥沃的田地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建梯田 建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渡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怎样才能改善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让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探究五目前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一方面,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渡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黄土高原变绿了——大规模植被建设前后对比谢 谢!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