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马嵬(其二)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3 21:4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杨贵妃 李白曾经在《清平调》里描绘过杨贵妃的美貌: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马嵬驿杨贵妃之墓马嵬之变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热衷政治,企望革新。作《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的宦官专权。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其二)马嵬(其二)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牛郎织女。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用典。
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也写出了唐玄宗之悲。
首联中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可是缘分已尽,于事无补。颔联: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于是便有了颈联的六军不发。
问:“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反衬,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处境和心境。“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

颈联“此日”指哪一日?“当时”又指哪一时?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此日” 杨贵妃赐死之日
“当时” 七夕相约之时
对比、倒叙
“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 “此日”的离散?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对比。这一问句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包含强烈的对比。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对比。对比强烈,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
却能给莫愁幸福,讽刺辛辣而深刻。
“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
贤,以致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主旨 思想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荒淫误国,致使国家
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马嵬(其二)玄宗之悲马嵬之变义山之叹首联 荒唐招魂颔联 剧变出逃颈联 可笑无奈荒淫误国
无尽感叹尾联 诘责讽刺马嵬之变义山之叹玄宗之悲历史发展顺序:诗歌布局:玄宗之悲义山之叹马嵬之变倒叙。
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突出因果。
思想性:
别开生面。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唐玄宗,揭示了唐玄宗自私虚伪的精神面貌。
艺术性:
1.倒叙: 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2.对比(衬托):暗含讽刺
1、对《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是怎样理解的?“讽意至深”:
1、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 ;
2、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
3、结尾通过问句深化主题。
“用笔至细” :
1、倒叙的叙事手法;
2、措辞的委婉,如“空闻”“如何”等;
2、对这首诗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A
3、对这首诗进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徒然留恋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了解他俩朝夕相伴,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