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8日 周末培优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是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
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画面清新绮丽,气势恢宏。
C.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后人常用此代指边塞地区。
D.七八两句直抒胸臆、以议论收笔,在生动的场景中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E.此诗构思上用侧面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2.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1.BD2.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感慨边塞自然条件艰苦。表现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穷兵黩武的战争的反对。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句描绘草堂周围的环境,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
B.“长夏江村事事幽”的“幽”字,既写环境的宁静清幽,又表现日子悠长,诗人悠然忘机。
C.颈联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但十分温馨,传达出一种普通的温暖亲情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D.中间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
E.尾联两句说老朋友已经给“我”送来粮食和他的俸禄,“我”因为自己是个平凡卑贱的人不敢再奢求别的东西。
2.杜甫在自道其作诗的甘苦时说“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这首诗的“转凄凉”体现在何处?试作解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洁白纯净的景象。
B.“遥想”表明空间之远,而“正如此”则表明了这份情感不会因距离而减弱。
C.“知君当此夕”中“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
D.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虽然一个在长安,一个在洛阳,距离遥远,但都在月下牵挂彼此。
E.颔联和颈联,均用“对面落笔”的手法,写友人的行动和所处的环境,表达诗人的思念。
4.本诗前六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一、
1.B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表现日子悠长”没有根据。E项,“‘我’因为自己是个平凡卑贱的人不敢再奢求别的东西”理解有误。尾联中的“但”字作“只要”来理解:只要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我”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种微薄的期待隐含着悲苦和酸辛。
2.①诗歌尾联“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体现“转凄凉”,②诗人前文通过景、事、人表现闲适心境;结尾以“故人赠米,残生无求”来收束全文,通过作者简单的自我满足,从侧面表现其常年奔波、安宁难得的酸楚与凄凉。
二、
3.CE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亦望镜湖水”是作者的推测与想象,“语气肯定”“如约”说法有误。E项,本诗写给两位朋友,一是洛阳的白居易,颔联想象洛阳的景象;一是越州的元稹,颈联想象元稹远望镜湖的动作。“写友人的行动和所处的环境”将二人理解为一人,不当。
4.本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一二句实写诗人在长安遥望如雪的明月;中间两联虚写,三四句想象友人身处的洛城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五六句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友人也正在欣赏月光下的洞庭湖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并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感。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