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4-21 19:18:15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分析地形、气候对台湾森林、农产品分布的影响。
2.分析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任务一: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 台湾的范围:台湾省包括 ,以及附近的 、 等许多小岛,面积约 平方千米,人口 多万。
2.台湾的位置:海陆位置:台湾西隔 与 省相望,北临 ,东临 ,南临 ,台湾岛是我国 大岛
任务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3.台湾森林面积广阔,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_______”的美誉。_______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_______是台湾特有的树种。
4.台湾盛产大米,最著名的是是“蓬莱米”,所以台湾有“海上米仓”之称;盛产甘蔗,蔗糖的产量很大,并且大量出口,所以有 之称;盛产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四季鲜果不断,所以有 之称;森林面积广阔,岛上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樟树是最著名的树种,所以有 的美誉和 之称。
任务三:外向型经济
5.经济特点:台湾的经济以 型经济为主, 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目前, 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6.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以_______业和_______业为主;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了 工业,形成“ ”型的经济;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了以 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探究台湾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分析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知识构建】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密切联系
台湾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气候、人口、城市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的美丽、富饶的表现
三、台湾经济的发展
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紧密经济联系
【拓展延伸】
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结合资料,谈一谈,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
【优化训练】
读台湾省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台湾岛周边海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东海 B.②是琼州海峡
C.③是大西洋 D.④是渤海
2.台湾岛西部地形主要是( )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盆地
3.下列风景名胜属于台湾的是 (?? )
A.阿里山的日月潭?? ? B.西湖的苏堤春晓? ?
?C.鼓山的摩崖石刻???? D.白头山天池
4.下列关于台湾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少数民族为维吾尔族???B.地形以高原为主
C.森林资源贫乏??????? D.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5. 台湾有“海上粮仓”之称,盛产稻米,主要产自(?? )
A.台湾东部????? B.台湾西部
C.台湾中部????? D.台湾北部
6.台湾岛素有“东方甜岛”之称,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种植(?? )
?A.甜菜???B.甘蔗???C.哈密瓜????D.葡萄
7.下列关于台湾主要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肥沃的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B.利用丰富的煤、铁资源,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利用海岛多港口和丰富的技术劳动力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
D.吸收岛外资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8.下列属于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
①优良港口多②岛内矿产资源丰富③吸收外国资本④岛内市场广阔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B 3.A 4.D 5.B 6.B 7.C 8.B
【学后反思】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台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少数民族为维吾尔族 B.地形以高原为主
C.森林资源贫乏 D.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2、台湾素有“东方甜岛”之称,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种植( )
A.甜菜 B.甘蔗 C.哈密瓜 D.葡萄
3、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赤道从北部穿过
B.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C.人口多分布在岛东侧的太平洋沿岸
D.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
4、台湾特有的树种是 ( )
A.红桧 B.樟树 C.望天树 D.水杉
5、我国东部最高峰是 ( )
A.武夷山 B.玉山 C.长白山 D.阿里山
6、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了 ( )
A.农业 B.农产品加工业
C.出口加工业 D.高新技术产业
7、下列有关台湾的叙述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B.台湾山脉呈南北走向
C.居民以高山族为主
D.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8、关于我国宝岛台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以“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为主
B.黄山、日月潭是台湾的风景名胜
C.享有“东方甜岛”的美誉
? D.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二、综合题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和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海域:1_______,2______,3_______,4_______。
山峰:B_______。
省级行政单位:G_______。岛屿:E_______,F_______。
(2)从图上可以看出,台湾岛的地势_______高_______低,地形以_______为主。
(3)台湾属于_______带和_______带季风气候,在图上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4)台湾的经济特征是______,形成这种特征的有利条件主要有______
①多优良港口 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旅游资源丰富 ④劳动力资源丰富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D 2.B 3.D 4.A 5.B 6.C 7.A 8.B 9.(1)太平洋 南海 台湾海峡 东海 玉山 福建省 澎湖列岛 钓鱼岛 (2)东高西低 山地 (3)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中南部(4)外向经济 A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分析地形、气候对台湾森林、农产品分布的影响。
2.分析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乡愁》,展示一组台湾风景图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体会诗中台湾与祖国的骨肉之情。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境;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同学们学习本课的热情,揭示本节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新课学习】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一)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居民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族? 高山族约占台湾人口的2%。展示图片:高山族的服饰、著名艺人。从历史、文化渊源来讲,两地居民都尊奉妈祖,都注重中国的传统节日等。
《乡愁》的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祖籍福建。
过渡:应该说,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台湾。
(二)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7.41,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记录。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38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亚热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
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基隆离福州仅276 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地源关系——台湾和祖国大陆是相连在一起的。由于地壳运动,连接大陆和台湾的部分被海水淹没,成为现在的台湾海峡,使台湾成为祖国东海中的岛屿。
历史和文化渊源——三国时东吴派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明末清初郑成功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血缘关系——台湾汉族占全省人口的98%,他们大部分人的祖籍是福建和广东,因此语言文字和风俗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世代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根也在大陆。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活动:请大家阅读P67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7.46,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 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22℃,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
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三、外向型经济
(请大家读图7.48)讲述:从20世纪5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7.4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工业品,到90年代,主要出口电子产品,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活动:请大家读图7.4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课堂活动:完成教材70页,活动题1、2、3。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堂并指导;然后学生用多媒体站台展示答案,教师指导。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巩固训练】
读台湾省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台湾岛周边海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东海 B.②是琼州海峡
C.③是大西洋 D.④是渤海
2.台湾岛西部地形主要是( )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盆地
3.下列风景名胜属于台湾的是 (?? )
A.阿里山的日月潭?? ? B.西湖的苏堤春晓? ?
