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4-25 09: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选择题
1.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关于肾单位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收集管、肾小囊、肾小球构。
B.由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
C.由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构成
D.流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出球小动脉构成
2.患肾炎的张大爷经过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这分别是由于( )
A.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和肾小管的过滤作用
B.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都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D.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右图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结构,那么B内的液体和C的结构名称分别是( )
A.血液、肾小球 B.原尿、肾小囊
C.原尿、肾小管 D.尿液、肾小管
4.医生在检测某人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时,发现其含甲乙两种物质的情况如下表。试分析判断甲乙分别是( )
A.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B.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C.甲是葡萄糖,乙是无机盐 D.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5.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 D.输尿管能输送尿液
6.血液流经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 )
①肝脏 ②小肠 ③大肠 ④肾脏 ⑤胰腺 ⑥肺 ⑦皮肤 ⑧膀胱.
A.③④⑥ B.⑥⑦⑧ C.①③⑧ D.④⑥⑦
7.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
A.心脏 B.小肠 C.肾脏 D.肺
8.正常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一般不含有葡萄糖,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的储存 D.输尿管的输送
9.血液、尿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下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体检时的血常规和尿检的结果统计(其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个/升),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克/升,“-”表示“没有”,“+”表示“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白细胞
血红蛋白
血型
尿液
血细胞
蛋白质

4.8×109
140
A
-
-

5.2×109
70
B
-
-

30×109
150
AB
+ +
+ + +

4.6×109
130
B
-
-
A.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丙,患贫血症的是乙
B.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三人中最合适者是丁
C.丙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的缘故
D.丙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了障碍
10.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二、非选择题
11.下表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三个样品中主要物质含量表(单位:克∕100毫升),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结构模式图(甲、乙表示过程,1~5表示结构).据图、表回答问题:
(1)根据左表中数据分析,样品C是______.
(2)据图分析,肾单位由______????组成.(填图中序号)
(3)在如图中,由于过程(甲)肾小球和______的滤过作用,使得样品______变成样品______.
(4)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______.
(5)冬季,某些同学为了少上厕所就少喝水,这种做法______????(填“对”或“不对”),理由是______.
12.如图为尿液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由图中的 三个部分构成.(用图中数字回答)
(2)血液流经③时,通过②③的 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⑤时,由于⑤的 作用,全部 、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物质回到⑤外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就形成尿液。
(3)血液从①流到⑥,途中 次流经毛细血管。
13.如图是人体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对原尿中的物质进行重吸收是有选择的,程度也不同.重吸收的主要有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和全部______等物质.
(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过滤时,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这些蛋白质主要是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分解成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消化液中的______.
(3)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连接着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检测比较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中所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量,发现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没有发生______,此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处于______状态.
(4)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废物没有从尿液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还有哪些途径______.
14.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内填字母,横线上填相应内容):
(1)血液在流经[ ] ______时,除血细胞和______ 外,血液中的其它成份,都可以过滤到______中形成原尿.
(2)原尿流经[ ] ______ 时,全部的_____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回血液.
(3)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______ 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______ 的平衡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1.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故选:B
2.解析: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原尿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全部的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因此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等糖没有被完全吸收,使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所以患肾炎的张大爷经过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这分别是青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作用。
故选:B
3.解析:解: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A是肾小球、B肾小囊、C是肾小管.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B内的液体是原尿.因此A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B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因此从C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故选:C.
4.解析: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过滤形成原尿;然后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部分水还有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那么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会形成尿液,所以原尿、尿液中都不含有蛋白质;在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故乙是葡萄糖;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素浓度升高,故甲是尿素。
故选A.
5.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由于血液循环不停的流动,因此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因此形成尿液的过程是连续的,而尿液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
故选:C
6.解析: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血液流经肺后,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会减少,血液流经皮肤后,形成了汗液,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7. 解析:血液流经该器官后,尿素含量明显降低,说明该器官是肾脏,因为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后,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会降低,同时血液携带的氧气被组成肾脏的组织细胞利用了,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故选:C
8.解析: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一般不含有葡萄糖”,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
故选:B
9.解析: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因此“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丙;血液内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形成贫血,因此患贫血症的是乙;乙是B型血,可以接受B型血和O型血,因此“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三人较合适者应为丁;由于丙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则是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了障碍。
故选D。
10.解析:由分析知道: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原尿与血浆相比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
所以物质O血浆中有,而原尿和尿液中没有,说明O为大分子蛋白质;
P血浆和原尿中有,而尿液中没有,说明P为葡萄糖;
Q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说明Q为尿素.
故选:A
11. 解析:血浆中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尿素等成分,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其中的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入到肾小囊腔中成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一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会被重吸收,剩余的成分,成为尿液.经过两个过程,也造成各成分浓度的变化.
(1)图表中样品A含有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为原尿;样品B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葡萄糖为血浆;样品C中有无机盐、尿素,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为尿液.
(2)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2为肾小囊,3为肾小管和5为肾小球三部分组成.
(3)甲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使血浆中的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入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4)由于5肾小球发生病变,使其通透性增强,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进入原尿中,形成蛋白尿或血尿.
(5)多喝水,可以使人体产生的废物及时随尿排出,因为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冬季,某些同学为了少上厕所就少喝水的做法是不对的.
故答案为:(1)尿液(2)2、3、5(3)肾小囊内壁; B; A (4)肾小球 (5)不对; 每天喝适量的水有利于体内的废物随尿液及时排出体外;每天喝适量的水对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有重要意义;每天喝适量的水对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答出一条即可得分)
12. 解析:(1)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是由⑤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肾小体由②肾小囊和③肾小球组成.因此图中②③⑤合称为肾单位.
(2)尿的形成要经过②肾小球和③肾小囊壁的滤过和⑤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到⑤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血液从①入球小动脉、经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流到⑥肾静脉,途中2次流经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1)②③⑤(2)过滤;重吸收;葡萄糖;(3)2.
13. 解析:(1)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物质.
(2)在消化道内蛋白质不溶于水,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需要在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消化成能溶于水的物质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含有蛋白酶的消化液有:胃液、小肠液、胰液.
(3)氧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被运输的,在肾小球里,血液只进行了过滤作用,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所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是血液仍然是动脉血.只有当血液流经肾小管细胞周围时,把氧提供给肾小管细胞,把肾小管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血液才变成静脉血的.
(4)人体内的排泄途径共有三条:一条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主要排出大量水分、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一条是以气体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一条是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无机盐、尿素、少量水分等.
故答案为:(1)葡萄糖;(2)氨基酸;氨基酸消化酶(或蛋白酶);(3)气体交换;结合;
(4)呼气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少量水分,出汗排出多余的无机盐、尿素、少量水分等.
14. 解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1)当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过滤到B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2)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3)尿的成分包括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体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故答案为:1)[A]肾小球;大分子蛋白质(蛋白质);肾小囊(2)[C]肾小管;葡萄糖(3)废物;无机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