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15-16世纪,开始出现世界性大航海活动 。欧洲人从大西洋绕过好望角进入东方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或者向西发现美洲,再穿越德雷克海峡进入太平洋。全球化贸易也随之而来。参与此次世界性大航海的,不仅有欧洲人,还有中国人。1405年——1433年,这支来自中国的船队,曾经在中国东南沿海到印度洋之间的航路上浩浩荡荡穿梭了七次。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
12岁丧父,在流离中被明军掳去,送进宫中当了太监。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立战功。朱棣称帝,是为明太祖。名称组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内宫太监,并赐姓郑。1431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钦风筝和为“三宝太监”。人物扫描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史料研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相关资料 明成祖朱棣热衷于远洋航海,他认为有两个作用:一是“来远人”,一是“资国用”。“来远人”就是招徕各国朝贡,怀柔远人的意思。建立“中国局内以制夷狄,一地居外以奉中国”的朝贡体系外交模式。“资国用”,则表明中国在远洋航海中可以获益。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自主探究: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材料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永乐三年,朱棣命令福建修造137艘用于远洋航行的帆船,之后,苏州、江西、浙江等地的造船厂,也纷纷开始接受修造远洋航行船只的任务。船舶类型有“马船”“粮船”“战船”“坐船”,最大的为“宝船”,主要由隶属工部的龙江船厂建造。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在设计上,宝船还应用了防水隔舱,平衡舵等技术。补充史事 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自主探究: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自主探究:郑和下西洋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自主探究:郑和下西洋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相关资料 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了各国遣往中国的使节,还带回了大批香料、犀角、象牙、珍宝,换回了黄金等贵重金属。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青花瓷、丝织品出口量增加,刺激了国内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自主探究:郑和下西洋的地位和作用时间早
次数多人数多船只多船只大范围广设备先进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历史的追问
郑和之后,航海为什么戛然而止,没有再出现8次、9次、10次呢?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倭寇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戚继光抗倭材料一:鸳鸯阵材料二: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材料三:根据材料和教材,小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台州登州福建广东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了九战九捷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通过这些诗句,说说你对戚继光的
评价。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朝的对外关系交往冲突国力强盛国力日渐衰落封建制度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