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科学第一章综合测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油焖大虾”是武汉的一道特色菜,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一位欧洲游客在品尝一只后,连竖大拇指:“Good!Delicious!”客人在享用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感官有( )
A.热觉、味觉、视觉 B.听觉、嗅觉、冷觉
C.视觉、嗅觉、味觉 D.触觉、听觉、味觉
2、在音乐简谱:1=C ︱61 73 3︱35 36 6︱…,这里不同的数字代表了不同的
A、响度大小 B、音调高低 C、音色 D、声音大小
3、如图所示.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杭州市几条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 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4、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对这种做法解释错误的是 ( )
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地面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 D、地面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5、电视连续剧《倚天屠龙记》里有位干爹“金毛狮王”,他失去视觉,他之所以能准确判断对方袭击他的方位,靠的是 ( )
A、心灵感应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6、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使玻璃罩内成为真空,则
A、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B、电铃继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D、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7、老师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8、下列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
C.山东蓬莱风景秀丽的海市蜃楼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9、下列为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10、利用老花镜镜片做成像实验时,不能做到 ( )
A.放大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缩小的虚像
11、成语“烽火戏诸侯”说的是周朝的周幽王为了让自己的妃子笑一下而点燃烽火,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故事,这里的烽火指的是( )
A、一种娱乐方式 B、军队的训练方法 C、传递信息的方式 D、观察远处的照明工具
12、下图方框中应画上凸透镜的是( )
13、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14、地球是个巨大的不透明球体,在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时,被照亮部分称为昼半球,而未被照亮部分称为夜半球。现有二种说法:①在不考虑大气层影响下,由于太阳半径比地球半径大,会使昼半球稍大于夜半球;②由于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会使昼半球稍大于夜半球,则以上二种说法 ( )
A.①②都正确 B.只有①正确 C.只有②正确 D.①②都错误
15、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 ( )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16、如图。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觉得指纹的像小,他想使指纹的像大点,正确的做法是( )
A、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近些
B、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远些
C、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近些
D、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
17、现在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正是由于有了互联网使得世界变小了,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时候,也对我们的青少年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下列各项不是互联网的优点的是
A、信息量大 B、信息传递快 C、信息真实可靠 D、获取信息方便
18、关于眼球结构和功能,以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来自物体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从而在视网膜
上产生了视觉
B、眼球的折光系统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C、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曲度由睫状肌调节
D、眼有眼睑、睫毛、泪泉管等附属结构,它们具有保护功能
19、王勇同学在宾馆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王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王勇同学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 )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
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20、学校新建成一个游泳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原处
C.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原处
二、填空题(24、26、28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解释;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__.
22、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发生了1111111111的缘故,黑板“反光”则是发生了1111111111。
23、右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___________与管长度的关系。
24、“五一”黄金周,小明来到青山环抱、绿树簇拥的碧流河水库.站在拦河坝上,俯视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鸟儿在水中飞翔,鱼儿在白云中穿游,青山倒立在水中……”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_________,属于虚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校医务室检查视力时,因房间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让学生看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2.8m,如下左图所示,而体检要求人与视力表距离应为5m,则该同学所在位置距镜子的距离应为 m。
26、彬彬用数码相机在公园拍得一张照片如上右图所示,请你观察照片中的情景,指出一个物理现象: ,该现象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27、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_。手机是现代社会中获取和传递信息的现代通讯工具,手机的天线所接收或发出的信息在空中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28、刘隔镇中学的同学们晚自习期间正在进行科学考试,他们之所以能看清试卷上的字,是因为纸对光发生的是_____反射,由于没有人讲话,这比较好地避免了________干扰,突然,一只蟑螂落在了李霞同学的试卷上,吓得李霞“呀”的尖叫一声,这声“尖叫”由于声音的_______较高,把其它同学也吓了一跳,其他同学就此也低声讨论起来,他们低声谈论是为了减小________,这时又听到远处走廊上有轻微的咳嗽声,他们马上停止了谈论,他们知道是王老师来了,因为他声音的_______与其他人不同。
