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优秀课件(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望岳》优秀课件(2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4 10:0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能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通过分析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思,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能联系写作背景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能从炼字或修辞等角度赏析诗中名句。课前检测--读准字音岱( )
夫( )
了( )
曾( )
眦( )
溅( )
抵( )
搔( )
浑( )
胜( )
簪( )
jiàndǐsāozānshēnghúndàifúliǎo通“层”zì逾( )幽咽( )戍( )老妪( )yúyèshù yù
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望岳 杜甫活动一学生展示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望岳》的写作背景。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作者简介杜甫的创作历程(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读书、壮游(35岁以前);
长安求职(35-44岁):天宝十四载(755)十月,44岁的杜甫才被任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
战乱流离(44-48岁):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漂泊西南(48-59岁逝世):48岁-50岁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岁又回草堂,友人严武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次年严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两年,写了很多诗。57岁乘船出峡,想回家乡。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
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yǎn)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
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活动二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要求:
1.语速适当、停顿正确
2.有感情活动三 自己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小组交流分享。
要求:
1.能正确解释重点词语
2.能用简明的语言说出诗歌大意
活动四 分小组找出诗中能表现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思的诗句,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要求:
1.找出句子并能做出准确恰当的分析。
2.语言简洁明了,准确。
活动五从炼字或修辞等角度赏析诗中名句。
赏析诗歌的方法:
炼字/修辞+作用+思想感情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春望杜甫活动一学生展示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春望》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活动二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要求:
1.语速适当、停顿正确
2.有感情活动三 自己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小组交流分享。
要求:
1.能正确解释重点词语
2.能用简明的语言说出诗歌大意
活动四 分小组找出诗中能表现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思的诗句,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要求:
1.找出句子并能做出准确恰当的分析。
2.语言简洁明了,准确。
活动五从炼字或修辞等角度赏析诗中名句。
赏析诗歌的方法:
炼字/修辞+作用+思想感情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石 壕 吏杜甫活动一学生展示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9)春天,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路经这些地方,一路上所看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于是他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佳作。活动二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要求:
1.语速适当、停顿正确
2.有感情活动三 自己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小组交流分享。
要求:
1.能正确解释重点词语
2.能用简明的语言说出诗歌大意
活动四 分小组找出诗中能表现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思的诗句,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要求:
1.找出句子并能做出准确恰当的分析。
2.语言简洁明了,准确。
拓展将课文改为一篇记叙文或者一幕短剧。(字数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