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同步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同步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4-24 16:1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直线、射线、线段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
(1)射线AB与射线BA一定不是同一条射线;(2)直线AB与直线BA一定是同一条直线;(3)线段AB与线段BA一定是同一条线段。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任意画3条直线,则交点的个数是 ( )
(A)1个 (B)1个或3个
(C)1个或2个或3个 (D)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
3、如图所示,把一根绳子折成3折,用剪刀从中剪断,得到绳子的条数为( ).
A.3 B.4 C.5 D.6
4、如右图,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是走水路、走陆路、走空中.从A
地到B地有2条水路、2条陆路,从B地达到C地有3条陆路可供选
择,走空中从A地不经B地直接到C地.则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
的方案有(   )
A.20种 B. 8种 C. 5种 D.13种
5、?如果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AB=6 cm,BC=4 cm,若M,N分别为AB,BC的中点,那么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 A.5 cm??? ? B.1 cm ?? ??C.5或1 cm??? ??D.无法确定
6、已知线段AB=6cm,若M是AB的三等分点,N是AM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为(???? )
A.1cm? B.2cm? C.1.5cm????? D.1cm或2cm
7、如图线段AB,延长线段AB至C,使BC=3AB,取BC中点D,则(???? )
A.AD=CD??? B.AD=BC???? C.DC=2AB?? D.AB:BD=2:3
8、下列说法:①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③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④过平面内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9、如图,从到最短的路线是(  )
????A. ? ?B.
????C. ?D.
10、如图,在数轴上有、、、四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若、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和,点为的中点,那么该轴上上述五个点所表示的的整数中,离线段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B. C. D.
11、如图,、是线段上两点,已知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整数,且总和为,则线段的长度是(  )21·世纪*教育网
A. B. C. 或 D. 无法确定
12、延长线段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在线段上 B. 点在直线上
????C. 点不在直线上 D. 点在直线的延长线上
二、填空题
13、若一点将一长为的线段分成的两段,该分点与原线段中点间的距离为????????????.
14、一平面内,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个交点;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个交点;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个交点;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个交点.21*cnjy*com
15、在四边形中,已知,,,,,.在四边形内找一点,使它到四边形四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其和的最小值为????????????.【版权所有:21教育】
16、如图,线段AB=16,C是AB的中点,点D在CB上,DB=3,则线段CD的长为      .
17、如图,AB∶BC∶CD=2∶3∶4,AB的中点M与CD的中点N的距离是3 cm,则BC=
18、如图,点A,B,C,D,E是直线l上的点,点P是直线l外一点,则以P为端点且经过A,B,C,D,E中的一点的射线有??? 条;以A为一个端点且以B,C,D,E,P中的一点为另一个端点的线段共有????? 条;经过P,A,B,C,D,E中的两点的不同直线共有???? 条.
? ???
19、已知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C=2BC,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DA=2AB,那么线段AC是线段DB的___________倍.
20、平面内不同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同的三点最多确定三条直线.若平面内的不同的16个点最多可确定  条直线.
三、解答题
2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 = 8 cm,CB = 6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22、如图,P是线段AB上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运动的时间为ts.
(1)当t=1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
(2)当t=2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
(3)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求出AP的长;
(4)在(3)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的长.
23、如图,已知线段AB,点C在线段AB上,AC=4,BC=6,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求线段MN的长度;
(2)若点C在直线AB上,其它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度;
(3)由上面的计算,你发现线段MN与线段A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猜想的理由(可以不写出严格的证明过程).【出处:21教育名师】
24、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如图所示),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21·cn·jy·com
(1)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
(2)若点Q运动速度为3cm/s,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cm.
(3)当点P运动到线段AB上时,分别取OP和AB的中点E、F,求的值.
答案
1 .D 2 .D 3、B 4、D5、C 6、D.7、D.8、B9、D10、D11、C 12、B
13、6 14、28 15、24 16、5. 17、1.5cm 18、5,5,6; 19、;20、120.
21、解:(1)如下图,
∵AC = 8 cm,CB = 6 cm

又∵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答:MN的长为7cm.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 + CB = a cm,其它条件不变,则
理由是:
∵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 ∵AC+ CB=a cm

(3)如图,
∵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22、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1,则BD=2PC,
∵PD=2AC,∴BD+PD=2(PC+AC),即PB=2AP,∵AB=12cm,AB=AP+PB,∴12=3AP,则AP=4cm;21cnjy.com
(2)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4,PC=2,则BD=2PC,
∵PD=2AC,∴BD+PD=2(PC+AC),即PB=2AP,∵AB=12cm,AB=AP+PB,∴12=3AP,则AP=4cm;2·1·c·n·j·y
(3)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www-2-1-cnjy-com
∴点P在线段AB上的处,即AP=4cm;
(4)如图:
∵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3PQ=AB=4cm;
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PQ=AB=12cm.
综上所述,PQ=4cm或12cm.
23、解:(1)由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得
MC=0.5AC=0.5×4=2,NC=0.5BC=0.5×6=3.由线段的和差,得MN=MC+NC=2+3=5;21教育网
(2)由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得MC=0.5AC=0.5,NC=0.5BC.
由线段的和差,得MN=MC+NC=0.5(AC+BC)=0.5AB=0.5×10=5;
(3)MN=0.5AB,理由如下:由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得MC=0.5AC=0.5,NC=0.5BC.www.21-cn-jy.com
由线段的和差,得MN=MC+NC=0.5(AC+BC)=0.5AB,MN=0.5AB.
24、解:(1)①当P在线段AB上时,由PA=2PB及AB=60,可求得PA=40,OP=60,故点P运动时间为60秒.2-1-c-n-j-y
若AQ=时,BQ=40,CQ=50,点Q的运动速度为50÷60=(cm/s);
若BQ=时,BQ=20,CQ=30,点Q的运动速度为30÷60=(cm/s).
②点P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由PA=2PB及AB=60,可求得PA=120,OP=140,故点P运动时间为140秒.【来源:21cnj*y.co*m】
若AQ=时,BQ=40,CQ=50,点Q的运动速度为50÷140=(cm/s);
若BQ=时,BQ=20,CQ=30,点Q的运动速度为30÷140=(cm/s).
(2)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t+3t=90±70,t=5或40,
∵点Q运动到O点时停止运动,∴点Q最多运动30秒,当点Q运动30秒到点O时PQ=OP=30cm,之后点P继续运动40秒,则PQ=OP=70cm,此时t=70秒,故经过5秒或70秒两点相距70cm;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如图1,设OP=xcm,点P在线段AB上,20≤x≤80,OB﹣AP=80﹣(x﹣20)=100﹣x,21*cnjy*com
EF=OF﹣OE=(OA+AB)﹣OE=(20+30)﹣=50﹣,∴==2.
如图2,设OP=xcm,点P在线段AB上,20≤x≤80,OB﹣AP=80﹣(x﹣20)=100﹣x,
EF=OF﹣OE=(OA+AB)﹣OE=(20+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