三、实验、分析题(每空2分,共34分)
29、范仲淹考滕子京,谈谈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关于“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月”与“璧”的关系中 是物 是像。“月”与“璧”的大小关系是 。
(2)、如果皓月离湖面的高度是H,湖水的深度h,那么“璧”离湖面的距离为:
A.H-h B. H C. H+h D. H+2h
(3)、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判断,我们能否看到月亮的真正位置_______。为什么? 。
3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5分)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的两个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用了A、B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及部分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完成下表并帮助他们分析从表中获得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
凸透镜焦距(cm) 物到凸透镜距离(cm) 像到透镜距离(cm) 像的情况
正、倒 大、小 虚、实
凸透镜A 14 20 47 倒立 实像
28 28
40 22 缩小
60 18 缩小
凸透镜B 16 20 80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34
40 27 缩小
60 22 缩小
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
结论二:在成实像的情况下, 。
(2)在蜡烛与凸透镜间放了近视眼镜后,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该如何调节光屏位置,才能使像变清晰? 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此实验,简要解释视力正常的人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什么看不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单元及综合参考答案
第一章1—3节
一、选择题:1——5 CACBA 6——10 DBBDD 11——15 BADAB 16——20 BCACC
21、振动;声波;小;快 22、两侧;舌根,舌尖 23、痛觉与触觉是不同的,痛觉伤失了,但并不影响触觉 24、触觉 大脑 25、烟鼓管;鼓膜 26、时间不同;远近 方位 27、振动;音色 28、甲 29、固体;声音很小且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减弱 30、3000米
三、探究题:
31、(1)音调,振动频率;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响度 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2、(1)A,D,E (2)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3)3 33、机械闹钟;B;泡末>锡箔纸>衣服
第一章4—7节
一、选择题:1——5 BDACC 6——10 CDCAC 11——15 DACDB 16——20 ABBCC
二、填空题
21、直线 真空 22、50°;120° 23、1.6;2 24、日食;光的直线传播 25、蜡烛、凸透镜、光屏 高度 蜡烛变短 26、CD ;60°;AE右侧 27、漫反射 浅 折射 28、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绿色
三、作图题:略
四、实验探究题:
30、薄玻璃板;不会 31、f第一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1——5 CBBDB 6——10 BCDAD 11——15 CCBAD 16——20 BCACC
二、填空题
21、光的直线传播 光速比声速快 22、漫反射 镜面反射 23、音调 24、鱼儿;鸟、鱼、青山,白云 25、2.2米 26、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 27、信息技术 28、漫 噪声 音调 响度 音色。29、55、月、璧、等大、B、不能、光的折射影响
三、实验探究题
30、(1)确定像的位置 (2)2 (3)使成的像不会在桌面上,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4)不合理,可能由于偶然因素使结果出现错误 31、放大 放大;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距越大,像距越小。(2)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3)因为这样成像会成在视网膜后面。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科学第一章1——3节测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华通过电视欣赏2008北京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的MTV,感觉非常有味道,你认为小华在欣赏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有( )
A、听觉 嗅觉 B、视觉 嗅觉 C、听觉 视觉 D、视觉、味觉
2、正在田里吃草的兔子,若发现了异常的情况,它们会马上竖起耳朵,并左右转动,这样做是为了( )
A、能更多地收集声波 B、能更加集中注意力
C、能把声音放大 D、能把声音反射回去
3、盲人走路时拄着拐杖,能跟正常人一样明确道路的方向,因而人们把拐杖称为“盲人的第三只眼睛”,“盲人的第三只眼睛”是靠什么来获取信息的(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
4、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截止18日14时,汶川地震共造成32477人遇难,220109人受伤(来源:新华网)。其实在地震快来临时,有些动物回表现出一些异常情况,如鸡飞狗叫,蛇出洞乱串,猪马不进圈,而人却感觉不到,这是因为( )
A、地震声音太小,动能能听见而人不能
B、地震会发出次声波,有些动物能听到,而人不行
C、地震震动太小,动物能感觉到摇晃,而人不行
D、有些动物有感知地震的特异功能,而人没有
5、会堂和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得凹凸不平,或使用蜂窝状材料,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音的反射 B、增强声音的响度C、使会堂更美观 D、形成立体声效果
6、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发声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人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就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7、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下图所示的现象能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的是( )
8、张路同学在家吃康师傅牛肉方便面时嘴巴不小心被汤烫了一下,后来感觉吃饭时一点味道也没有,其原因是( )
A、张路同学太爱吃康师傅牛肉方便面了,被它迷住了。
B、张路同学在吃康师傅牛肉方便面时烫伤了味蕾
C、可能这顿饭没什么味道
D、康师傅牛肉方便面的味道太浓,在口中还未散去
9、一把二胡如图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 采用的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响度
C.将琴枕上移上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D.换一根再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10、监狱的一犯人越狱逃跑,警察利用警犬实施追捕,警犬能根据气味追捕而绵羊不能,这是因为( )
A、动物对不同物质的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B、年幼的动物比年长的动物嗅觉灵敏
C、不同动物对同一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D、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11、手机A的号码为13995896766,手机B 的号码为13885678788。手机A拨手机B时,手机B发出响声切屏幕上显示A的号码13995896766,若将手机置于一透明真空玻璃罩内,用手机B拨打手机A,则手机A将( )
A、发出响声,并显示B的号码13885678788
B、不发出响声,但显示B的号码13885678788
C、不发出响声,但显示A的号码13995896766
D、不发出响声,不显示号码