?C.鼓山的摩崖石刻???? D.白头山天池
4.下列关于台湾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少数民族为维吾尔族???B.地形以高原为主
C.森林资源贫乏??????? D.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5. 台湾有“海上粮仓”之称,盛产稻米,主要产自(?? )
A.台湾东部????? B.台湾西部
C.台湾中部????? D.台湾北部
6.台湾岛素有“东方甜岛”之称,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种植(?? )
?A.甜菜???B.甘蔗???C.哈密瓜????D.葡萄
7.下列关于台湾主要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肥沃的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B.利用丰富的煤、铁资源,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利用海岛多港口和丰富的技术劳动力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
D.吸收岛外资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8.下列属于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
①优良港口多②岛内矿产资源丰富③吸收外国资本④岛内市场广阔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B 3.A 4.D 5.B 6.B 7.C 8.B
【拓展延伸】
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结合资料,谈一谈,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

课件43张PPT。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省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掌握台湾省的位置、组成、地形及气候特征。
2.学会分析地形、气候对台湾森林、农产品分布的影响。
3.?理解台湾被称为“宝岛”的原因,记住台湾众多的美称。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读一读郑成功赤嵌楼抗清名将,福建南安人。1661年,他率军登陆台湾,围攻荷兰总督驻地赤嵌城,击溃他们从南洋群岛派来的援军。经过八个多月的战斗,到1662年,荷兰总督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实行屯田,招来大陆居民去台湾开垦,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汉族祖籍多为福建、广东,闽南语为台湾主要方言,通用语为普通话。台湾的人文特色高山族妈祖庙妈祖像台湾的范围 台湾省包括 ,以及附近的

等许多小岛,面积约 平方千米,人口
多万。台湾岛 澎湖列岛钓鱼岛360002300太 平 洋(1)海陆位置:台湾西隔

省相望,北临 ,东临 ,
南临 ,
台湾岛是我国
大岛台湾海峡福建东海太平洋南海(2)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经过台湾中南部。台湾海峡福 建东 海南 海台湾的位置第一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钓鱼岛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钓鱼岛读图认识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与人口分布1.阅读图7.41,完成下列要求。﹙1﹚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和澎湖列岛、钓鱼岛。﹙2﹚利用比例尺量算基隆到福州、高雄到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基隆到福州之间的实地距离265km﹙2﹚看一看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北部为亚热带,南部为热带。高雄到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290km5.3cm5.8cm读图认识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与人口分布2.阅读图7.42,说出台湾岛人口的分布特征。 西部多于台湾岛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靠近西部海岸的狭长的平原地带,人口密度达到2000人/平方千米以上,中东部山地人口稀少。美丽富饶的宝岛玉山是台湾境内一座山脉,其主峰海拔3952米,为台湾第一高峰。 玉山风光 它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台湾最负盛名的风景区。潭中有一小岛,把湖面分成南北两部分,北半部形似日轮,南半部状如月钩,故名为日月潭。阿里山的美景早为人所称道,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所以它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鹅銮鼻灯塔位于台湾最南端,其灯光可照射20海里远,强度几乎为亚洲灯塔之冠,有“东亚之光”的美誉。 台 湾——美丽的宝岛台湾地形剖面图台湾地势特点?思考地势:东高西低地势最高地区在哪?海拔大体为多少?玉山山脉,海拔3952米在这种地形条件下,台湾的河流有何特点?河流:短急,水流量大,水能丰富最长河流浊水溪 ,最大湖泊日月潭.最长的河、最大的湖分别是什么?地形:多山,山地2/3,山脉纵贯南北,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地形以什么为主?地形与河流亚 热 带北回归线 台湾地跨北回归线,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两个气候带,具有高温多雨(湿、热)、强风的特点。气候热 带6558mm四、气
候亚 热 带热 带想一想,在纬度位置的影响下,台湾的气温有何特点? 我国年降水量的
最高记录,要数台湾
的火烧寮,年平均降
水量达6558毫米,
最多达8409毫米讨论:地形对台湾岛气候的影响(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东南季风迎风坡背风坡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高 台湾岛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三分丰富,被兴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台湾岛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岛上森林面积广阔,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资源宝库资源宝库森林宝库、绿岛樟脑产量世界首位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矿产丰富水产丰富东南盐仓大陆架蕴藏
