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机械能 机械功和功率考点一:机械能1、能识别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2、知道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会判断具体事例中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
5、能描述机械能守恒的含义并用其解释简单的现象2010年5月,全国蹦床锦标赛在温州举行。比赛中,当运动员从蹦床上起跳后,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 )
A.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B.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C.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大D.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如图,两只相同的塑料瓶,分别装有相等质量的水和沙子,从斜面的相同高度同时由静止滚下,结果装水的瓶子会先到达终点。原因是装水的瓶子在下滚过程中,通过克服摩擦做功把势能转化成的______能较少,从而获得较大的动能。一轻质杆支于水平的转轴上,可绕轴在竖直面上自由转动(杆的质量和杆与转轴间摩擦不计),当杆左右两端固定质量分别为m和M(m<M)两金属球时,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现把转轴位置从O向右移到O′处,在杆转动到竖直位置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球:下降,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B.P球:上升,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C.Q球:下降,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D.Q球:上升,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如图所示的是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的场景。铅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 )如图所示的链球、铅球、铁饼和标枪都是奥运会田径项目,当把这些物体斜向上抛出后,不计空气阻力,则这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 )
A.物体的动能一定增大,重力势能一定减小
B.物体的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C.物体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块,被撞得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
(2)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____。
(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下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你这样判断的依据______。考点二:机械功与功率1、清楚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2、清楚机械功单位的含义
3、会应用机械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能说明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单位
5、能从能的转化和转移角度来说明做功和功率木块在大小为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前进2米,拉力做功为____焦,木块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牛;若木块重16牛,在此过程中重力做功为______焦。在图中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一个足球运动员用100 N的力踢一个重为5 N的足球,球离脚后在水平草地上向前滚动了30 m。在球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为( )
A.3 000 J B.500 J C.150 J D.0 J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表面上,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沿不同的方向拉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s,则下列关于拉力做功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少 B.乙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少
C.丙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多
D.甲、乙、丙三种情况下拉力做功一样多庆“六一”趣味运动会中,小敏和小王分别把图甲中三个质量均为1千克、边长为30厘米的均质正方体泡沫塑料块按图乙堆叠起来。小敏和小王叠起这堆正方体泡沫
塑料块,每人至少要做功________焦。
比赛中小敏快于小王完成堆叠,则堆叠过
程中小敏做功的功率________(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小王。掷实心球是我市初中生体育测试项目之一。某同学将质量为2千克的实心球从地上拿起,用双手举高2米后用力抛出,球恰好落在9分线上。在举高过程中该同学克服实心球的重力做功________焦(g取10牛/千克)。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科和几位同学准备做“比一比谁的功率大”的活动。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①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上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②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③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如图是某商场的自动扶梯,扶梯的部分几何尺寸如图所示。质量为50 kg的小华站在该扶梯上从商场一楼到二楼。已知扶梯以1 m/s的速度匀速上行,则扶梯对他做的功是________J,对他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W。如果站在扶梯上的人数增多,扶梯的效率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小华为较快上楼,在扶梯以上述速度上行的同时,他又相对扶梯以1 m/s的速度在扶梯上向上步行,则他从一楼到达二楼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s。(g=10 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