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长恨歌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长恨歌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2 12:1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1课 长恨歌这首叙事诗以“长恨”为中心,叙事、写景、抒情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述了一个缠绵悱恻、委婉动人的悲剧,诗人不以传统的“惩尤物”式的道德教训为目的,而是对杨、李的爱情悲剧寄予深深的同情,并为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所深深感动。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栏目索引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居易的情与恨
白居易的一生虽说基本安乐富足,但也没有逃脱文人诗人做官因耿直遭贬,漂泊四海的命运。但他在逆境中积极寻求到了安放自己的方式,苦中作乐,寻找人生的突破,在艰难时期让内心安然着陆。比如在江州努力办学堂,在杭州为民开渠灌溉,同时又创立弥勒佛运动,修佛进道,修善身心。
但这样一位看起来阳光健朗的大官诗人,也有着自己难以消解的秘密。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一生的心结——一份困扰他三十五年的情感。品赏作者白居易在洛阳老家有位青梅竹马的恋人叫湘灵,二人是邻居,童年相识,少年相恋,情深意笃,相恋数载,终因门第不当而被白家拒绝这门婚事。白居易直到三十七岁,才被母亲以死相逼娶他人为妻,而湘灵终生未嫁。相传,多年后,白居易在被贬赴职途中巧遇湘灵,二人相见,抱头痛哭,之后诀别。
与初恋未果,成为白居易的终生遗憾。他用多首诗歌表达对湘灵的思念和感情,包括《邻女》《寄湘灵》《冬至夜怀湘灵》《寄远》等等。《长相思》更是浓墨重彩地写了二人的情感:“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无独有偶,此长诗的结尾“枝枝连理生”与他最著名的长诗《长恨歌》的尾句“在地愿为连理枝”如出一辙。
所以,一个诗人,无论有天大的才华,没有真正经历,没有对生命透彻的感悟,都难以写出成功的诗歌。《长恨歌》最后也尽展作者的心机:“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向 善
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周易·系辞下传》
赏读:如果不积累下善事,便不会落下好名声;如果不积累下恶事,便不至于丧失生命。
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赏读:孔子说:“发现善事称别人,出现过失自己承担。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消失了。”修身名句3.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礼记·檀弓上》
赏读:人生在世应当作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他人,为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即使死了以后也不当害人的“鬼”。返回1.作家作品
白居易(772—846),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因其祖、父俱
在河南做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
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作为一个
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知识卡片一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人民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用词尖锐,主题鲜明。
作品主要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2.背景简介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当时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尉。是年十月,白居易、陈鸿、王质夫三人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有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了这首长诗,请陈鸿写了一部传奇小说,长诗和传奇小说相辅相成,流传后世。
唐宪宗即位之初,有志改革弊政,朝政出现一线希望,但他骄奢淫逸,宫中多内宠。为了能放肆淫乐,他竟然久久不立皇后,白居易作此诗也为劝谏宪宗不要重蹈覆辙。答案1.字音识记
①云鬓(  )  
②马嵬(  )  
③龙驭(  )
④衾寒(  )
⑤鼙鼓(  )
⑥骊宫(  )预习作业二⑦玉扃(   )
⑧钗擘(  )
⑨回眸(  )
⑩霓裳(   )
?临邛(   )
?仙袂(  )bìnwéiyùqīnpílíjiōnɡbòmóuchánɡqiónɡmèi答案2.辨形组词①宵(  )
屑(  )②暇(  )
瑕(  )春宵纸屑③彩(  )
采(  )闲暇瑕疵光彩采光④踟(  )
踌(  )⑤缥(  )
漂(  )⑥阑(  )
斓(  )踟蹰踌躇缥缈漂泊阑干斑斓答案3.词语解释
①可怜光彩生门户:_____________
②尽日君王看不足:_______________
③云栈萦纡登剑阁:___________
④到此踌躇不能去: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天旋地转回龙驭:____________
⑥耿耿星河欲曙天:________________可爱,可羡看不厌,看不够曲折环绕犹豫不决,不确定的皇帝的车驾天色微明的样子4.名句默写
①《长恨歌》中描摹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标志着《长恨歌》全诗的节奏和笔调,由缠绵婉转,变为劲健快捷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离观照、对比,使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答案④《长恨歌》中用萤火虫、孤灯烘托唐玄宗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长恨歌》中用梨花、春雨形容杨贵妃泪流满面、神情凄然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长恨歌》中用比翼鸟、连理枝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返回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一、长恨歌,就是歌长恨,恨是什么意思?恨什么?为什么恨?答案提示 “恨”为“遗憾”“遗恨”之意。“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皇帝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帝与杨贵妃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女之死。——恨之直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答案“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皇帝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 ——皇之长恨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至“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道士帮助唐玄宗找到杨女。 ——过渡,浪漫主义手法答案“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杨女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 ——杨女之长恨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点明题旨,照应开头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二、“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梨花一枝春带雨。”这几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杨贵妃的形象?你认为哪一句描写得最为生动形象?
