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学习目标
1.了解张可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理解张可久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以景寄情及以通俗之笔状深刻含义的写法。自主 · 预习区 自知常识 梳理基础互动 · 探究区 交流互动 探究疑难内容索引自主· 预习区双调·水仙子·秋思
张可久
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秋风昨夜愁成阵。思君不见君,缓歌独自开樽。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诗意解读 这是一支怀念远人的闺怨小令。
作者的感受是独特的。写法上也是别开生面的。起句以客观之景致笼盖全曲,突出了秋天之苍凉寂寥。白雁秋风,又值黄昏时节,“愁”字不点自出。“写寒云”的“写”用得极为巧妙,写者,画也。大雁高飞,在云间或排成“一”字,或排成“人”字,故谓“写寒云”。这里以天边的白雁暗喻远方的丈夫。
前两句一写景,一写人。天上白雁,人间鸾女,既是映衬,也是对照,且都写得不同凡响。玉人瘦损,以青鸾顾影自怜作比,意味无尽。第三句猛回首,说到了昨夜秋风,自然而然点出“愁”字,并不忌讳语直。愁也罢了,偏又“成阵”,昨霄今日,陷入愁阵不能自拔,愁绪未曾稍减。“思君”二句,点明题旨,即愁之根由。思念自己的情人,却又百般无奈,无法见到,于是寻求排遣,歌一番,唱一阵。“缓”字透露出歌的节奏,一定是凄婉怨艾之曲;也隐隐透露了歌的内容——无非怀人幽怨之辞。一人哼唱,不仅不能排遣愁闷,反而更添抑郁。继而又开樽独酌,以求到醉乡去摆脱愁苦困扰。就这样苦苦地坐着,闷闷地饮着,慢慢地挨着。然而此时此刻,才刚刚是黄昏时候,那漫漫长夜,将如何熬过呵!结尾的“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令人黯然神伤。特别是“如此黄昏”,为读者留下无尽的联想余地,人们自然会想到“恁般长夜”,有余不尽,味永且长。名句识记 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
考点演示 这首散曲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尾句简要分析。 答案答案 写闺中女子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却又无法相见的苦闷。主人公思念心上人而不得相见,为排遣愁闷,苦苦地坐着,闷闷地饮着,慢慢地挨着,灯要燃尽,酒已半醉,然而却“如此黄昏”。人们自然会想到那慢慢的长夜将如何熬过,由此表现主人公的思念之深重。张可久(约1280—约1348),号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一生坎坷,四十岁前为功名奔波,后曾为绍兴路吏,七十多岁尚迫于生计,为昆山幕僚。他专力写散曲,现存作品有小令855首,套数9套,为元人中创作散曲最多的作家。
他的创作中流露出了生活的困窘与抑郁感伤,写尽了穷通无定、世态炎凉的感慨。有的感叹世事,凭吊古迹,有的抒写民间疾苦和儒士悲哀。他的散曲更多的是向往归隐和悠闲。他很可能是时隐时仕,不得不出来一、作者简介做小吏,散曲中常表现出悲凉的、渴望田园生活而不得的感情。有的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沉沦下僚的生活现实。
他的散曲雅正,着力于炼句,对仗工整,讲究蕴藉骚雅,且多熔炼诗词名句,形成典雅工丽的特色。朱权盛赞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食烟火之气,真可谓不羁之才”。《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沉沦下僚,生活窘困,穷通无定,看尽世态炎凉。对生活的感受深切,且感情是沉痛的,因此他的一些散曲借景抒情,表达不满。
《正宫·醉太平·无题》
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社会世态人情淡薄,社会风气极端恶劣,混浊污秽,作者深处其中,激愤难抑。二、写作背景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嫌命窘( )
(2)倚树( )
(3)攒( )
(4)盛钱囤( )
(5)馄饨( )jiǒnɡyǐcuándùnhún tun2.填空。
(1) ,悬崖水挂冰帘, 。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 。
(2) ,门庭改做迷魂阵, 。倚树哀猿弄云尖绝顶峰攒雪剑比人心山未险文章糊了盛钱囤清廉贬入睡馄饨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字词。
(1)绝顶峰攒雪剑
攒:______
(2)阴洞吼飞廉
飞廉:________________
(3)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窘:__________
(4)清廉贬入睡馄饨
馄饨:__________________聚集传说中的风神困窘无奈同“混沌”,懵懂互动· 探究区一、结构图示1.阅读《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回答下列问题:
(1)为突出天台山之险峻,曲中用了什么手法?试加以分析。答案 一是生动的比喻,如以“雪剑”喻群峰峭拔尖削,以“冰帘”喻瀑布水柱高悬密集;
