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第四单元 唐宋辞赋第16课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Ⅰ 文本导学Ⅱ 学后自评内容索引Ⅰ 文本导学1.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 同 , 。
2.古今异义
(1)大块假我以文章。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块假我以文章。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叙”叙述,叙说大自然。成疙瘩或成团儿的东西,形体大。自然风光。 ①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②泛指著作。③暗含的意思、复杂的情况。④做事情的方法、计划等。 3.一词多义(1)伸不有佳咏,何伸雅怀:__________
手指不可屈伸:动词,__________(2)良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_____________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目眩良久:_________动词,抒发舒展,伸直副词,诚,真形容词,良好的,优秀的名词,善良、贤良的人副词,的确,果真,确实副词,很(3)以良有以也:___________
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_________(4)之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
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______名词,原因介词,在介词,用助词,的助词,补足音节4.词类活用
(1)飞羽觞而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秉烛夜游:___________________
(3)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群季俊秀:__________________
(5)如诗不成:_________________使动用法,使……飞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形容词作名词,清雅的话题形容词作名词,弟弟名词作动词,写诗5.文言句式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______
(3)罚依金谷酒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也”,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依金谷酒数罚”。省略句,“会”后省略介词“于”。一、结构图解2第一层:光阴易逝,不妨一游
(豪情纵横)
第二层:烟景之召,大块之假
(飘逸潇洒)
第三层:共叙天伦,望众作诗
(热爱生活) 烟景
幽赏
醉月春弟
夜桃
宴李
诸园
从序 夜性
情
中
人二、中心主旨
本文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转折自如的笔调,记述了作者与诸从弟聚会桃李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一事,慷慨激昂地表达了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显示出少许浮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消极色彩。1.概括本文中的主要场景及其意义。3
答案2.如何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李白是性情中人,所言皆性情中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虽是李白常有的说辞,但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自由和美好境界才是李白的本真。因此,全文慷慨激昂,以积极乐观向上为主旨,虽也会生发些许消极的慨叹,应视为人之常情。 答案Ⅱ 学后自评1.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烟景:春天烟柳美景
B.大块假我以文章 假:假如
C.何伸雅怀 伸:抒发
D.会桃花之芳园 会:聚集,会合1 答案解析假:授,给予。√2.下列句中加颜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夫天地者 夫:句首发语助词
B.光阴者 者:表停顿
C.百代之过客也 也:助词,啊
D.良有以也 以:名词,原因
E.会桃花之芳园 之:助词,的
F.皆为惠连 为:是
G.飞羽觞而醉月 而:连词,表顺承 答案解析C项表判断语气。E项补充音节,无义。√√3.下列对句式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判断句)
B.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疑问句)
C.况阳春召我以烟景(被动句)
D.会桃花之芳园(省略句) 答案解析介词结构后置句。√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8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24.下列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物之逆旅也 逆旅:旅舍
B.百代之过客也 过客:旅客
C.而浮生若梦 浮生:轻生
D.何伸雅怀 伸:抒发 答案解析浮生:人生漂浮不定。√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②大块假我以文章
B.①而浮生若梦 ②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C.①幽赏未已 ②然志犹未已
D.①皆为惠连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答案解析D项①为“是”,②为“因为”。
A项均为介词,“用,把”。
B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C项均为“完,结束”。√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缘故。意为:古人(嫌人生太短)夜里
拿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缘故(有道理)啊。
B.“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指大自然。意为:广阔的天地给我提供了如
此绚丽灿烂的大好春光,岂能辜负呢!表现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C.“惠连”很有才华,“康乐”指谢灵运,南朝诗人。作者用此赞扬诸位堂弟人才
俊秀,谦称自己不如谢灵运。表现出作者与弟弟们畅叙天伦之乐的喜悦之情。
D.文章紧扣题目,有春有月,有酒有花,有兄有弟,有诗有歌,快慰之情,溢
于言表。 答案解析“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不对。√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招引我们,大自然又展现给我们锦绣风光。 摆出丰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 8.文章中“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与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哪一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文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与韩荆州书
李 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①,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②,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③,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④?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⑤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⑥幸惟下流⑦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注 ①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②畴曩(chóu nǎnɡ):往日。③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抚,拍。④谟猷(yóu):谋画,谋略。⑤刍荛(chú ráo):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⑥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⑦下流:指地位低的人。9.对下列句中加颜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遍干诸侯 干:求取
B.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许:允许
C.而愿委身国士 委:托付
D.惟君侯图之 图:考虑 答案解析许:赞许。√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B.岂不以有周公之风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昔王子师为豫州 皆不得为真愚
D.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解析B项两个“以”均为因为。
A项表修饰/表转折。
C项动词,担任/动词,是,表判断。
D项介词,表动作方向,“向”或“到”/表被动。√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谈士们所说的“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突出
韩荆州在当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B.文中作者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
养,能够识拔贤能之士。
C.文末作者用了薛烛、卞和的典故,主要目的是赞美韩荆州任人唯贤、
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
D.文章骈散并用,长短错落,虽是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没有露出卑屈之
