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04 14: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
2、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学习女娲、夸父、精卫等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难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突破方法:
重点:在学生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中加深理解。
难点: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的三篇神话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们古代神话创作的一般规律。在这三个故事中塑造了三个传诵几千年的动人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美德。另外,本文是文言文,语言精练,文笔简约。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分析《女娲补天》
第2课时:简析后两则神话,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多媒体播放《女娲造人》的动画故事)导语: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则中国古代神话。(板书):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看故事,认真思考问题并回答。这个故事不是真实的,是神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引出对神话的认识。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我们先来看第一则神话《女娲补天》1、自由大声地朗读,力求做到读得准确流利。如果有读不准的地方,请标示出来。(多媒体提示: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2、朗读成果展示教师也及时补充点评3、全班齐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并标示读不准的地方。有读不准,读不通顺的地方首先提出,师生共同解答。2-3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生听读并给予评价。大声地齐读课文 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语感,在听和读中了解故事大意,为译文打基础。
再读课文,梳通文意1、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梳通文意。教师点拨并加以补充归纳 再次朗读课文,完成任务(1)依照注释,在文中标注重点词语的意思。(2)翻译重点句子的意思。(3)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各组进行讨论交流(1)提出本组在翻译时遇到的困难,其他组帮助共同解决。(2)各组选择自己读懂的句子,派代表翻译,班内交流。(3)总结翻译规律。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多媒体出示问题):(1)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补天采取了哪些行动?(3)女娲补天的结果如何?2、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女娲这个人物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并摘要板书3、把握文章主题4、赏析写作特色文章除了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外,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多媒体提示:可以从语言特色,修辞方法等方面谈)教师深入到各组与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回答问题。各抒己见,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题。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和分析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口语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采取分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1、“迷你考场”各组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相关问题,然后向其他组提问。2、“故事擂台”先在小组中用自己的话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再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3、“背诵比赛”各组推举人选参加背诵比赛。教师在活动中记录成绩,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对优胜组给予适当奖励。 学生从字、词、句、人物、主题等各方面自己设计问题,并提出问题,要求其他组回答。先组内举荐,再全班交流。各组积极参加背诵比赛,并且互相进行评价。   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并且培养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谈收获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女娲的精神,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收获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进一步进行思想教育。
布置作业:1、把本课精要内容总结在学习卡片上。2、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预习《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       学生课下完成 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第2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教师针对学生们的回答给予评价2、导语:看来,女娲这个女英雄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再来结识两位神话形象——夸父和精卫鸟。(板书:夸父、精卫鸟)   生各抒己见如:词句解释,课文背诵,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等 通过复习,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自然引出新课,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练口语表达能力。
读课文串译:预习成果展示(多媒体出示展示项目)1、课文朗读2、词句解释3、全篇串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交流预习成果,然后选择自己最拿手的项目,推荐人选全班交流展示。 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阅读: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则故事,体会三则故事的不同感彩。2、三则故事中塑造了三个千载传诵的动人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教师摘要板书3、三个形象中,令你最感动的是谁?为什么?教师适当引导,力求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有更多收获。 通过朗读,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小组讨论,结合课文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对人物的理解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生可以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辩论。 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文中形象的理解在讨论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拓展链接:除了这三则神话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生动。讨论探究:劳动人民为什么创造神话?(多媒体提示: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古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其它中国神话。合作探究,交流成果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同时扩大知识面。让学生通过本环节对神话有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神话故事奠定良好基础。
课堂小结:用你自己的方式表达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抒发内心感受。(可吟诗,可歌咏,也可赠联……) 培养手脑联动的能力,有利于发挥特长。
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则神话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身边的人听。 课下完成 巩固强化,积累知识,继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女娲       夸父      精卫鸟
         拯        勇      敢
          救       敢     于
           人      无    搏
            类     畏   斗
                
             人类对自然的抗争
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篇文章,又是文言文,对刚升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本课在设计教学时,以第一则故事为突破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归纳以及教师的适时点拨,让同学们轻松地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且及时运用这些方法独立分析后两则神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比较阅读让同学们对三个形象有了深入理解,对文章把握得更牢固。
通过竞赛、分组活动等形式组织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有些问题学生回答比较肤浅,缺乏深度,教师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并在课上及时点拨。在朗读技巧上还有待进一步指导,还要注意普通话的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