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前阅读资料: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笛卡尔简介:
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小镇拉埃的一个贵族家庭。因家境富裕从小多病,学校允许他在床上早读,养成终生沉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1606年他在欧洲最有名的贵族学校──耶稣会的拉弗莱什学校上学,1616年在普依托大学学习法律与医学,对各种知识特别是数学深感兴趣。在军队服役和周游欧洲中他继续注意“收集各种知识”,“随处对遇见的种种事物注意思考”,1629~1649年在荷兰写成《方法谈》(1637)及其附录《几何学》、《屈光学》、《哲学原理》(1644)。1650年2月11日卒于斯德哥尔摩,死后还出版有《论光》(1664)等。 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伽利略简介:
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为了证实和传播N.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I.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发现历程:
科学家 主要观点 进步之处 力的作用
由发展历程可知:力是
实验记录单:
实验 运动表面 粗糙程度 摩擦力 运动路程 速度变化
1
2
3
4
思考:1、小车为什么要从同一高度滑下?
2、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秀洲区高照中学 黄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目标: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用具 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推动小车(小车轮子朝上),小车运动;停止推小车,小车停止。问:从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实验现象挖掘出学生浅层次的认识,暴露出错误的观点,借机引出认识初期,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简单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个人资料以及贡献 学生倾听,并对其产生敬仰之情 为伽利略的挑战权威的勇气做铺垫。
让学生再推小车(小车轮子朝上),离手后小车继续运动;扔小球,小球离手后继续运动。 分析离开手后是否还受到力。 产生认知的矛盾冲突,为引入伽利略的观点做好准备。
介绍伽利略的实验原型,并分析实验。 学生思考、倾听 渲染伽利略敢于挑战统治2000多年权威观点的勇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权威质疑的科学品质。
播放: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视频并介绍伽利略创造的实验方法 学生倾听、思考,并能得出伽利略的结论。 学生在倾听和思考的同时,领悟伽俐略实验对科学研究的启示:正确实验+合理的假设推理
笛卡儿的观点: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学生倾听笛卡尔的观点,并比较与伽利略观点的区别 体会:科学就是永远不会停顿、不断发展、不断完善,逐步接近真理的一门科学。
牛顿的观点: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并介绍牛顿对物体运动原因的认识也经历了一番簸折,直到1687年撰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际才摆脱了旧观念的束缚,把物体运动原因提炼和概括到前所未达的高度,作为运动第一定律提了出来,使之成为力学理论的基础。 学生倾听牛顿的观点,并比较与伽利略、笛卡尔观点的区别 体会:牛顿成功的密诀:站在巨人的肩上,勤奋学习,不断的积累知识体会牛顿第一定律经历了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它是几代人持续不断努力的结果,即使在牛顿之后,牛顿第一定律仍在不断发展着。这实际上也是科学历史的一个缩影,因为科学就是永远不会停顿、不断发展、不断完善,逐步接近真理的一门科学。
演示: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并分析记录其中的变量 学生观看实验 体会牛顿得出第一定律的艰辛过程,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控制变量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一步推理 学生思考回答 感受牛顿在提炼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培养学生以物理学家认识世界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通过分析实验和牛顿第一定律,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力在运动中的作用 解决在生活经验过程中力的作用,使学生正确认识力。
通过四位科学家的观点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后的感受 学生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史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时应有的态度。
知道学生做练习 学生做课堂练习 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课堂小结 小结课堂内容 描述通过课堂学习有哪些心理感受。 带领学生再一次让学生能够在科学历史背景下对科学知识进行“重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3张PPT)
秀洲区高照中学 黄健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
从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讲课被认为是古希腊思想的百科全书,所以说亚里士多德毫无疑问是伟大的。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黑格尔曾经说过,亚里士多德乃是历史上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的科学天才之一,他是一个在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
他推理:若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将永远滚动下去。摩擦力越小,小球滚动的时间越长,在没有摩擦理想情况下,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持续的滚动下去。
你还认可这种观点吗?
伽利略
伽利略的观点:水平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如果没有摩擦力,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只要具有某一速度,那么该物体将保持这一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笛卡儿的观点: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笛卡儿是一位与伽俐略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他进一步完善了伽俐略的观点,他认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他支持伽利略“力不是物体运动原因”的观点,并且还强调没有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他还认为,这应该作为一个原理加以确立,并且是人类整个自然界的基础。
牛顿的观点: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实验 运动表面 粗糙程度 摩擦力 运动路程 速度变化
1
2
3
4
思考:
1、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2、小车为什么要从同一高度滑下?
皱纹纸
毛巾面
木板面
很粗糙
粗糙
较光滑
很大
大
较小
远
较近
很近
快
较快
慢
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
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大,速度减小得越慢。
当摩擦力为零时,小车的速度还会不会减小?
实验 运动表面 粗糙程度 摩擦力 运动路程 速度变化
1
2
3
4
皱纹纸
毛巾面
木板面
很粗糙
粗糙
较光滑
很大
大
较小
远
较近
很近
快
较快
慢
理想面
光滑
无
无限远
不变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一切物体
研究对象
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定律成立条件
或
总保持
结论
牛顿成功的秘诀:站在巨人的肩上,勤奋学习,不断的积累知识。
研究方法:实验加推理
——理想实验模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这种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你有哪些感想?
通过四位科学家对运动和力的描述,力在运动中起到什么作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一定保
持静止状态
B.物体处于运动状态,一定是受了外
力作用
C.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可能处
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C
2、如图,将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先后经过A、B两个位置。已知小球在A、B两个位置的速度分别为2米/秒、0。
(1)如果小球向上运动到达A点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此后小球将做什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
A
B
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小球向上运动到达B点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此后小球将做什么运动?________________
A
B
静止在空中不动
3.一个在足球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静止下来,没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与牛顿第一定律是否相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足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4.一辆正在转弯的汽车,如果一切外力都消失,则汽车 ( )
A、继续转弯前行
B、做直线运动,但速度越来越慢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做匀速曲线运动
C
5.一个正在做曲线运动的小球,如果突然失去所有外力作用,这时小球将 ( )
A.立刻静止下来
B.沿此时的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仍在原来的曲线上保持曲线运动
D.沿此时的运动方向做减速运动逐渐停下来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