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 答案解析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赏识的强烈意愿。√12.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若 赐 观 刍 荛 请 给 纸 墨 兼 之 书 人 然 后 退 扫 闲 轩 缮 写 呈 上 庶 青 萍、结 绿 长 价 于 薛、卞 之 门 幸 惟 下 流 大 开 奖 饰 惟 君 侯 图 之 答案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 希望您不因来者富贵而骄纵他们,不因来者微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干,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人(这些人),有的因才干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赏识。 参考译文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怎么使人敬仰爱慕,竟到如此程度!岂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躬行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士人一经您的接待延誉,便声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贤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得美名,奠定声望。希望您不因来者富贵而骄纵他们,不因来者微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干,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是陇西平民,流落于楚汉。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虽然身长不满七尺,但志气雄壮,胜于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概,讲道义。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
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呢? 从前王子师担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即征召荀慈明,到任后又征召孔文举;山涛作冀州刺史,选拔三十余人,有的成为侍中、尚书。这都是前代人所称美的。而您也荐举过一位严协律,进入中央为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人(这些人),有的因才干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赏识。我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我感动激励,知道您对诸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故而我不归向他人,而愿意托身于您。如逢紧急艰难有用我之处,我当献身效命。
一般人都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完美无缺?我的谋略策画,岂能自我夸耀?至于我的作品,已积累成为卷轴,却想要请您过目。只怕这些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若蒙您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便请给以纸墨,还有抄写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扫静室,缮写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能在薛烛、卞和门下增添价值。愿您顾念身居下位的人,大开奖誉之门,请您加以考虑。 (2015·湖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3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郭侯治吾常①,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 ①常:地名,指常州。 13.对下列语句中加颜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归:称许
B.则千金有所必割 割:舍弃
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能:做到
D.侯居常三年 居:居住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D项居:任职。√14.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A.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B.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C.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
一无所慕与无所惧D.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
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根据第一段中“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可知“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说的是“今之所谓廉者”;根据第二段“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可知“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指的是“古之所谓廉者”。故选B。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
到的见解。
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
管住自己。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
之于行动。
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
者的本色。 答案解析√本题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说的是“大概是即使(他们)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吧”,而并没有说“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16.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固定结构。“苟”可联想《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中“苟”的意思,译为“如果”。“捐”,舍弃。“为”要根据宾语的不同灵活翻译,前一个翻译为“成就”,后一个翻译为“构成”。“锥刀”应理解其比喻义,翻译成“锥刀尖般的微利”,极言利益之小。 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答案解析(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奉”是动词“供奉”,推断相同位置的“资”也是动词,结合语境,翻译为“依赖”。“薄”翻译为“俭薄,微薄”。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然则”为固定结构,要翻译成“既然这样,那么”。“莫”译为“没有谁”。“乌得”是“哪里能够”的意思。 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答案解析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廉洁的官吏自古难有。虽然如此,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先前渴慕升官而后来畏惧罪罚,因此虽然他嗜好财利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而他规避罪罚的心思胜于他忧患贫贱的心思,羡慕与畏惧在内心中相持,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得不勉强做到廉洁。(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至于败坏(声名),因而世人就因为他保全大节而称许他。有的人权力、地位逐渐达到顶峰,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得到了,就不再有畏惧罪罚的心理。至于仕途失意、没落(的人),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对羡慕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就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推辞。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时,缩着肚子(忍受饥饿),铭心刻骨地自甘贫苦;而后来呢,(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超出贪婪残暴之徒都不做的事。世人见到他们那样,就说:“这个人,如今竟然像这样了!”却不知道(他们)自始至终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这样,这还是在他们(声名)已经败坏之后说的。(实际上)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如果舍弃了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千金之类的利益也必定有所割舍;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看见他舍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刀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于是就称赞他廉洁。唉!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的所说的廉洁的官吏呢?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从不见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始的。不见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虽然他没有羡慕和忧惧的东西,却未尝不清廉。大概是即使(他们)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吧。
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我刚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与郭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他的言论,考察他志向所在,才知道郭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郭侯本性淡薄,厌憎繁华,(他)曾经说:“我就喜欢蔬食,而不喜欢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不安。”他供养于自身大抵如此。郭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我)听说郭侯的夫人也乐于吃粗食穿旧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古代廉洁的官吏,尚且或许难免与家人互相埋怨,因此越发知道郭侯的行为很难做到啊。
郭侯在常州任职三年后,升任山东副使离开,郭侯的幕僚霍君、裘君和他的下属武进县尹杨君请求我写文章作为郭侯的赠序。郭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等待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侯的廉洁不是出于贪慕与忧惧,而他担任州守的时候,还处在有可以贪慕、有可以忧惧的地位。从今往后,(他)官位越高,声望越隆,(原先)值得贪慕的(官职)得到了,而畏惧的东西去除了,郭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这样之后,世人就会相信这样的说法:郭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忧惧的人。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