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名言警句欣赏:《孟子》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大道之行也《礼记》
第一课时《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编纂,主要内容是辑录秦汉以前的一些礼仪论著。四书:《论语》《大学》《孟子》 《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知识拓展知识链接背景简介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jǔmùguānfènwù预习检测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听读课文大道之行也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施行与(jǔ),通“举”,选举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究诚信,崇尚和睦。疏通文意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意动用法,以……为亲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同“鳏”老而无妻的人职业、职分归宿译文: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疏通文意
憎恨储藏疏通文意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
出于身也,不必为已。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造反这是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发生兴起奸邪之谋疏通文意第二课时全文可分三层: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理清思路,课文分几层?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具体特征。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大道之行也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整体感知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天下为公整体感知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的 ?具体阐述:
人人受到关爱(人不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
物尽其用(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人尽其力(力恶其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整体感知孔子“大同”说有什么现实意义?尽管这个社会理想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拓展延伸全文可分三层:“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课堂小结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例: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2、讲信修睦----------
3、男有分,女有归------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课堂拓展
①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矜,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1、通假字文言积累①人不独亲其
亲:以……为亲;(意动用法)
②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
子:以……为子(意动用法)
③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老、壮、幼,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中年人、孩童。
④选贤与能:贤,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能,形容词用作名词,能干的人。2、词类活用文言积累①男有分:分(古义)职业、职守
(今义)过分
②女有归: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乱(古义)造反
(今义)没有秩序3、古今异义文言积累①亲
A、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B、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
②独
A、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子的人)
B、故人不独亲其亲(单)
③闭
A、是故谋闭而不兴(封闭、阻塞)
B、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4、一词多义文言积累①大道之行也:行,实行。
②讲信修睦:修,培养。
③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第二个“亲”,父母。第二个“子”,子女。
④皆有所养:养,供养。
⑤货恶其弃于地也:恶,憎恶。
⑥不必藏于己:藏,私藏。
⑦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所以;兴,发生。
⑧盗窃乱贼而不作:贼,指害人;作,兴起。
⑨外户而不闭:闭,用门闩插门。(闩:shuān)
⑩是谓大同:是,这;谓,是。
5、重点词文言积累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判断句)
②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固定格式】
(常说的“‘所’字结构”)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口技》
6、特殊句式文言积累1、背诵全文。
2、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不少于500字。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