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三轮复习每日一题2018年4月29日每周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高考生物三轮复习每日一题2018年4月29日每周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4-24 22:0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月29日 每周一测
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幼嫩的芽中,酪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
B.在葡萄结果实的时期使用一定浓度的2,4-D可以使葡萄增产
C.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D.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9
53.7
43.0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2,4-D浓度超过30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3.下图表示施用2,4-D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组、对照组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植株
B.主根的长度和侧根的数目属于实验的因变量
C.将图3中未施用2,4-D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 mol·L-1的2,4-D的植株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4.某海域整个夏季的水温一般不高于18 ℃,研究全球变暖和红藻入侵对该水域中蔓草生长的影响。将3份蔓草置于3个桶中,C桶中没有红藻,L桶中有少量红藻,H桶中有大量红藻,在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3个桶中蔓草相对生长速率如下图。分析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温度会影响蔓草生长
B.红藻和温度对蔓草生长有复合影响
C.该水域中少量红藻入侵会促进蔓草生长
D.若不考虑温度影响,红藻会抑制蔓草生长
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B.“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C.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鼠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型增长
D.即使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是变化的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应包括该草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B.河流受轻微污染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体现了河流的恢复力稳定性
C.人工湿地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湖泊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有不同的生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7.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甲、乙、丙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
D.生物X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
8.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25%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a)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9.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B.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防止滩涂被破坏
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
1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保证绿水青山就必须彻底杜绝一切砍伐和捕捞
B.绿水青山体现出来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
C.退耕还林和退田还湖措施有利于形成绿水青山
D.绿水青山利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11.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调查土壤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B.“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的试验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
C.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设置预实验
12.下列实验中不需要细胞一直保持活性的是
A.伞藻相互嫁接实验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C.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D.使用健那绿染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离绿叶中色素时,若色素带重叠,可能是因为滤液细线画得过粗
B.由于蔗糖是非还原糖,故向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无颜色变化
C.高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核和线粒体均有双层膜结构
D.以菠菜叶肉细胞为材料观察叶绿体,可观察到椭球形的叶绿体围绕在细胞核周围
非选择题:共2题。
14.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某研究小组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切段若干,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一周后,开展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茎切段伸长的影响及生长素(IAA)对茎切段中乙烯(ACC)产量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菟丝子切段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想进一步研究IAA和GA3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处理茎切段作为实验组。
(4)若实验中发现有两组用不同浓度的GA3处理后,茎切段伸长量均为0.5 cm,因标签丢失,无法判断两组GA3浓度的大小,要想通过实验来判断两组GA3浓度的大小,请写出实验思路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历史上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建国前,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里已是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坝林场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现已成为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塞罕坝林海的形成属于________演替,该事例说明了人类洁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工造林时人们遵循了物种多样性原则,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该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___________的复杂程度有关。
(3)如今,塞罕坝每年能释放氧气55万吨并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和科研教学基地。在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的价值中,通过以上叙述得到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A
【解析】在幼嫩的芽中,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A错误;2,4-D是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在葡萄结果实的时期使用一定浓度的2,4-D可以使葡萄增产,B正确;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D正确。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本实验是探究施用2,4-D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量的影响,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是主根长度及侧根数量,其他的条件如温度、所选用的植株属于无关变量,无光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组、对照组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植株,A、B正确;若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向根部运输的IAA量会减少,并且低于图2中施用2,4-D浓度为0时的侧根数目,C错误;比较图1与图2可知,与施用10-4 mol·L-1的2,4-D的植株相比,未施用2,4-D即2,4-D为零时对应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D正确。
4.【答案】D
【解析】C桶中没有红藻,只有蔓草,通过C桶中蔓草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率可知,温度会影响蔓草生长,A项正确;根据题意和题图3个桶中蔓草的生长情况可知,红藻和温度对蔓草生长有复合影响,B项正确;该水域中的水温一般不高于18 ℃,图中18 ℃条件下,L桶(有少量红藻)中的蔓草生长速率最快,说明该水域中少量红藻入侵会促进蔓草生长,C项正确,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所以即使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也不一定保持稳定,A错误;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生物竞争关系,B错误;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食物、空间、天敌、气候等,所以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鼠的种群数量也可能呈“S”型增长,C错误;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相对的,即使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群落内的物种组成和数量也处于动态变化中,D正确。
6.【答案】C
【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可见,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应包括该草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A正确;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恢复力稳定性,因此河流受轻微污染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体现了河流的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人工湿地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湖泊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有不同的生物分布,这是水生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7.【答案】D
【解析】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A项错误。乙是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一定都处于第二营养级,B项错误。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各种生物类型外,还包括无机环境,C项错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等,因此X可能是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所以生物X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解者包括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少数动物,可见图中Y可能是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D项正确。
8.【答案】C
9.【答案】B
【解析】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A正确;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B错误;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C正确;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我调节能力逐渐恢复,D正确。
10.【答案】C
【解析】保证绿水青山,必须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到合理的利用,A错误;绿水青山体现出来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远大于直接价值,B错误;退耕还林和退田还湖措施,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进而形成绿水青山,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D错误。
11.【答案】D
12.【答案】C
【解析】在伞藻嫁接实验过程中,嫁接之后需要观察伞帽的形态,故细胞要保持活性;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时,细胞必须保持生活状态;观察DNA与RNA分布的实验中,用盐酸处理后细胞即已死亡,细胞是否有活性并不影响观察二者的分布;只有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才能被健那绿染色。
13.【答案】A
【解析】分离绿叶中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则可能导致色素带重叠,A正确;蔗糖是非还原糖,向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显现的是斐林试剂的颜色,浅蓝色,B错误;观察细胞核和线粒体的双层膜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C错误;以菠菜叶肉细胞为材料观察叶绿体,可观察到叶绿体在细胞内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D错误。
14.【答案】(1)排除刚切取的切段中原有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去除切段中原有的激素或防止切段中原有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IAA和GA3均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IAA和GA3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相同浓度时,GA3促进效应比IAA大;当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才会促进乙烯的产生 
(3)IAA和GA3同时 
(4)适度稀释一组GA3并处理茎切段,观察记录茎切段伸长量。若伸长量大于0.5 cm,则该组浓度大,反之则小
【解析】(1)菟丝子切段本身含有少量生长素,因此应予以排除。(2)据图可知,IAA和GA3处理切段,其伸长量都大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是IAA和GA3均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在0~50 μmol·L-1处理组中,随着浓度的增加,茎切段伸长量增加,结论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IAA和GA3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相同浓度处理时,GA3处理的切段始终比IAA处理的切段伸长量大,结论是相同浓度时,GA3促进效应比IAA大。当生长素浓度为10 μmol·L-1时,处理切段才有乙烯,此后随IAA浓度增加持续增加,结论是当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才会促进乙烯的产生。(3)若想进一步研究IAA和GA3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在相同实验环境下增加一组实验,用IAA和GA3同时处理茎切段作为实验组。(4)GA3处理茎切段最大伸长量约为0.8 cm,若茎切段伸长量为0.5 cm,则说明处理浓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浓度,若低于最适浓度,则随着浓度的降低,切段伸长量减小,若高于最适浓度,则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降低,切段伸长量增大。因此实验思路是适度稀释一组GA3并处理茎切段,观察记录茎切段伸长量,得出的结论是若伸长量大于0.5 cm,则该组浓度大,反之则小。
15.【答案】(1)次生 速度和方向
(2)抵抗力 营养结构
(3)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4)不能,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