二是动静结合,除山水这些主体外,还通过哀猿、杜鹃的声音写人的心理感受,显得有声有色。答案二、要点赏析(2)此曲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主旨的?答案 主旨是表现人心的险恶,揭露社会的黑暗。作者先极力表现山势险峻,在结句一笔宕开,有力地衬托了人世间更加险恶。答案2.阅读《正宫·醉太平·无题》,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散曲的主题是什么?答案 这首散曲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乃是世风腐败的根源。答案(2)通过这首散曲,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答案 作者痛恨丑恶的世风,不甘同流合污,只求独善其身。3.比较阅读张可久的《正宫·醉太平·无题》和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说说这两首散曲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双调·夜行船·秋思①
马致远
百岁光阴一梦蝶②,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③。
[乔木查] 想秦宫汉阙④,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⑤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⑥。三、疑难探究[庆宣和] 投至⑦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⑧
[落梅风] 天教你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⑨。富家儿⑩更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 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离亭宴煞]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
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注 ①双调:宫调名。夜行船:曲牌名。这是套数,有多个曲牌,下面的“乔木查”、“庆宣和”、“落梅风”等都是曲牌名。
②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这句话是说人生就像一场幻梦。
③“急罚盏”句:赶快行令罚酒,直到夜深灯熄。“夜阑”,夜深,夜残。
④秦宫汉阙:秦代的宫殿和汉代的陵阙。
⑤不恁(nèn):不如此,不这般。
⑥龙蛇:这里指刻在碑上的文字。古人常以龙蛇喻笔势的飞动。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⑦投至:及至,等到。
⑧“鼎足”句:言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势,到中途就夭折了。最后的胜利者到底是魏呢,还是晋呢?
⑨好天良夜:好日子,好光景。
⑩富家儿:元代杂剧家郑廷玉根据神怪小说《搜神记》,关于一个姓周的贫民在天帝的恩赐下,以极其悭吝、极其刻薄的手段,变为百万富翁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为富不仁,爱财如命的悭吝形象——看钱奴。
?锦堂风月:富贵人家的美好景色。此句嘲弄守财奴情趣卑下,无福消受荣华。?添白雪:添白发。
?巢鸠计拙:指不善于经营生计。
?葫芦提:糊糊涂涂。
?蛩:蟋蟀。宁贴:平静,安静。
?彻:了结,到头。
?裴公:唐代的裴度。他历事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五朝,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眼见宦官当权,国事日非,便在洛阳修了两座别墅叫作“绿野堂”,和白居易、刘禹锡在那里饮酒赋诗。
?陶令:陶潜。因为他曾经做过彭泽令,所以被称为陶令。相传他曾经参加晋代的慧远法师在庐山虎溪东林寺组织的白莲社。?北海:指东汉的孔融。他曾出任过北海相,所以后世称为孔北海。他尝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东篱:指马致远。他慕陶潜的隐逸生活,因陶潜《饮酒》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乃自号为“东篱”。答案答案 《无题》中的“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这两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道出全篇主旨:世人皆嫌命运困窘多舛,个个见钱眼开,贪图钱财势力。可知贪财乃世风腐败之根源。人皆渴望腰缠万贯。然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最终必将走向人欲横流腐败贪婪的深渊。“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两句深刻地道出了社会大染缸的性质。“水晶环”喻指纯洁无瑕清白的人,“面糊盆”喻指污浊的社会。即使再清白的人,只要一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就立即被沾染熏黑。“滚”字用在此处,形象、妥帖,把那种甘愿同流合污、享受庸俗的嘴脸表露无疑。本曲全用口语,语调泼辣大胆,嬉笑怒骂,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胡芦提倒稳”,结句以消极反抗的口吻申明自己不合作的处世态度。表面上似乎说稀里糊涂倒安稳,其实是作者的反语。这颇像清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其实正是伤心人的愤激之语。
《秋思》语言典雅瑰丽,善于化用典故,不离本色,押韵尤妙。全曲文采飞扬。这首散曲表现了马致远的超然绝世的生活态度。表面上似乎作者与世无争、及时行乐,实际上是作者愤世嫉俗,牢骚太盛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