石油、天然气稻米茶叶甘蔗香蕉台湾的特色 西部平原土壤肥袄,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此外,矿产、水产等资源丰富,是个富饶的宝岛。台湾的一些水果品种菠萝芒果杨桃莲雾台湾著名的树种——樟树台湾的特色活动分析台湾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自然原因1. 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表7.2列出了台湾一些美称,请你解释它们的含义,填写在表7.2中。台湾气候、土壤条件适宜种植水稻,水稻产量高台湾盛产甘蔗水果种类多、产量大台湾广泛种植兰花,种类多、产量大植物种类多,数量巨大活动分析台湾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自然原因海上米仓:水热资源充沛,土壤肥沃,水稻产量高,品质优。东方甜岛:台湾盛产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果之乡:气候多样水果种类多、产量大兰花之乡:台湾兰花,主要是气候适宜。植物王国:气候终年湿热且植物数量大,山地垂直分布明显,使得台湾岛拥有自热带到寒带的多种多样的植物。2.收集相关资料,说说这些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外向型经济台湾省经济的发展----出口导向型20世纪60年代前以出产农矿业产品为主20世纪60年代后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1.丰富的高素 质劳动力;
2.多优良港口
3.积极吸收国 外资金;
4.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活动读图认识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20世纪50年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茶叶20世纪60~90年代出口加工工业主要出口纺织服饰、玩具盒日用电子消费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出口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1.阅读图7.48,概括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初级产品普通工业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活动读图认识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2.思考台湾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将括号内备选答案的代号填写在表7.3的适当空格中。原料劳动技术初级普通工业高附加值2.按提示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 。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附加值,___________。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投入,__________。越来越高越来越少越来越高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密切联系
台湾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气候、人口、城市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的美丽、富饶的表现
三、台湾经济的发展
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紧密经济联系
?
课堂小结:谢 谢!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当堂达标】
单选题
下列发展方式中,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先污染,后治理 B.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C. 边污染,边治理 D. 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我国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
A. 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忽略不计 B. 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C. 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 大力开采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
2016年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中国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与此主题不相符的是(  )
A. 低碳环保,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B. 买菜提起菜篮子,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C. 推广使用节能灯具,人走灯灭 D. 买了好多张纸质贺卡,节日时给朋友们送去祝福
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往返于中国与欧洲间的铁路货运“中欧班列”应运而生。读图回答4-6题。
“中欧班列”将欧洲商品运往中国,列车经过新疆乌鲁木齐后驶入的铁路干线是( )
A. 京广线 B. 沪杭线 C. 兰新线 D. 京沪线
通过“中欧班列”出口至欧洲的乌鲁木齐特色产品,最有可能是( )
A. 哈密瓜 B. 荔枝 C. 橡胶 D. 海鲜
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30多个国家代表出席论坛,收获了270多项具体成果。以下关于高峰论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加大了中国发展的压力 B. 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 C. 不利丁推进经济全球化 D. 增加了我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冲突
2013年1月中旬起,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中学生责无旁贷。下列做法,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少吃烧烤食品,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塑料袋、木筷子等 B. 使用节能家电,养成随手关水龙头、关灯的良好习惯等 C. 短途出行使用共享单车,它具有便捷、环保、低价等优势 D. 外出时尽量让父母开私家车送行,以节约时间
【答案】
1. D 2. B 3. D 4. C 5. A 6. B 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