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明湖居听书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05 08: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明湖居听书》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 体会特殊的比喻——通感在摹写声音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描写声音的几种方法。
教学方法: 赏析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播放大鼓评书,引出作者。
二、简介作者
刘鹗(1857-1909) ,原名孟鹏,字云抟,后字铁云,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在算术、治河、医道上家学渊源。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时年五十三岁。
三、简介《老残游记》及四大谴责小说
《老残游记》最早发表在1903年8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绣像小说》第9 号上,刊至十四回,翌年改在天津《日日新闻》上发表至二十回,成单行本,后又续九回。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我同哭同悲者焉!”因名为“老残”。
“四大谴责“小说: 刘 鹗《老残游记》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曾 朴《孽海花》
四、提问讨论
1.白妞出场前,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
明确: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议论,以此烘托白妞的高超技艺。
2.写戏园的盛况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济南掀起白妞热/ 说唱艺术雅俗共赏/ 演前嘈杂反衬演中肃静
3.写琴师丑为什么?
明确:先抑后扬,为后面的伴奏埋下伏笔。
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貌甚丑陋,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奏,动人心弦,突出轮指弹奏的高超技艺,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笔。
4.写黑妞的外貌是为什么?
明确:写黑妞是为衬托白妞,又可省去后文写白妞装束的文字。
写黑妞容貌、服装,细致说明她朴实、纯洁,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装描写节省笔墨,以便集中笔力写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转的特点,“百变不穷”“以为观止”。但她的技艺远不如白妞,因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就这样层层铺垫,烘云托月,很好发挥琴师、黑妞的陪衬作用。
5.如何写白妞的出场的?
明确: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眼神—— 一顾一盼,鸦雀无声
6.如何写白妞说书的?(板书)
明确:说书的过程:“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
说书的反应:(见课本)
⑴白妞登台:貌不惊人“秀而不媚,清而不寒”,但一举一动,一顾一盼, 就使观众为之倾倒。(动作、眼睛)
⑵白妞说书:运用大量形象、贴切而生动的比喻。
声音:低─高─极高─陡然一落愈低愈细─无声─忽起─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霍然一声、 人弦俱寂
听觉:感觉妙─伏贴─畅快─暗暗叫绝 ─屏气凝神不 敢少动─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或者: 柔和伏贴─步步登高─回环转折─愈险愈奇─陡然一落─渐趋轻细─忽又扬起─嘎然静寂
7.如何写声音的?
用通感手法,赋声于形。
五、知识平台
通感: 通感也叫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受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渲染并深化试问、诗文意境的积极的修辞效果。
通感分“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两类”。
例:*他一下子掉进冰窟里。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
(结合练习二讲讲通感的作用)
这篇课文主要写白妞高超的歌唱艺术。为了突出这一中心,在写演出之前,先写场内热闹场面,先写琴师和黑妞,先写场中的议论,这些都是为突出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烘托和铺垫的。然后,作者集中笔力,正面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最后,写听众的反应,高度评价白妞说书的效果。
六、布置作业 听《二泉映月》,写一段文字摹写此曲。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