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知识探究点及其教学要求
(1)通过演示不透明体和透明体反射光的实验,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
(2)能根据光的反射现象画光路图,知道什么是人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
(3)通过探索光的反射定律的边学边实验,使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能计算有关角度.
(4)通过演示光路的可逆性实验,使学生知道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通过平面镜和墙壁对光的不同反射现象,使学生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2.能力训练点及其要求·
(1)通过演示光的反射、光路可逆性、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实验,以及学生做探索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动手能力.
(2)通过学生做探索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因果关系的实验,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思考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渗透点及其要求
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施教策略
重点:理解并掌握反射定律
施教策略: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边学边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作光路图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的结论。
2.教学难点及其克服策略
难点;应用反射定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及相关现象
克服策略:通过制作活动投影片和加强对比分析等采克服难点.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观察思考、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具
激光源、玻璃片、平面镜、纸片、投影片、光学实验盒(含光源、小镜子、量角器、锡纸)等.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从光源上发出的光是怎样向周围传播的
生: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提出问题:当光在传播的路径上遇到另一种物质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演示实验: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亮讲台上的书本,眼睛就能看清书本.
提问:眼睛为什么能看清被照亮的书本而看不清没有被照亮的物体 (引导学生由讨论得出结论)
结论:光在传播中遇到书本后,会被反射回来.(由此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
提出问题:在上面实验中我们看到,光射到不透明的书本上会被反射,那么光射到透明的
物体上光还会被反射吗
演示实验:在暗室中,用一激光束射向玻璃片.(引导学生观察光被透射的同时,也有反射光)
提出问题;什么是光的反射 (指导学生对上述两个演示实验进行分析,并找出上述反射
现象的共同特征,得出光的反射定义)
光的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师:根据光的反射定义,请列举出光的反射现象.(鼓励学生热烈讨论,多举出一些光的反射现象的事例.从中使学生认识到,光的反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光的反射,我们才能看到各种各样不发光的物体)
2.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图5—12用平面镜做的实验.教师演示时,指导学生观察入射光、反射光、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如课本图5—13所示的光路,向学生介绍“三线、一点、二角’’的名词.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提出问题: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边学边实验:探索光的反射定律.(指导学生按课本图5—14所示,进行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填人课本上的表格内,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再得出结论)
学生结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启发学生比较课本方框中的表述次序与自己得出的结论之间有何区别 在表述上有何差异 )
边学边实验:在光的反射实验中,用一张纸把反射光线挡住,看入射光线是否存在 把入
射光线挡住,看反射光线是否存在
结论:反射光线被挡住,入射光线仍存在;把入射光线挡住,则反射光线没有了.
师:此实验反映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了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我们的语言习惯一般总是把结果放在前面,原因放在后面,所以表述光的反射定律中的“反”字应写在“人”字前面.(可举一下生活中父子相像的事例,然后要求学生自己修正对上面结论的表述,正确、科学地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填写在课本的方框中.)
3.光路的可逆性
边学边实验:观察光反射时,光路可逆.首先使入射光从左侧入射,然后减小入射角到00再让入射光继续右移,使反射光和入射光发生换位,接着再使入射光左移至开始位置.
师: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什么规律
生:光路的可逆性。
提问:日常现象中什么现象可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指导学生动手试一试,从平面镜里能互相看到眼睛)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实验:在墙壁上挂上一平面镜后,拉上窗帘,关掉所有的灯.用一束平行光,同时斜向照射平面镜和墙壁.首先请处在反射光束范围内的学生讲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镜子亮,墙壁暗);然后请处在反射光束范围外的学生讲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墙壁亮,镜子暗).
提出问题:同是一个实验,为什么在不同的位置却看到不同的现象呢 (引导学生讨论,并让学生注意到平面镜是平滑的,而墙壁却是粗糙不平的.最后由教师归纳出结论)
结论,镜面反射——平滑表面的反射;漫反射——粗糙表面的反射.
边学边实验:用手电筒光分别照射光滑和皱折的锡纸,看反射情况.
师: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各有什么特点呢 它们是否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通过组合投影片分别依次投影出课本图5—15及图5—16的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让学生回答此问题)
生:镜面反射时,入射光是平行光,反射光也是平行光;漫反射时,入射光是平行光,反射光是向各个方向的.它们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师:生活中有哪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例子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大量镜面反
射、漫反射现象)
生:镜面反射例子有阳光在平静水面上的反射、黑板上的反光现象等;漫反射例子有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物体、放电影时银幕上的光的反射等.
三、当堂巩固
L本节小结 。
复习光的反射定律(投影显示):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巩固练习
画出图中各光路图中所缺少的光线或镜面,并标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四、作业布置
1.课本第70页作业2第1、2题.
2.课本第70页“验证光的反射定律”的小实验
板书计划
5.3 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二、光的反射定律
1,“三线一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上,
2.“二线二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
于法线两侧.
3.“二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光路的可逆性: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兔的反射定律.
教学设计讨论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通过演示实验和边学边实验为学生认识光的反射定义、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提供事实依据,使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获得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对光的反射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教学设计中突出这样两点:首先是教学过程活动化,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第二是物理知识应用化,即通过列举大量生动有趣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
1.本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光射到书本上和光射到透明体上的两个演示实验,以此来纠正学生经常出现的两种错误认识,即人眼看东西是眼睛发出了光和透明体不反射光.通过不透明体和透明体都能反射光,使学生认识到光的反射是一种普遍现象.
2.对于光的反射定律的教学,主要采用边学边实验.课本图5—14的装置可让学生自制,光源可用激光束,纸板一折为二,折痕作为法线,以折痕为中心线用量角器标上刻度.如果想利用太阳光或投影仪发出的光做实验,可在硬纸板盒上划一道缝,把量角QS平放在盒底,平面镜竖直放置,纸盒的底面有一半可做成折叠式(能用大的硬纸盒做更好).为体现教学过程活动化,在具体实验时,要求学生人人动手,探索使实验现象明显的做法,及时交流、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实验后应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光的反射定律的基本内容,并找出与课本上结论表述的区别.增设演示光的反射中入射光和反射光因果关系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论证能力.
3.通过在暗室内照射挂在墙上的平面镜的演示实验,能诱发学生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思维动机.在此基础上通过用手电筒光照射光滑和皱折的锡纸的边学边实验和相应的投影图示,帮助学生抓住了两种反射形式的特点.最后通过学生讨论,列举出典型应用实例,从而使学生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较深刻的认识.
4.巩固练习中设计了三种类型的作图,这三种基本作图是:(1)已知入射光线、镜面,画出反射光线;(2)已知反射光线、镜面,画出入射光线;(3)已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画出镜面.学生作图后教师应给予小结和点评,并强调作图程序和入射角、反射角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