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 种群和群落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样方法来估算植株上蚜虫的密度
B.嘉陵江近岸区和江心区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D
1.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
(1)调查值比实际值偏高
原因一:标记个体不易重捕。
原因二:标志物在调查期间脱落。
(2)调查值比实际值偏低
原因一:标志物对个体会产生伤害,导致个体易被捕。
原因二:标志物过分醒目,导致个体易被捕。
2.K值与K/2值的分析与应用
(1)K值与K/2值的分析
(2)K值与K/2值的应用
1.某品种榕树只依靠榕小蜂为其传粉,而这种榕小蜂也只依靠该品种榕树为其提供繁殖后代的场所和食物,某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该品种榕树之所以能吸引榕小蜂是因为该品种榕树的隐头花絮能分泌4-甲基苯甲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榕小蜂与该品种榕树的种间关系为寄生
B.该品种榕树依靠化学信息吸引榕小蜂
C.榕树开花季节,榕小蜂的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D.有隐头花絮的植物都能分泌4-甲基苯甲醚
2.研究人员在某湖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且距离较远的甲、乙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属于同一个种群
B.对两岛社鼠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样方法
C.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数量下降影响因素相同
D.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3.下列有关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物种间的竞争对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
C.退耕还林、还草属于初生演替
D.群落的演替一般具有方向性
1.【答案】B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该品种榕树与榕小蜂彼此之间在“帮助”对方的同时也能获得“好处”,可见该品种榕树与榕小蜂的种间关系应为互利共生,A错误;4-甲基苯甲醚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只有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才能呈“J”型曲线增长,C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只能得到该品种榕树能分泌4-甲基苯甲醚,而其他隐头花絮植物是否能分泌4-甲基苯甲醚不能确定,D错误。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即丰富度,A正确。物种间出现竞争,竞争的结果往往是生态位发生分化,出现物种性状替代和特化,很多物种可共存,从而使群落结构趋于复杂化,同时种间竞争可能会排斥其他物种,使群落结构简单化,因此物种间的竞争对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B正确。由于原来存在生物,所以退耕还林、还草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一般具有方向性,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