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授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授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2 07: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第三单元 书信传情第9课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Ⅰ 文本导学Ⅱ 学后自评内容索引Ⅰ 文本导学11.通假字
无忽      同 , 。
2.古今异义
(1)景气和畅。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僮仆静默。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毋”不要气候。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也指兴旺,繁荣。指已休息。寂静,没有声音;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 (3)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子天机清妙者。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不一一详述,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不相同(只做谓语,不做定语)。天性。 ①比喻自然界的秘密,也泛指重要而不可泄露的秘密。②神秘的天意。 3.一词多义(1)过故山殊可过:___________
秦师将袭郑,过周北门:_____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_____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_____
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_____(2)方足下方温经:_________
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方七百里:_____
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_____
如此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矣:_____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_____过访,游览经过超过过错责备当,正在方圆比方道理道理(3)因因驮黄檗人往:_____
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_____
更延英俊,因力授爵:_____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_____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___________
愿见相君,无因:_____凭借依靠根据顺着覆压,继承机会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与山僧饭讫而去:______
(2)名词作状语
夜登华子冈:________
(3)形容词作动词
①露湿青皋:______
②王维白:____吃饭。在夜里。打湿。说。5.文言句式
(1)憩感配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灭林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仄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携手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倘能从我游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子天机清妙者:________省略了介词“于”,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于)林外明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于)仄径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我们)携手赋诗,省略句。倘(你)能从我游乎,省略句。判断句。6.翻译下列句子
(1)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独自一人去山中,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才离去。村中晚上舂米的声音,又与庙宇中传来的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如不是你这样天性高洁超尘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相邀呢?一、结构图解2总述游山经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故山殊可过
独往山中描绘山中冬夜清寥优美的景色 描绘景色
多思曩昔描绘山中生机勃发的景象描绘景色
发出邀请二、中心主旨
本文通过对具体景物鲜明如画的描绘,表现作者在观照自然时所领略到的一种得意忘“言”的“深趣”,一种对自然界诗意美的发现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作为一篇书信,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体现?3 答案书信是直接与收信者对话的,其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应与收信人有密切关联。作者正是做到了以二人相处的往事、以二人共赏的风景和二人相同的志趣,来吸引、说服对方。在这封信中,虽然写景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叙友情却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像第一段记游的索然无味,第二段对往昔的回忆,第三段向裴迪发出的热情邀请,总是在不断地向裴迪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之情。2.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山中人”?而在“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中的“天机清妙”是什么意思?为何这样说?既指出作者所在位置在山中,又说明自己的隐居生活,自己住在山中。而“天机清妙”指的是裴迪天性高洁超尘,这也是对朋友的高度赞许,是因为他想提醒朋友春游的趣味。这将加重恳切相邀之情和诚挚相知之意。 答案3.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作者在这短短篇幅中,浓墨重彩地描写冬日景色,遥想描绘春天的美景,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
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要注意的是,本文的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在闲适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答案Ⅱ 学后自评1.下列加颜色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休憩(qì)         多思曩昔(nǎnɡ)
B.辋水沦涟(wǎnɡ) 携手(xié)
C.犬吠(fèi) 黄檗(bò)
D.猥琐(wèi) 村墟夜舂(cònɡ)1 答案解析√“猥”读wěi,“舂”读chōnɡ。2.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          殊:特殊
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疏:疏远
D.轻鯈出水,白鸥矫翼 矫:矫健 答案解析A项殊:很,十分。
