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2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2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2 21: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认识和体会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2)理解并掌握诗中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 :
(1)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想象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www.21-cn-jy.com
(2)鉴赏本诗的构思和意境。
3.情感目标 :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学习重点】
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以及他张扬个性,不断追求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链接】
1.古体诗: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律诗、绝句)而言的。“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2.作者简介: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25岁开始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前人评李白思想及创作,多用一个“奇”字。如“以奇文取称”(元稹)、“才大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李白在诗中所表现的独特个性,也有人用“豪放飘逸”“豪爽感激”“豪迈俊逸”来概括,突出了一个“豪”字。联系他的《将进酒》《蜀道难》等等诗歌,可以看出他的诗往往寓 “悲” 于“豪”,悲感至极就以豪语出之。
3.作品背景: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他在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诗人在诗的最后发出激越的抗争之声。
【方法指导】
诵读,小组讨论,体会诗歌情境和作者感情变化。
预习案
1.给加点字注音
瀛洲 天姥 姥姥 天台 剡溪 木屐 战栗 渌水
熊咆 龙吟 殷岩泉 水澹澹  魂悸  石扉 訇然   觉时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渌水荡漾清猿啼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訇然中开 虎鼓瑟兮鸾回车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古来万事东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大意。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朗诵为主,整体感知,疏通诗意。
学习过程:
一、交流预习成果
二、解题
1.梦游:
2.天姥:
3.吟:
4.留别: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范背,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
2.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
3.学生进一步朗读,勾画过渡性语句,然后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理清思路。
⑴入梦的原因:“

⑵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⑶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
⑷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
4. 请用含有“梦”字的四字短语来表述作者的游程。比如开头一节就可以概括为“入梦缘由”。
四、研读第一节
1.朗读
2.合作探究:李白用什么手法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
五、知识小结:
阅读诗歌,绝不可断章取义。反复阅读,从宏观上去把握诗脉、诗意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我们紧扣“梦游”,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理清了诗歌的脉络。这就为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和主题奠定了基础。21·世纪*教育网
辨明诗歌表现手法:烘托和反衬
1.烘托手法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www-2-1-cnjy-com
2.反衬手法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例如,《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以乐景写哀情。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以动衬静,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来衬托出山中的宁静。再如,李白《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人”貌似人多,但更能反衬“独酌”的孤独寂寞。
六、布置作业:反复诵读诗作,试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手法。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具体研习诗歌,重点鉴赏“梦游”的意境;探究“梦”的深刻含义,把握诗歌主旨。
学习过程:
一、朗读
二、研读第二、三节,合作探究:
1. 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梦境?
2. 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吁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末段表现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3.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描写梦境,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4. 归纳本文的艺术特点
四、知识小结:
自古以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的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用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极乐世界,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崇高精神。21教育网
●浪漫主义手法:
浪漫主义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和想象的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 浪漫主义文学在表现方式上具有大胆幻想、构思奇特、手法夸张的特点。2·1·c·n·j·y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全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一、解题
诗题中的“梦游”二字,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
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即乐府诗体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其形式较为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节奏多变,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也由诗人情绪决定.其它的如“歌”、“行”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留别:留恋作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此诗是一篇临别赠友表心情之作,故题又名为《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三、整体感知
3.学生进一步朗读,勾画过渡性语句,然后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理清思路。
⑴入梦的原因:“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1-c-n-j-y
⑵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⑶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⑷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入梦缘由”其余的是:→梦游历程 →梦醒时分→醒梦留别
四、研读第一节
合作探究:
答:1、以仙山衬托现实中的天姥山的神奇。
2、拿五岳、赤城、天台与之对比,夸张地表现天姥山的高大雄奇。
3、幻想。描写的是幻想中的天姥山(入翰林前不止一次往游) 。
第二课时
1、a.月夜渡湖——清幽雅致 b.(白昼)著屐登山——雄奇壮观
c. (傍晚)山中奇景——神奇迷离 d.(夜晚) 仙人登场(洞中仙乐)——和穆富丽
2、①历经坎坷的诗人,也不禁发出“世间行乐如流水,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慨叹人生如梦! 真有点“南柯一梦”“一枕黄梁”式的感喟,它包含对人生多少深沉的感触,这便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李白由被召见时的兴奋到被排挤放还的失望的经历,这一梦游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其心理过程的折射、其人生经历的折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是为了远离这里黑暗的现实,去效法谢公,徜徉山水之乐。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性格。
3、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梦境中,表现了一个自由、快乐的极乐世界,与现实的丑恶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因为在现实中不愿对权贵卑躬屈膝,而受排挤,通过梦境,表现了他追求自由,对现实感到失望的思想感情。21·cn·jy·com
4.归纳本文的艺术特点
(1)主题:不愿对权贵卑躬屈膝,追求自由,对现实感到失望的思想感情
(2)艺术特点
a.想象丰富
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辞》及一些神话故事中的内容与艺术特点,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耐人寻思.传说中的瀛洲与现实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写天姥的高而且大“连天向天横”、“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连用五岳、赤城、天台,又一起用来衬托了天姥的高大衬托.21cnjy.com
所以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
b.构思新奇:
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作者为表达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让句型多变化,节拍有缓急,显出了一派独特的风格.(七言古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