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琵琶行并序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卖炭翁》为代表的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谏官,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琵琶行》。
说说你对白居易的了解……2.解题 关于歌、行:
歌、行是古代歌曲的两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铺陈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句式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3:读一读
(1)、听读(正字音)
(2)、自读(融感情)
(3)、品读(出个性)
(4)、齐读(展气势)
自学指导一:
4、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诗前小序写了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2)、用一句七言诗句简要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2.小序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1)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2)全文结构与内容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相诉苦身世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全诗脉络故事情节感情波澜明线(实)暗线(虚)月夜弹琵琶月夜听琵琶凄凉话身世同是天涯沦落人却坐促弦急闻声作叹息相逢何必曾相识翻作琵琶行歌女的身世诗人的感受满座皆掩泣两线交汇当堂训练
1.说说你喜欢《琵琶行》一诗中的哪些诗句?为什么?琵琶行并序 学习目标:
1、探究诗歌描写音乐的高妙
艺术手法
自学指导一:
1、文章有几次关于琵琶女弹奏的描写?
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写出了乐声的什么特征?其艺术效果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一闻琵琶邀相见 再闻琵琶诉沦落 三闻琵琶青衫湿 第一次:一闻琵琶邀相见
(侧面烘托音乐之美,琴技之高。)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醉不成欢惨将别。 景中含情,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时出现美妙的音乐。 (用悲伤感情铺垫)(用悲凉环境铺垫)(暗写)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听见琵琶声的呢?第二次 :再闻琵琶诉沦落 (明写详写)2、讨论: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音乐?写出了乐声的什么特征?达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粗重深沉细腻柔美婉转流畅低沉抑郁激越高亢气势雄壮戛然而止将 抽 象 的 音 乐 变 为 可 感 的 形 象圆润清脆 比 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水浆迸 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音乐旋律舒缓流畅——逐渐沉咽
——间歇停顿——
雄壮激越——强音收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嘈嘈切切错杂弹叠 词Jiān guānYōu yè叠韵双声联绵词 更加形象生动,使诗歌语言有音乐的悦耳动听,即为韵律美。
(2)、巧用叠词及叠韵词(3)、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来表现。试从二段中找出的句子,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动作神态。 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准备动作,说明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看出她技艺的娴熟。轻拢慢捻抹复挑弹奏的动作曲终收拨当心画弹奏的结尾动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有什么好处?
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4)景物的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
2、“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总结高超的音乐描写:
①运用比喻描写音乐(以声写声,以形写声)。
②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③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乐。
④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
第三次 重闻琵琶青衫湿(明写略写)诗句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以情演曲
琵琶女 诗 人
以情绘声
3、琵琶女的演奏为何如此动人?找出体现琵琶女感情的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诗歌中的琵琶女是个怎样的人?有什么遭遇?
2、“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形
象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1)琵琶女出场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答: 矛盾、含羞。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门前冷落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 2、琵琶女的命运怎样?对比手法(1)表层原因:
弟走从军
阿姨身亡
年长色衰
(2)深层原因:
小人物的社会地位低下
3、琵琶女前后两种命运处境的转变原因是什么?各抒己见: 有人指责说琵琶女是个留恋灯红酒绿、奢靡生活的风尘女子,不值得同情;还有人认为她宁愿为娼而不愿为人妻,和丈夫离别一个月就耐不住寂寞,没有什么值得怜悯的,对此,你有何看法?琵琶女的追述欢乐、奢华的歌妓生涯,不是留恋已逝去的岁月。从今与昔的强烈对比中,从切身的体验中,她认识到,当年那些慷慨抛掷缠头的纨袴阔少们,全是一些不懂音乐,不懂艺术,更不懂感情的花花公子。他们只不过是欣赏她的色相,当成玩物,致使她落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琵琶女的回忆充满着苦涩。琵琶女嫁作商人妇没有摆脱被当作玩物的命运,况且商人重利轻别,在这荒江月夜之下,琵琶女孤苦无依,独守空船,回首往事,不胜悲哀。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白居易自叹谪居苦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名满京都的艺人才华横溢的诗人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忧愁暗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1) 琵琶女形象1、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歌女形象。
2、晚景凄凉,满怀愤懑。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明确:(2)伤人,怜己 1、 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织一起,既有对琵琶女无限的同情,又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尽感叹与自伤。
2、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明确:诗歌主旨: 1、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
2、二者的遭遇批判了社会人对人才的压抑、及不容贤能的黑暗。
因为:古今异义词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明年: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老大: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颜色:古:容颜。今:色彩。当堂训练自言本是京城女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几 ,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数量,名词2.数: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话,名词字,名词说,动词3.语:琵琶声停欲语迟今夜闻君琵琶语为君翻作《琵琶行》写,创作,动词wéi替、给,介词wèi4.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说话,回答,动词曲,名词5.轻:轻拢慢捻哭泣,动词眼泪,名词6.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轻轻轻视,形容词作动词商人重利轻别离7.暗8.暂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寻声暗问弹者谁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暂时忽然悄悄地文言句式介宾短语后置;于,向介宾短语后置;于,在省略句,之,琵琶女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2.转徙于江湖间。3.使快弹数曲古诗《夜筝》很像《琵琶行》的一个缩本,后两句的内容与课文哪几句相近?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听颖师弹琴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请结合诗句,说出琴声的旋律特点。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耳鬓厮磨,窃窃私语。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又转成悠悠浮云依依柳絮无根无蒂,天地广阔高远随风飞扬。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忽见在众鸟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攀登却是那样的艰难,失势跌落下来一千丈还要多。可叹啊我空有耳朵一双,却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令人起坐在你的身旁。伸出手我突然阻止你继续弹奏,泪水滂滂早已打湿了我的衣裳。颖师你好功夫的确擅长弹琴,可是别再把冰与火填入我肝肠。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写出了弹琴者怎样的特点?
2.用自己的话,分别解释“客心洗流水”和“馀响入霜钟”的意思。
3.试分析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表达效果。弹琴时只是“一挥手”,简单平常,弹奏效果却是“如听万壑松”,这就形象地写出了弹琴者从容自如、技艺卓绝的特点。 诗人听着美妙的琴声,感觉就像有清澈的泉水从心缓缓流过,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音乐终止了,但余音袅袅,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久久不绝。暮色渐起,秋云转暗,琴声已经终止,而听者浑然不觉。作者用景色变化表现时间的推移,形象地突出了音乐的艺术魅力。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晴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高吭清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中。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皇帝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