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机械运动和常见的力考点一:运动和静止的判断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例]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________的。 【解析】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首先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但一旦被选作参照物就被认为是静止的,然后判断研究对象与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练习: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判断( )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甲车都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都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考点二: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的概念
3、平均速度
4、速度公式的应由v=s/t可得(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时间越长,速度越慢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正确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果小车以36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 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s。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________为参照物。如图所示,为2011年设计京沪高铁新一代动车组列车,该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可达350 km/h,若京沪两地的铁路线距离按1 318 km计算,当列车以最高时速行驶,两地的最短运行时间为________h(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前进的过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电线杆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剌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大 B、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考点三:力1、力的涵义
2、力的三要素
3、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测量
5、力的表示:图示、示意图(受力分析)
6、常见的力
(1)重力 (2)摩擦力 (3)弹力 [例]如图所示,用100牛的力把一个重为10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压力减为50牛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5牛 B.10牛
C.40牛 D.50牛【解析】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说明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摩擦力与重力相互平衡,所以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为10 N。【答案】B如图所示,运动员在练习跳水时,跳板发生了________形变,便产生了________力。这个力的方向是________的,受力物体是________。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的
C.一只鸡在地球上重10 N,带到月球上这只鸡仍然重10 N
D.只有与地面接触,物体才受重力的作用飞船在圆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飞船中进行( )
A.用弹簧握力计测握力 B.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C.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 D.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5 N、FQ=3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如图所示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水平地拉动它,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做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将图(a)和图(b)的实验进行比较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3)将图(a)和图(c)的实验进行比较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