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三江源地区的构成和在全国水源供给方面的作用。
2.结合所学内容理解三江源地区河流水源的来源及湖泊和沼泽在水源含蓄方面起到的作用。
3.结合相关实例了解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和相关文字资料,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读图方法和从资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分析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了解治理学生态环境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三江源地区在学生态环境方面起到的作用。
2.三江源地区面临的问题及治理方法。
难点: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竖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自主学习】
一、江河的源地
1.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_省的南部,是_____源区、____源区和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这里像一个巨大的蓄水塔,通过三条河流向下游输水,被称为“__________”。
2.江河的最初水源是_______和_______的融水,______和_____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____,面积最___的湿地,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对于这类的保护在,直接关系到________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2.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 ,冰川 ,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 和 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同时, 、 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三江源地区出现了_________加剧、________严重、虫鼠猖獗、_________锐减等问题。为此国家设立了_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
【合作探究】
1.三江源地区出现了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有什么保护措施?
【拓展延伸】、
三江源地区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知识构建】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优化训练】
1.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大河源头,主要的河流有(?? )
A.长江、黄河、珠江 B.黄河、怒江、珠江
C.长江、黄河、澜沧江 D.长江、雅鲁藏布江、黑龙江
2.被誉为“中华水塔”的是( )
A.西双版纳地区 B.三江源地区 C.东北地区 D.塔里木地区
3.三江源地区的河水来自于( )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大洋之水
4.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 )
A.大熊猫 B.藏羚羊 C.无鳞湟鱼 D.金丝猴
5.读黄河源区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的发源地在( )
A.青海省 B.甘肃省
C.西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黄河的源头是( )
A.扎曲 B.约古宗列曲
C.卡日曲 D.沱沱河
(3)黄河发源于( )
A.巴颜喀拉山 B.唐古拉山 C.念青唐古拉山 D.冈底斯山
(4)黄河发源地为连续多年冻土,说出这里寒冷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后反思】 。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青海 长江 黄河 中华水塔 2.雪山 冰川 湖泊 沼泽
二、1.高 大 下游 2.变暖 逐年萎缩 湖泊 湿地 过度放牧 乱采滥挖 水土流失 草地沙化 野生动物 三江源
【合作探究】
1.三江源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为此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拓展延伸】
三江源地区湖泊、沼泽不断萎缩,这样蓄水能力减弱,会使长江、黄河下游地区出现流量减少,从而影响当地的生活和生产。
【优化训练】
1.C 2.B 3.B 4.B 5.(1)A (2)C (3)A (4)海拔高、气温低
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堂达标题】
1.下列河流的源头不在青海省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湄公河 D、珠江
2.下列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有关问题。下列有关“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腹地
C.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
D.三江是怒江、澜沧江、长江
3.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B. 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C. 该地区位于青海省 D. 由于不合理砍伐、放牧、耕作,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
4.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 )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C.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D.神龙架自然保护区
5.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
B.山地降水是三江源地区最初的水源
C.三江源地区是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
D.三江源地区湖泊众多,湖泊和沼泽是该地区重要的调储器
6.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主要补给水源的是( )
A.冰雪融水 B.降水 C.湖泊 D.沼泽
7.青藏地区雪山冰川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理纬度高,气温低 B.深居内陆,气温低
C.海拔高度高,气温低 D.太阳高度低,气温低
8.下列关于图中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青稞小麦等农作物单产高
B.因图中铁路的开通,铁路运输成了当地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C.甲省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
D.乙省区有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河流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如图中方框表示的是该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______.
(3)关于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草场资源不足,加上过度放牧,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
B.长期种地养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大幅下降
C.暴雨集中,土质疏松,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气温低牧草矮小,畜牧能力低
(4)青藏地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5)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再加上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本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为重建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______(任写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5D 6B 7C 8B
9.解析:阅读地图可知,(1)三江源中的三江是指A黄河、B长江、C澜沧江;D是雅鲁藏布江;
(2)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共同发源于青海省,图示方框表示的是该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牧草矮小,载畜能力低.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答案D符合题意;
(4)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同时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故答案C符合题意;
(5)目前,三江源地区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种草植树、退耕还草,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
答案:(1)黄河;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3)D;(4)C;(5)种草植树、退耕还草.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三江源地区的构成和在全国水源供给方面的作用。
2.结合所学内容理解三江源地区河流水源的来源及湖泊和沼泽在水源含蓄方面起到的作用。
3.结合相关实例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和相关文字资料,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读图方法和从资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了解治理生态环境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三江源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起到的作用。
2.三江源地区面临的问题及治理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竖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三江源的图片)展示三幅三江源地区的图片,并配以文字:这里是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是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这里是江河之源。这是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江源地区
以图片展示美丽的三江源地区,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教学目标
(一)江河的源地
(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
(提问)同学们阅读地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三江源地区位于哪个省份?
