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叶公好龙 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3 08:3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叶公好龙》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www.21-cn-jy.com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解释课题。——叶公好龙(好:喜欢)
【启发思考】
叶公和龙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自主或小组探究】
叶公喜欢龙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协作交流】
同桌讨论,并进行小组汇报。(叶公是真的喜欢龙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总结提高】
希望同学们为人处世要表里如一,不要虚伪。
教材分析
《叶公好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写了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欢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墙壁上也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现在这也是一个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2·1·c·n·j·y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解课文内容,了解“叶公好龙”成语的内在含义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古文,感受古今字义的不同,结合译文读懂古文内容。
课前准备
1、教师:PPT、视频;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预设】
播放视频《叶公好龙》——看了视频,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还有难点?
【学生活动】
看视频,谈谈对题目的认识。
二、启发思考
【教师预设】
《叶公好龙》“叶公”是谁?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学生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大概理解文本意思。
叶公,原姓名为沈诸梁,字子高。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公元前524年沈诸梁受封于叶(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史称叶公。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叶地第一任行政长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自主或小组探究
1.活动探究
【教师预设】
范读课文,纠正字音。
【学生活动】
学生听读课文,并给重点字词注音,读通课文。
①读准字音:
好hào 窥kuī 牖yǒu 施 yì 还xuán
②注意停顿: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21cnjy.com
朗读时要适当放慢语速。
2.合作探究
【教师预设】
读通文本,理解大意。
【学生活动】
学生同桌相互合作,理解文本大意。
(1)课文翻译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叶公子高非常细喜欢龙,家里用的东西上画着龙,屋子内外也刻着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托在厅堂里。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叶公一见,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
(2)加点字解释
叶公子高/好龙:喜爱
钩/以写龙:刻画
窥头/于牖:探看、偷看。 窗户。
施尾/于堂:伸出、延伸。
弃而还走:跑。
3.自主探究
【教师预设】
叶公喜欢龙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并做好笔记。(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四、协作交流
【教师预设】
叶公是真的喜欢龙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学生活动】
同桌合作交流。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教师预设】
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吗?
【学生活动】
同桌合作交流。
【教师预设】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学生活动】
同桌交流、分享。
五、总结提高
【教师预设】
叶公好龙这则寓言常常用来比喻表面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爱,甚至对其还有害怕行为的人。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人,但叶公这样的人并不可取,做人应当表里如一,切不可口是心非。21·cn·jy·com
【学生活动】
再读文本,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本课为文言文,学生接触类似文本较少,在读通文本时有一定的困难。其次,文言文存在古今不同义的情况,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也比较乏味。在上课时采用视频导入,为乏味的文言文学习带来一点活力。文言文学习主要靠积累、理解,在课后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熟读成诵。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