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胡同文化》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艺小品文,悠闲、散淡、平和,这种风格与作者的思想追求以及本文所阐述的北京市民的生活特点相一致,富于文学韵味。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很好的材料。
二、说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重点)
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2、能力目标(难点)
①通过归纳“胡同文化”的特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②通过分析“胡同文化” 的典型意义,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说教法:
1、三步教学法: 习得知识——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课的学习以能力培养为主,为了集中紧凑、提高效率,未使用多媒体课件。
2、具体操作:
①立足课文,点拨导思; ②重点内容,讨论演板;
③点评诵读,领会情感; ④延伸迁移,分组讨论。
四、说学法:
1、学生现状:
初中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一般。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2、学法指导:
①早读预习,理清课文思路;
②课堂上展开讨论,明确重点;
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解内涵,品情感,养练思维和写作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知识习得
①解题。
分析“胡同”和“文化”的词义,理解“胡同文化”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
②分析理解 “胡同”的特点。
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学生讨论归纳,明确:正 、俗 、多 、静。
③概括胡同里的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
学生阅读讨论,将结果演板,教师小结明确:安土重迁(居住心态);过往不多(人际关系);易于满足(生活态度);不管闲事(政治态度);安分守己(处世哲学)
④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
明确:封闭 ;忍。
2、拓展延伸
此部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及思维的成果。
①“封闭”的实质:民族心理的反映。比如“长城”、中外文化上的差异。
②“忍”的实质:民族性格的缩影。比如:中国人的谦逊、一些俗语。
③理解作者对胡同文化态度:批判中带有伤感。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钩弦提要。
胡 同 文 化(汪曾祺)
胡 同 市 民 文 化
正 安土重迁(居住心态)
俗 过往不多(人际关系) 封闭(民族心理)
多 易于满足(生活态度)
静 不管闲事(政治态度) 忍 (民族性格)
安分守己(处世哲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