(2)三江源地区主要包括那几条主要河流?并在地图上找出三条河流。
(点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点拨: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南部,通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大河,把水资源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下游地区,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自三江源地区,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提问)三江源作为中华水塔,有何现实意义呢?
(讲述)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三江源区是青海南部的高原主体,昆仑山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众多雪山的冰雪融化后,汇流成哺育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因此,这里被称为“中华水塔”。
(承转)作为“水塔”,其水源主要来自哪里呢?从干湿状况来看这里属于半干旱地区,这里降水并不丰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河流发源于这里?
(学生)自学并回答:冰雪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每年温暖的季节,冰雪融水便源源不断的进入河流,经过湖泊和沼泽的调蓄,汇入大江大河,滋润中下游地区的大地,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3页材料,了解湖泊和沼泽的作用。
(教师点拨)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夏季降水不是太多,但是其他季节也存在其他降水形式,如降雪等。在气温升高后,山上积雪和冰川消融,形成涓涓细流,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湖泊和沼泽一方面可以吸纳大气降水,另一方面能够容纳冰雪融水,当水量大的时候吸入河水,水量小的时候放出河水,使河流的水量趋于稳定。因此湖泊和沼泽在三江源地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活动探究)我们刚才初步了解了三江源地区的主要河流及水量构成,下面我们就开展一次模拟考察,去探寻黄河的源头,同学们合作完成教材第93、94页活动1~3题。
教师引导:确定河流的源头,要综合考虑长度、水量、流域面积等因素,对河流的考察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引出不同时期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1.从众多的支流中确定黄河正源,应根据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找出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
根据资料显示,卡日曲是黄河的源头,因为卡日曲无论从长度、水量等方面都超过了约古宗列曲和扎曲。
2.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原因:因为支流众多,找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在源头区,遇到图片所示的沼泽地,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很困难;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比较困难。
3.卡日曲。理由: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唯大原则,卡日曲流量大于约古宗列曲;卡日曲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
(承转)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需要进行保护,而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4页下面文字,说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二)三江源地承转:
(讲述)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5页三江源地区珍稀动物的分布图,找出本区有哪些珍稀动物。
(转折)教师:如此美丽而重要的三江源地区,近年来却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当然既有“天灾”也有“人祸”,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5页图文资料,找出三江源地区存在哪些“天灾”和“人祸”。(播放三江源地区环境破坏、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总结点拨)所谓“天灾”就是自然因素,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缩小。“人祸”就是人为原因,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伐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图片反映的就是湿地萎缩和虫鼠猖獗等问题,还有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
(活动探究)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96页活动题,讨论保护高原湿地有什么意义?
(点拨)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1.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下游可能会出现干旱灾害。
2.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严重退化,如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会加剧,黄河断流时间会增长等。
(转折)教师:由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对全国的生态环境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6页图文资料,说说国家采取了那些保护措施。
(归纳)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为了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木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由于国家的大力保护,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也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巩固。
养成地理学习的读图习惯,培养地理学科用图的素养。
通过形象直观的视频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三江源地区环境破坏的现状及严重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
图文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课件19张PPT。情境导入这里是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是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这里是江河之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江源地区导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地区的东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江河的源地【三江】黄河长江澜沧江江河的源地【中华水塔】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澜沧江流域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的49%,澜沧江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中华水塔的意义三江源区是青海南部的高原主体,昆仑山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众多雪山的冰雪融化后,汇流成哺育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因此,这里被称为“中华水塔”。 【思考】从干湿状况来看属于______地区。
这里降水并不丰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河流发源于这里?半干旱答: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夏季降水不是太多,但是其他季节也存在其他降水形式,如降雪等。在气温升高后,山上积雪和冰川消融,形成涓涓细流,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1.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区状况。阅读图9.19,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怎样确定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卡日曲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参考: 从众多的支流中确定黄河正源,应根据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找出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2.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1952年和1978年两次科学考察活动确定的黄河源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原因:因为支流众多,找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在源头区,遇到图片所示的沼泽地,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很困难;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比较困难。※参考: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3.阅读表9.1,根据黄河源头科学考察资料,你认为哪条源流是黄河源头,并说明理由。卡日曲。理由: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唯大原则,卡日曲流量大于约古宗列曲;卡日曲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 地,是长江、黄河、澜沧
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历史
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
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
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 由于人类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 讨论:三江源如果遭到严重破坏,会对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带来哪些影响?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与同学讨论如下问题 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下游可能会出现干旱灾害。1.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2.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严重退化,如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会加剧,黄河断流时间会增长等。解决措施保护三江源,需要我们一起行动! 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谢谢观看,
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