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第18课 登临词二首学习目标
1.了解王安石与陈亮的生平、思想及作品。
2.了解词人深沉的忧国、爱国之情。
3.了解登临词中常见的意象涵义、用典及借古讽今等方面的特色。自主 · 预习区 自知常识 梳理基础互动 · 探究区 交流互动 探究疑难内容索引自主· 预习区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诗意解读 这首词作于1040年范仲淹率兵守边之时,叙写了边地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大雁南飞,月色苍茫,风啸马嘶,号角凄厉,林立的山峰像屏障一样包围着孤零零紧闭着门的城堡。一杯浊酒,难解乡愁,而征战没有取得胜利,回家又从何谈起?入夜,倾听着悠长凄清的笛声,凝视着遍地银霜,令人久久难以入睡。虽然边塞的劳苦已生成将军的满头白发和士兵们悄悄流下的思乡泪水,但是面对入侵者,他们是决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的。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融情;下片抒情,又以景色点染。情景交融,苍凉悲壮,一洗晚唐五代以来绮靡浓艳的脂粉香泽之态,慷慨雄放,成为北宋豪放词的先声。名句识记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考点演示 本词除了表现一种爱国的思想情感外,还流露出一种什么情绪? 答案答案 还流露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宋神宗即位,召他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升为参加政事,前后两度为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大官僚地主豪商的特权,希望借此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由于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国公,世称一、作者简介“王荆公”。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谨,辩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在诗方面,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有如其文。在词方面,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
陈亮(1143—1194),字同甫(也写作同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时人称之为龙川先生。一生没有做过官。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考取进士第一名,授签书建康府(今南京)判官,未赴任就去世了。他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政治注重事功,思想出入于王霸之间,具有积极的用世精神。平生极力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在他的作品里,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意气凌厉,感情激越,锋芒逼人。擅长政论文,大都具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他的词与辛弃疾同调,其气概之豪迈,甚至比辛更高一筹,但文采略逊于辛,是辛派词人中的重要一员。《桂枝香》
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被罢相作江宁知府时。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因此,当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江山胜迹,不禁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二、写作背景《念奴娇·登多景楼》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陈亮为驳斥投降派所谓“江南不易保”的谬论,亲自到京口、建康等地观察地形。他根据实际调查所得的结论,向孝宗皇帝上书,提出了一系列经营南方、进取中原、统一国土的具体建议,这首《念奴娇·登多景楼》,实际上就是他这一系列政治主张的形象化。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澄江( )
(2)澄清( )
(3)肃杀( )
(4)萧索( )
(5)船棹( )
(6)卓越( ) chénɡdènɡsùxiāozhàozhuó2.填空。
(1)写出《桂枝香》中运用比喻的语句: 。
(2)《念奴娇·登多景楼》中描写长江天险的句子是: ,
, 。
(3)《念奴娇·登多景楼》中表现作者破敌决心的语句是: ,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语。
(1)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天气初肃:____________
(2)至今商女。
商女:______
(3)危楼还望,叹此意。
此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到来了歌女此时的想法,即收复中原的愿望(4)河洛腥膻无际。
腥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寻取中流誓。
中流誓:________________牛羊的臊味,喻指金人的黑暗统治,带有轻蔑之意渡江时击楫发誓互动· 探究区一、结构图示1.阅读《桂枝香》,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答案 ①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答出“比喻”、“拟人”、“借代”三种修辞方法中的一种亦可);
②远近结合(或“由远及近”);
③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
④注意描画景物的色彩。答案二、要点赏析(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
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
③流露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答案2.阅读《念奴娇·登多景楼》,回答下列问题:
(1)“河洛腥膻无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 借代。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暗含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恢复(收复失地)的批判(讽刺)。答案(2)全词感情起伏变化很大,请结合词作具体分析。答案 由开头对无人领会登临意的慨叹,对统治者只知借天险以求苟安(南宋朝廷如六朝统治者一样出于自私的打算而苟安于一隅)的郁愤,转到对南宋有些人(“王谢”)空发议论(空谈)却无北伐(收复)行动的讽刺,再到最后转为抒发破敌取胜的豪情(收复失地的必胜信念)。3.《桂枝香》和《念奴娇·登多景楼》都写到长江,但详略有异。说说两者在写法上的不同。答案三、疑难探究答案 《桂枝香》略写长江,“千里澄江似练”,写澄澈的长江像白练一样,正如“晚秋”“天气初肃”的特点,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壮阔美丽的图景。《念奴娇·登多景楼》详写长江,多次提到“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批判;“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冈,此种地理形势,进可攻,退可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这又是对“天限南疆北界”这种苟安论调的否定。“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进一步揭露批判当权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此词中长江一直贯穿词的始末,重在强调凭借长江天险,正可长驱北伐,收复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