C项间:稀疏的。
D项矫:举,张开。√3.下列各句中,加颜色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山殊可过
A.孤之过也
B.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C.一日,大母过余曰
D.是谁之过与 答案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拜访”。
A、D两项均为“过错”。
C项为“看望”。√4.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C.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答案解析C项敬辞,相当于“您”。
A项气候/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也指兴旺,繁荣。
B项已入睡/寂静,没有声音;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
D项天性/比喻自然界的秘密,也泛指重要而不可泄露的秘密,神秘的天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解析A.与山僧饭讫而去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然是中有深趣矣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斯之不远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C项均为转折连词,然而,但是。
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B项介词,用/介词,表原因。
D项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助词,的。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26.解释下列加颜色字词的意思。
(1)足下方温经:__________
(2)与山僧饭讫而去:_____________
(3)多思曩昔,携手赋诗:____________
(4)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正在。终止,完毕。从前,往昔。是中:这中间,其中。忽:忽略,忘记。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正在温习经书,我不敢轻易打扰(您),就独自一人去山中。 此时只有我独自静坐,僮仆都已休息,常常回忆起往昔(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携手赋诗,在小径间漫步,在清流旁伫立。 然而,这其中有着浓郁的情趣啊!千万不要忽略错过。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解析A.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B.当待春中,草木蔓发
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C.步仄径,临清流也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D.因驮黄檗人往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C项临近,走近/从高处往低处看。
A项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B项草和树木。
D项凭借。9.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
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B.第一段“故山殊可过”句埋下一条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
在值得一游。
C.第二段用欢快流畅之笔,写色彩明快之图画,把春日山中万物勃发、
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D.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
“深趣”为基础的。 答案解析虚写春天的明媚。√文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知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注]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
注 行在:皇帝驻留的地方。10.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知属辞        属:撰写
B.同诣九公主第 诣:前往,到……去
C.擢右拾遗,迁给事中 迁:降职
D.笃志奉佛 奉:信奉,尊奉 答案解析迁:升职。√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解析A.延于上座曰
访风景于崇阿C.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维扈从不及,为所擒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C项介词,把/凭借。
A项均为介词,到。
B项均表被动。
D项均为连词,表顺接,就。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维诗、画、音律等才能突出的一组是
①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②“子诗清越者,……同诣九公主第” ③“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④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 ⑤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 ⑥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答案解析√②为岐王建议王维将自己的作品演奏给九公主听,以期待得到九公主的肯定;
④是王维通过吟诗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并希望朝廷尽快平定叛乱,恢复太平。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则传记在叙述人物一生大要的同时,更着重反映人物突出的才华和独特的
个性。作者通过选取典型材料,突出表现了王维诗画俱能,兼通音律,笃信佛
教,温和的个性中蕴涵着刚强的性格特点。
B.王维在参加科举考试前,听从岐王的建议,让乐工将自己的诗歌作品演奏给九
公主听,得到了九公主的肯定与极力推荐。后来他在开元十九年考取了状元,
并官居要职。
C.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京城,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落入叛
军手中。他拒绝与叛军合作,服药假装不能说话,但仍被安禄山逼迫至两京之
一的东都洛阳任原来的职务,并被拘禁于普施寺。
D.叛乱平定以后,凡是在叛军中任伪职的,朝廷都定了罪,只有王维因为皇上爱惜
其突出的才能,得以幸免。后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晚年笃信佛教,过着半隐居
