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6部编版历史七下(初一)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视频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6部编版历史七下(初一)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视频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24 07:55:36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本课知识点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科技名著《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记载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对药物进行分类,详细介绍产地、形色、气味和主要疗效。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著作:
作者:
主要内容:
价值: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关史事李时珍 李时珍在行医时,总是热情地接待病人,无论来看病的人是否出得起诊费,他都一样细心治疗。他在用药上常用药味简易、能就地取材的药方,使病人既能治病又能省钱,受到患者的欢迎。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代行医。30岁左右被推荐到京城的太医院任职。他研究药学,重视临床实践。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走遍大江南北,收集大量民间单方,同时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800多种,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系统地整理了我国16世纪以前丰富的医药学遗产,经27年著成《本草纲目》。李时珍采药图 《本草纲目》一、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宋应星(明朝)18个生产门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详尽的物品、生产工具、生产流程介绍,绘有120多幅配图。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著作:
作者:
主要内容:
价值: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宋应星 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生;约清康熙五年(1666年)去世。著作涉及手工业技术、农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经济学、文学。  《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天工开物》插图材料研读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 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我国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一、科技名著《农政全书》徐光启(明朝)涉及十几类,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著作:
作者:
主要内容:
价值: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徐光启(1562—1633)是明末科学家、农学家。字子先,号云扈,他认为“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不仅自学了农学,兵学,还虚心向传教士学习西方数学、天文、地理、火器等知识。与利瑪窦等人一起翻译了《几何原理》、《泰西水法》等,被称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他编撰的《农政全书》成为中国五大农书中成就最大、内容最完备的巨著。 徐光启? ? 《农政全书》书影《农政全书》内文相关史事 明朝中后期,一些西方教士到中国传教,他们带来了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一些中国学者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与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其中,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何”以及“点”“线” “三角形”“四边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利玛窦  利玛窦是明末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1601年,他到北京传教,同时向中国士大夫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他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开扩了中国人的视野。他和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他还把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和见闻 ,写成了《利玛窦札记》。  徐光启官至礼部尚书,他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跟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两人还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此外,徐光启还编著了一部农学巨著——《农政全书》。 利玛窦和徐光启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修建目的:
起止:
总长: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阅读地图册P44-45明长城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辽东明长城秦长城嘉峪关山海关鸭绿江临洮辽东嘉峪关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建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由于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嘉峪关嘉峪关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八达岭长城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关城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内悬“天下第一关”匾额。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2、北京城阅读地图册P46-47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明朝北京城布局严整,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紫禁城)四部分。北京城的中心是明清皇宫所在地——紫禁城。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宫城皇 城
外 城故宫博物馆午门从景山远眺故宫天坛祈年殿云龙阶石三、小说和戏剧1、明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水浒传》《西游记》施耐庵元末明初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吴承恩明朝中期神话小说,运用大胆的详细和夸张的笔调。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小说《西游记》《西游记》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是吴承恩。三、小说和戏剧1、明小说2、明戏剧汤显祖——明朝后期——《牡丹亭》牡丹亭知识拓展 明末的徐霞客常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记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其中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记载,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徐霞客游记》课后活动将下列人物和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本草纲目》《西游记》《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
名著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明长城和
北京城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小说和
戏剧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戏剧:汤显祖 《牡丹亭》“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