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背景知识
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解读山川景物中蕴涵的韵味和深意
定向自学
一、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来源:21cnj*y.co*m】
2、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 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 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出处:21教育名师】
3、解题:
1)、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 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 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 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 由于山形像一 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
2)、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 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版权所有:21教育】
二、走进文本 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
2、对照注释,口译全文
相信自己:我能行!
方法:除了看注释,还可以(1)查字典(2)联想这个字学过的意思(3)现代汉语中你熟悉的词语(4)最重要的是静下心来想想上下文的联系去推测意思。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三、自主检测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C )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 B、沙洲葭苇(jiā ) C、潦缩(liáo ) D、岸如赪(chēng )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 )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B )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
主要内容:
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
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明显。
④结尾处点明六日行程,呈现日志体之特色。
主旨:
本文通过描述赴任途中所见的景色,表达了作者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也透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2、本文写了许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关联在一起的?
由于景点太多,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关联。
①遍地景色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照映的描述,组成整体背景,使景色在多样中见团结。
②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关联。文章反复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裂的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关联,从而由各景点协同组成一幅长江山水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③在写景中,作者善于改动察看角度和察看点,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展现在读者眼前。如写狼烟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分季候的转变;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述,察看角度和察看点的敏捷多变,充足地展现了山川景色的千姿百态。21·cn·jy·com
3、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暴露自己的心境的。
A、写孤石。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倾轧、打击,仍不改收复之志的诗人的孤独情怀。21·世纪*教育网
B、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古刹,“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久之”,绝不仅是只是想多看几眼景象,更是表达了面临半壁山河百感交集的庞杂心绪。
C、写“俊鹘抟水禽”。
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表象,算不上是离奇风景,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此篇日记中,并叹“甚可壮也”,我们不难发明,作者所慨叹的不仅是“俊鹘抟水禽”吧?关联陆游的志向愿望及前半生的履历,我们可以遐想到诗人此时何等期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期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健壮,动人气魄。21*cnjy*com
D、江水清浊明显,“合处如引绳,不要乱”。
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4、作者在记述山水景色、胜景事迹的经过中,随时融合抒怀议论,并将相关的外传轶事、古人诗句都信手捏来,还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状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丰裕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维深度,同时亦为景色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犹如都带有了诗的灵气,文的精致,神话的气氛,史籍的积淀,诗文传说与名胜相互映发,更为引人入胜。21cnjy.com
归纳总结
巩固提升
一、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然
(1)杰然特起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3)实不然也
(4)碧峰巉然孤起
2、以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之
(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4、而
(1)突兀而已
(2)徙倚久之而归
(3)岸土赤而壁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而母立于兹
二、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晚泊沙夹
2、岸土赤而壁立
3、掠江东南去
4、上干云霄
三、比较阅读: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分歧。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唯有乔木参天长。
客舟那里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释义】
山色葱茏,烟水渺茫,巨细二孤,耸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有客舟从那里而来?桨声流水间船歌抑扬。沙滩平坦,微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屹立,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新妆。舟中商贾,切莫轻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21教育网
参考答案:一、1然(……的样子;但是;这样;……的样子)2以(用;用;用;而且;因为)3之(的;它;语音助词,无义;无义;这)4而(罢了;表顺接;表并列;表转折;你、你的)www.21-cn-jy.com
二、1晚:名作状2壁:象墙壁一样,名作状3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4上:向上,名作状
三、清朝吴乔有言:“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 诗歌展现的形象间隔大,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散文交待具体,描述详细真实,给人具体传神的感触,能让人设身处地。2·1·c·n·j·y
参考译文: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www-2-1-cnjy-com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