的生活。他的弟弟王缙将其诗文编纂成集共十卷,献给皇上,并流传于世。 答案解析√皇上没有定王维的罪,并非因为爱惜其才能,而是因为知道了王维在凝碧池吟诗所表露出的心迹。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参考译文 在安排山水的远近高低,云朵山石的势态颜色上,都是有如天生,自然而然,并不是靠后天学习能够达到的。 每天与丘为、裴迪、崔兴宗等文人学士游览赋诗,弹琴饮酒,自得其乐。 参考译文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就能撰写诗文,尤其擅长草书隶书,娴熟音律。岐王非常看重他。王维将要参加科举考试,岐王对他说:“可以把你的诗里写得清新的抄录几篇,配上琵琶新乐,能创制一支曲子。我们一起到九公主府第去。”王维按照岐王的话去做了。到了那一天,王维在诸位伶工的簇拥下独奏琵琶新曲,九公主问是什么曲名,王维回答说:“这是《郁轮袍》。”王维趁此拿出诗卷。九公主说:“这些都是我经常诵读的(诗作),我以为是古人之作,竟然是你的佳作啊?”于是请王维到上座说:“京城能得到这个读书人作解头,实在荣幸啊!”大力推荐他。开元十九年王维考取状元,提拔做右拾遗,不久升迁为给事中。叛军攻陷长安洛阳,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被叛军擒获,他服药假装不能说话。但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逼迫他到洛阳从事旧职,并把他拘禁在普施寺,叛军在凝碧池设宴,把梨园的乐工全都召集来奏乐,王维痛悼赋诗说:“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这首诗流传到了肃宗皇帝那里。后来叛乱平定后,凡是担任伪官的人都被定罪,只有王维因此而幸免。王维后来又官至尚书右丞。王维的诗被列入妙品上上等,他的画的构思也是这样。在安排山水的远近高低,云朵山石的势态颜色上,都是有如天生,自然而然,并不是靠后天学习能够达到的。他自己曾作诗道:“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世人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实如此啊。有一个客人把《按乐图》给王维看,王维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的最初一拍。”客人一对照原来的曲子,果真是这样。晚年,王维诚心信奉佛教,长期吃蔬菜,穿朴素衣服,妻子死了也不再娶,自己独居了三十年。王维的别墅在蓝田县南面的辋川,亭馆相对。王维曾经亲自描写那里奇特美妙的景物,每天与丘为、裴迪、崔兴宗等文人学士游览赋诗,弹琴饮酒,自得其乐。后来上表,请求把自己的住宅变为佛寺。临终前,写信辞别亲友,停下笔就坐化了。代宗寻求王维的文章,他的弟弟王缙将他的诗文编纂成集共十卷,献给皇上,他的诗文至今流传于世。 (2015·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3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 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 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15.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
B.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
C.向人索衣食 索:搜寻
D.士友间鲜不相庆 鲜:少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义笃而辞质”中的“笃”和“质”的位置相同,都是形容词,把“深厚”代入后很通顺,推断“笃”为“深厚”意,正确。
B项“期”可用联想推断法来判断,在成语“不期而遇”中就是“约定”之意。
C项“索”,根据语境把单音节词语译成双音节词语“索取”即可。
D项“鲜”,可联系《陈情表》中的“终鲜兄弟”,意思为“少”。1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
①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②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 
③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 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 ⑥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①“去离风沙尘埃之苦”是方苞自述南下的经历;
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是方苞的生活状态;
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方苞害怕出现的情况。排除①、④、⑤,所以选择D项。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
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答案解析√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项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不是“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而是“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18.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涉及重点实、虚词和词类活用。“岩”“川”是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山岩上”“在河岸边”;“系”是实词,“束缚”。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答案解析(2)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是“即使”,“入”是“入住”(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逆旅”是“旅馆”,“废”是“荒废”。参考译文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 答案解析参考译文
方苞顿首:自从那次在书斋中握手(告别)后,没能再见面。接到你写的信,情义深厚而文辞质朴。即使是古代的交好的朋友之间,难道有超过(这种感情的)吗?我和朋友们交往已经接近十年,(这期间和我)思想兴趣相同、相知很深的朋友,有像您这样的吗?
(我)离开国都,乘船向南行进,离开风沙尘埃的苦地,耳目舒放明彻。又离家不能温顺恭敬地供奉父母已久,能够回家问候探望,稍微忘记了身份的贫贱。唯独思念几个朋友,(我们)分离异地,见面的时间又不可以约定。梦中时时看见兄长和褐甫等人击掌谈论古今之事,尽情嬉笑欢呼,醒来后徒增悲伤和离散的遗憾。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停留八天,就为生计所迫来到宣城和歙县一带,这期间经过泾水。路上看到左右两边高高的山峰直冲云霄,河水清凉见底,崖岩参差重叠,风云往来,古树、奇藤、高大的竹子茂盛盘曲生机勃勃。村落里的居民,样子看起来很清闲。于是联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这一类人,逍遥自在、放逸超脱,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天地、日月、山川的精气,浸灌到他们的胸怀,来增加他们的奇特,所以他们写出的文章都能把大自然的精神如实反映出来。假使让我在这里有一亩宅院、几顷田地,一边耕作,一边修养道德身心,深入钻研经籍并且撰写文章,胸中开阔通达,不受外物的侵扰,自己能够取得的成就,不一定就比古人小。(而我)竟然一年到头困苦不堪,向人索取衣食,有时在山水之间奔波,颠沛困顿,为贫困所迫,有时形体劳累,心怀忧惧,为世俗事情所束缚,不能有一天宽闲自己的身心。有德行的人坚守穷困,不惧怕自己辛苦憔悴,(却)很害怕自己的神智浑噩,学业荒废,抱着远大的志向而最终一事无成。
我二十六岁了。假使虚度时光,昏昏然一如既往,那么由此而到四十、五十岁,哪里会困难呀!在生前没有什么收获,在死后没留下什么名声,这将与普通人一样不足称道啊。每当想到这件事,如久治不愈的重病附在我身上,半夜起身,绕屋走来走去,我那书童奴仆感到惊奇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事,可以告诉谁呢!您又有什么办法为我筹划呢!兄长您考中了举人,朋友之间很少有不庆贺的,而我却私下为您担忧。韩愈说:“众人认为是进益的事情,我未必不认为是退步。”希望您自己时刻保持自省。我近来想深入钻研各种经籍,打破旧说的束缚,来求证它本来的意思。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时光飞逝,只有各自勉励,以在孤独的生活中寻求安慰。方苞顿首。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