12、在两撞楼房之间放鞭炮,你会觉得声音比在空地上更响,主要原因是( )
A、楼房将鞭炮声反射回来,与原来的声音混合在一起
B、楼房之间空间较小,给人一声音更响的感觉
C、鞭炮在楼房之间发出的声音比空地上要响
D、鞭炮在楼房之间发生爆炸要比空地上更强烈
13、用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或感官可以辨别酒精和自来水,下列方法中不能辨别的是
A.用舌尝味道 B.用鼻闻气味 C.用皮肤感觉蒸发的快慢 D.用眼观察颜色
14、由于衣物没有放平引起洗衣机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 )
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
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 D.在洗衣机里加更多的水
15、美国贝尔公司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信用卡,这种信用卡只能对它们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设计这种信用卡的主要依据是( )
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16、把一发音齿轮固定在一个转盘上,如图,最上面齿轮有48个齿, 中间齿轮有30齿,最下面有20个齿,当轮盘转起来时,用一薄铁片,分别接触3个齿轮,则下面揭露不正确的是 ( )
A.最下面的齿轮声音最响 B.最上面的齿轮声音音调最高
C.中间齿轮的声音最低沉 D.三个齿轮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17、王霞同学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而把眼睛闭上了,但她仍能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摆动、加速和减速等情况,与此有关的结构有( )
A、听小骨和鼓膜 B、耳蜗和前庭 C、前庭和半规管 D、鼓室和半规管
18、将一石块投入水中,若距离击水处相同的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
A、鱼 B、小鸟 C、人 D、均一样
19、科学家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仍可以正常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原因是( )
A、蝙蝠在飞行中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来飞行
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能穿过黑布,清楚地看清黑布外面的目标
C、蝙蝠在飞行中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清楚地看清黑布外面的目标
20、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通讯工具。一般的手机都设有利用振动提示人们“来电”的装置。有一种手机提示“来电”是用一个微型电动机带动转轴上的叶片转动,当叶片转动时,电动机也就跟着振动起来,从而又带动手机振动。在图1所小的几种形状的叶片中,你认为能够实现上述振动功能的是( )
二、填空题(21、22、23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6分)
21、固体、液体、气体的_________都能发出声音,声音是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物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_____(填“大”或“小”),声音的传播还与温度有关,在空气中,温度越高,传声速度越_______
22、我们在吃橘子时往往感觉最酸的部位是舌的___________,服用中药后往往感觉最苦的是舌的____________,吃口香糖时感觉嘴甜的是舌的________________。
23、医生为病人动手术而施行局部麻醉,在手术过程中病人感觉不到疼痛但能感受到手术刀跟跟身体的接触,着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瞎子摸象”这个成语故事里,瞎子是用 来感知大象的形状,此种感觉形成部位在 。
25、飞机起降时,口中咀嚼口香糖,能避免耳感到胀痛。这是因为咀嚼吞咽时会使___________张开,使________内外气压平衡。
26、我们用两只耳朵听,便可以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___________,来辨别声源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27、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别的。
28、金鱼在桌子上的渔缸里自由的游动,当你用力敲击桌子时,金鱼立即受惊。敲击声传到金鱼有两种途径,甲:桌子——鱼缸——水——金鱼;乙:空气——水——金鱼。其中传声速度迅速,使金鱼立即作出反映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29、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_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米/秒);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31、下列两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图1是用弹性塑料片分 别以快、慢的速度来拨动书页;图2是改变不同力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
(1)图1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 与 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2)图2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 与 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32、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m/s)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水 0 1450
E 铁 0 4900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比较___________(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
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______声敲打声。
33、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图1
图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科学第一章4——7节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十五的月亮 B、北极星 C、白天的路灯 D、闪闪发光的钻石
2、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送信息的,下列不属于电磁波的是
A、无线电波 B、红外线 C、可见光 D、水波
3、下列现象中,与射击时的“三点一线”的原理不相同的是( )
A.湖水中映出蓝天白云 B.早晨人在地上的影子长,中午短
C.日食、月食 D.在方形暗箱前刺一小孔可当照相机
4、如右图,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被色散成彩色光带,分布在光屏上的AB区域.其中在A处白屏上出现的是
A、红光 B、绿光 C、紫光 D、蓝光
5、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色散后,再通过蓝色的玻璃片,照在红纸上的颜色是( )
A蓝色 B白光 C 黑色 D 七色中缺蓝色
6、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光路 图正确的是
7、我国加人“世贸”后,民族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已步入世界汽车生产大国行列。观察发现,小汽车前而挡风玻璃并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美观 B.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噪声干扰
C.扩大视野 D.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车的正前方
8、伞兵从飞机上跳下时,下方正好有个湖,在下落过程中伞兵在水中的像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消失
9、下面4幅与奥运会有关的图片,其中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是 ( )
A、杨威体操照片 B、奥运圣火采集 C、跳水时的水影 D、北京街头手影游戏
