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马说[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2-28 20: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你们知道“伯乐相马”
的故事吗?韩愈(768 -824)
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南人,人称“韩昌黎”。曾与柳宗元一同 倡导“古文运动” ,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以求重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受到重用。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臣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始作《马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通常以托物言志的手法,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如:《爱莲说》朗读课文读准下列黑色字的字音:
祇 骈死 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zhǐpiánshí sù dàncáolìSì sì
shísì
yé
世有伯乐,然
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第一段:
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重点词语解释即使只是 屈辱两马并驾
“一起”的意思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第二段: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是马也: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吃一顿;有时候通“饲”,喂这才能和美好(的素质)表现在外面。“见”通“现”尚且;相等同样怎么重点词语解释 策之
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
尽其材,
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三段: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执策而临之: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用鞭子打;正确的方法通“才”,才能鞭子;面对重点词语解释难道; 通”耶”,相当于”吗”恐怕,其实食食马者食不饱通“饲”,喂吃一词多义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用鞭子打鞭子一词多义其其真无马邪?安求其能千里也恐怕它,代指千里马其真不知马也难道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食:通“饲” 喂材:通“才” ,才能邪:通“耶” 表示疑问
相当“吗”见:通“现” 表现通假字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下列句子请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2、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平的待遇?
3、食马者的愚昧无知表现在哪里?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理解文章内容合作探究(中心思想)提问: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明确:伯乐:比喻善于发现识别任用人才的人(圣明的君主)。
千里马:比喻人才。
提问: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明确: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托物言志拓展延伸:
1 千里马如此遭遇责任在谁,奴隶?千里马?伯乐?
2 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 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都可以成为伯乐,
都可以成为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