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第9~10课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
《登岳阳楼》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洞庭湖浩瀚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伟绮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写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菩萨蛮》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栏目索引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不朽的杜甫
读罢你的《春夜喜雨》,我发现,原来在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欢乐。是啊,你是热爱生命的,热爱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黑暗的社会世道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快乐,战争不同意你活得洒脱,一切的一切切断了你与快乐之间的绳索,真是悲哀至极。
你是如此遥远又是如此逼近,你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平凡,你悲苦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却用不朽的诗篇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忧愁、痛苦把你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不平,但你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却是处处充满了鲜花与赞语。无奈,愤恨磨灭了你生活的信念,但你的不朽的灵魂因你的诗而永葆青春活力。
品赏作者
为 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赏读: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或形容谦虚、好学,不自以为是。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赏读:学习知识不能只靠书本,要联系实际,亲身实践。
修身名句
返回
1.作家作品
韦庄(836—910),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
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880)四十
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
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不久避战乱去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施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知识卡片
一
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作品: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
2.背景简介
《登岳阳楼》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大历三年冬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菩萨蛮》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首。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一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答案
1.字音识记
①坼( )
②邠州( )
③鲲鹏( )
④垆边( )
预习作业
二
⑤皓腕( )
⑥辋川( )
⑦铜钲( )
⑧聒碎( )
chè
bīn`
kūn
lú
hào
wǎnɡ
zhēnɡ
ɡuō
2.辨形组词
①
坼( )
折( )
②
戎( )
戍( )
③
轩( )
杆( )
④
鳌( )
鳖( )
⑤
迥( )
扃( )
⑥
儒( )
孺( )
⑦
谙( )
窨( )
⑧
聒( )
恬( )
⑨
霁( )
荠( )
干坼
折断
戎马
戍守
轩逸
旗杆
鳌头
鱼鳖
迥异
扃牗
儒学
孺子
深谙
窨井
聒碎
恬淡
雨霁
荠菜
答案
3.词语解释
①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
②乾坤日夜浮:___________
③老病有孤舟:____
④亲朋无一字: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皓腕凝霜雪:_____________
⑥游人只合江南老:_____
⑦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
⑧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
⑨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_______________
分裂,引申为划分
此处指日月
在
音讯全无,字指书售
洁白的手腕
应当
广漠无际
高高的桅杆
声音嘈杂,指风雪声
答案
4.名句默写
①杜甫的《登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的《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杜甫的《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④《菩萨蛮》(其二)一词中描写了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和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菩萨蛮》(其二)中,既写出了江南水乡景色美,又凸显了江南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菩萨蛮》(其二)中,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返回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一、《登岳阳楼》首联中“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 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答案
二、试分析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示 诗人面对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起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得不到精神的慰藉和物质方面的帮助的可怜际遇。眼前既“老”且“病”,郁居木船,飘流湖湘,真是身世危亡,苦不堪言。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诗人抒发了一种忧己伤世无限悲苦之情。
答案
三、简要概括《菩萨蛮》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答案
提示 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
返回
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一、阅读延伸
读《登岳阳楼》有感
一千三百多年前,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摇摇晃晃地走下了一叶小舟,步履蹒跚地踏上一层层破旧的台阶,年迈多病的他,终于登上了年少时曾盼望登上的岳阳楼顶,驻足观望。而此时,内心却早已激起了一番波澜。
他曾是一个裘马轻狂的少年,才情万丈、落拓不羁。然而现在,他却是一个不知什么是安定与和平,却比任何人都无比渴望得到它们的老
人。他挺直了身板却发现不再有当年的那般潇洒,极目远眺才想起早已老眼昏花,右耳无声的孤独,仿佛也在宣告他行将就木的未来。可是,他不在乎。
洞庭湖浩瀚无边、波涛滚滚,似乎随时都能将他栖身的那一叶孤舟打翻。湖水汹涌澎湃,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灿烂的金黄。烟波浩渺的湖面,好似托起了漫天星辰,让苍天大地在碧波荡漾中沉沉浮浮,吞吐日月山河。
这又何尝不是自己呢?孤身一人流浪天涯,漂泊于一孤舟中起起伏伏,仕途艰辛报国无门,官场沉浮终使一颗赤胆忠心被岁月蒙上灰尘,虽然始终心系祖国命运,却没有办法再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想想那些曾和自己一同把酒言欢的玩伴,想想那些曾同自己一起忧国忧民的知己,想想那些曾给过自己无限温暖的亲人,如今都已形同陌路。自己也许终将在那艘小船里度过余生,这是一种多么凄凉的寂寞!
垂头叹息时,又想起北方万里关山硝烟四起,依然是无尽的金戈铁马、兵戎相见,百姓们仍处在水深火热中、仍在饱尝战乱之苦。想到此处,杜甫终于老泪纵横,他缓缓地靠在栏杆上,涕泗滂沱,呜咽无声……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几番轮回,万千沉默,一世孤火,星光零落,人世苦多。到哪里再寻那一袭白衣飘扬,一抹素颜神伤。
有些人只能缅怀,有些事只能回忆,生命中已成过往的岁月谁都无能为力。命运不管你是粉身碎骨还是万劫不复,总之注定了,就要去承受。
牵住繁华哀伤,眉宇间命中注定,梦魇无常。你逆光而来,恍若天开。那眼泪隐忍了百年,却望不尽支离破碎的大好河山。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瞬擦肩。千百次的渴求,却换不来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世上,还有谁可以盖过倾尽天下的萧索,却换不得拂袖云巅的孤傲!
夕阳残辉,沁出了血色般的沉重。四海无人,天空撕裂,水天相交处,亦真亦幻,错综迷乱。旋转的光影,揉碎了黄昏,揉碎了回忆。
此生烟火看不够,来世又不曾记得。乱火烽烟舍不去,彼岸花开寻不见。
世界已漆黑一片,无光无痕,只留下没有尽头的绝望。而他,依然尽力发出微弱的光芒,坚持守护着被黑暗吞噬的夜晚。
岳阳楼因为有了杜甫而更加声名远播,我们则因为有了杜甫而多了一份情怀。有一块名为岁月的橡皮擦,它拂去了时光里的悲伤和痛苦,却为我们留下了世间的大爱与感动。
二、写作迁移
角度
我们从杜甫的诗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诚实的、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的诗人,如何辗转挣扎于漂泊的旅途,历经饥寒困危,备尝忧患。个人的命运同时代的苦难纠结在一起,富于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杜甫,常常从自身的遭遇联想到更多的人、更普遍的社会问题。
请你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对杜甫的认识。
答案
返回
杜甫的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因为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以抑制而涕泪横流,怨恨离别,听见鸟鸣反倍加惊心的沉痛,这是心系国家安危的泪。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村老妇悲切的哭诉声声入耳,敲打着诗人的心,这是心系天下民生的泪。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面对父老的盛情,诗人作歌答谢,强为欢颜,“歌罢”终不免仰天长叹。这是感叹自己人生的泪。
写作示例
答案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妻子独自望月,望月愈久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呢?这是思念亲人的泪。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轩倚窗,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这是漂泊流浪仍心系国家的爱国泪。
返回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