10、 下列关于凸、凹透镜的四个光路图中,哪个是错误的 ( )
A B C D
11、人眼是一架精美的“照相机”,其中能调节进入眼睛光线强弱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瞳孔
12、如图所示,“星光”牌台灯有一个灯罩,它的内表面做得很光滑,其作用是将光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它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
A.光的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D.光的反射且光路是不可逆的
13、“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
电影、春游时留下美好的记忆的照片——摄影、湖岸景色在水面形成的倒影等,
以下列出的“影”与所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电影——凸透镜成像
C.摄影——光的反射 D.倒影——平面镜成像
14、F1、F2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四点,若要在屏上成最小的像,则蜡烛应放在
A .a点 B.b点 C .c点 D.d点
15、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16、在一张透明的塑料薄膜上滴一滴小水珠,双手拿着塑料薄膜靠近报纸,透过小水珠看到报纸上的文字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17、 将一根均匀直杆斜放在盛有大半杯清水的圆柱形杯子中,再从侧面观察,看到的情况应是
18、某同学选用焦距是5厘米的凸透镜做实验时,把烛焰放在凸透镜前15厘米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虚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19、右图是物体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老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问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问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20、两个平面镜L1和L2竖直放置,距离为S1,物体A在两镜之间,其在平面镜L1和L2中的像A1和A2之间的距离为S2,则当A在两镜之间向左移动时,S2的大小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格1分,满分20分)
25、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___传播的。光在 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
21、一束光线与水平放置平面镜成40°角,这束光线的反射角为____ ____,入射光线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10°,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
22、 小明身高1.6米,站在竖直放置的1米高的平面镜前2米远处,镜中他的像的高度等于 _____ 米,该像与平面镜间的距离等于 ________ 米。
23、2008年8月1日,居住在南京的某天文爱好者,用自己的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太阳的照片如图所示。这是____________现象,他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4、在光具座上,用蜡烛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应依次取置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且便它们的__________ 大致相等,当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可发现烛焰的像向上端移去,这是因为__________ 的缘故。
26、如图所示,光线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 请判断:法线是 ____;人射角是 ___度;如果界面是玻璃和空气组成的,则 __________侧是玻璃。
27、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颗树,这是由于光线射到树上发生了 _____ 的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_____,这是由于光的 _______造成的。
28、小明利用光具盘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让一束白光从左边斜射到平面镜上,多次改变光的入射方向,测得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20° 30° 40° 50°
反射角 20° 30° 40° 50°
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 。若在平面镜上贴上绿色的玻璃纸,则看到反射光的颜色是: ________ 色。
三、作图和探究(12分)
29、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30、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图中A是 ________ (填 器材名称),放在镜后的“烛焰”上的手指 _____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
3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蜡烛到凸透镜(焦距=f)的距离(u)所在的范围是 。利用凸透镜的这一原理可制成 。
32、相同的蜡烛先后放在a 、 b处,在右侧透过凸透镜看到放在 处所看到的 (填像的性质)像更大。在a或b处看到的像与下列A、B、C、D中哪幅图 对应。
33、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各种器官和组织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若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右图。根据该图,这个人可配戴装有_____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有研究发现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发生有关,(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可以通过测定空腹时血清中的锌含量来确定)若要研究这二者的相关性,请你设计完成下列的研究过程:
(1)将同校同年级的同学按是否_________分为两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血清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相关性。
34、寻找“往日之光”在科幻小说《往日之光》中,作者鲍勃·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
“想像有一种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过半厘米厚需要10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得多。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出来时,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还没有光穿过它。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林中、湖边,带着这些美丽的景致的光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年也出不来。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年的玻璃镶在城市住宅的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10年的过程中,这个窗子外面便仿佛呈现出林中湖泊的美景。各种动物无声的前来饮水,空中百鸟飞翔,日夜在交替,季节在变化。身居闹市,犹如别墅。”
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幻想,但关键是要降住飞驰的光。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部分科幻已经开始变成现实。
(1)本文作者进行科学幻想的依据是
(2)假如真的实验了上述的幻想,我们生活将会怎样?提出一些可能观点(至少2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作凸、凹透镜光路图
平面镜成像
作反射光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