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 课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 课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23 15:3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激情阶段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1、背景:
(1)”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2) 1978年底,中共十ー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性质: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2)内容:1982年召开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并修改宪法——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通过人大代表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调动人民积极参政的积极性。 修订的《宪法》增加的内容:
增加了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增加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和进步完善民族区域自自治制度等内容,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这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志和利益,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3、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1)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4)作用:对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有积极作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不仅行使对同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权利,还通过人大代表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或通过网络直接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保证公众参与立法法,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11.4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99.1.1正式施行
到2004初全国已建73.2万余个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89.12.26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
1990.1.1正式施行
全国已建9万余个居民委员会基层民主表现形式
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导行阶段北京丰盛街道居委会成员到下岗工人家中慰问重庆市荣昌县昌元镇朱家桥村村民在选举人大代表重庆市长寿县渡舟镇黄莲村选民在投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终极目标
“人民当家作主”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加强
1、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时间:1982年?
会议: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核心:宪法?
包括: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重新恢复的国家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恢复的国家最高人民检察院彭真同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合影(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版
一届人大一次会1975年版
四届人大二次会1982年版
五届人大五次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来源:学科网ZXXK]《民法》《商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刑法》中国的法律体系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门类构成。
1979年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
到2002年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有430多件,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1000余件,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达上万件。
它们覆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一个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在中国已经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示意图经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四五”普法规划明确规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画律师在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