提示 采用了正面的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来表现杨贵妃的美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得最为生动形象。这两句通过视觉形象来描写杨贵妃的痛苦心情,玉容寂寞,泪水纵横,都是从脸上表现出来的内心苦楚。但仅有这一句形象不够鲜明,所以下面加了一句“梨花一枝春带雨”。杨贵妃是著名的美人,当年李白曾在《清平调》中把她比作艳丽的牡丹花;现在她处在十分痛苦的境地,白居易便以带雨的梨花来比喻她。经过这一比喻,尽管她泪流满面,神情凄然,但让读者看到的仍是很美的艺术形象。答案诗歌表达技巧
解读:表达技巧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对偶、双关、顶真等。
表现手法: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高考考点链接指津:(1)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①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③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④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2)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手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叙(描写)什么+怎样叙(描写)+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应用: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自测自评]中的第12题。返回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一、阅读延伸
这一声长恨似歌
阿 出
犹记得初时见你,一首《霓裳羽衣曲》的击鼓伴奏让我第一次将这舞蹈演绎得如此婀娜惆怅。
我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舞者,对乐曲的领悟也是平凡。可是,当我站在台子上,侧过脸见到的是你为我纡尊击鼓时嘴角噙着的淡淡笑意时,我突然自信地告诉自己,
“玉环,你可以跳好。”乐起,眸阖,手抬,嘴角同你一样挂上一抹笑,霓虹般炫眼的衣袍摇摇甩下,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回身垂首腾起旋转,眼前不断袭来散去的景,渐渐只凝成了你扬着头笑看我的面孔。
我看见了你的手指在鼓面上同样跳着舞,我看见了你微微张开的唇依稀念着环儿,我看见了你的眼神中刹那花开的美丽。我看见了,你瞳孔中绽放开的自己。
是谁说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接下来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我为你放弃了心中对未来晨钟暮鼓采菊篱下的向往,我以为有你在的地方,即使是地狱我也能看到天堂。我以为只要你愿意与我一起并肩看天地浩大,那么即使遇到再大的洪流我也能安之若素。
所以直到马嵬坡下,站在被赐予的三尺白绫面前,我依然淡淡地噙着笑意。听着耳畔传来敌方大喝,“贼本尚在!”
是啊,我还未死,隆基怎么活下去。
我缓移莲步,慢慢走到你的面前,缓缓伸出臂,托起你低垂的头,轻轻抹去你眼角的湿润,笑着向你撒娇,要求你也笑,就像我们曾经无数次在长生殿前的夜半呢喃,我俯身在你耳边最后一次告诉你,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我细细地凝视着你的眉眼,贪恋地想要看久一些再久一些,可是时不我待嗬,隆基,时不我待嗬。我把你的手拉起掩住你的面,不愿让你看见我自缢时不再安然平静的脸。我希望在你心中,杨玉环从初见时起便不再有彷徨和迷茫。我希望在你心中,杨玉环与你携手的人生一直只如初见。我希望在你心中,杨玉环从不曾怨过你,即使在最后被你亲自下旨赐死时也是安之若素。
隆基,我不后悔当初在你面前跳那一曲霓裳羽衣,那是一个女子一生中必须会有的最美的时刻,我很庆幸,我的最美,是你予我。
我同样不后悔的,是与你缓歌曼舞凝丝竹度过这么多个日日夜夜,我相信你是我的锦衣郎,我不会像那些世人歌唱的那样泪雨霖铃,我想要留给你的,是只出自我杨贵妃只属于你唐玄宗的回眸一笑百媚生。花钿委地无人收,红绡香断谁人怜。隆基,容玉环先化鸟西去,我会等你与我比翼。
请不要相信等闲变却的是故人心,请相信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我不过是一个女子,倾心爱过一人而已。我不懂什么红颜祸水也不怨什么红颜薄命,我只是在梨花树下最后看着我此生唯一想要和他白首不离的男子为了我流泪时有些心疼,遗憾着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上穷碧落下黄泉,李隆基,杨玉环等你。赏析这篇唯美性灵之文,用第一人称“我”,以杨玉环的口吻,以细腻的心理刻画,再现了这一对人的初遇与诀别,重温了那落败的相恋与永恒的爱情。惟愿人生若初见,故人心不变。这一段爱情佳话必将千古不朽。二、写作迁移角度“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赋予主人公以坚守信义和生死不渝的品质。在朝朝暮暮的思念、上天入地的寻找中,把李杨爱情升华到理想的高度。
鲁迅先生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美来源于有价值的东西或伟大人物的毁灭给人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请你谈谈你对“悲剧”的认识。答案返回悲剧也是一种美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悲剧中,有价值的东西揭示得越充分,悲剧人物遭受毁灭给人的痛感和震撼也越强烈。正如,在我们充分认识了屈原的磊落、窦娥的善良、阿Q的质朴、子君的无畏、周冲的纯洁之后,再目睹他们的毁灭,内心无疑是惨痛的。而目睹美好人生被毁灭的惨烈现实,自然引起我们对美好人生的肯定和对丑恶势力的否定,进而鼓舞我们为美好人生而奋斗。返回写作示例本课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