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文档属性

名称 马说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8-07 15:3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基础性目标1、读懂文章,了解文中字、词、句、段的含义。
2、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4、掌握利用资料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教育性目标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2、体验自主学习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发展性目标1、培养创新精神。
2、激发个性化追求。 韩愈 (768-824)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和“文必己出”,提倡刚健质朴,言之有物的秦汉古文。
重要代表作:《原道》、
《原毁》、《师说》、《祭
十二郎文》等。
返回说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相关链接杂文 杂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的篇幅一般短小,立论鲜明,语言精炼又犀利,并且思辨性强,富有幽默讽刺性,大多采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形象地议论和说理,既有一定的文学性,又有较强的议论与说理性,因此有人又称它为文艺性政论文。其主要特点有:
1.从解剖具体事物入手,发掘出深刻的道理;
2.运用形象化的说理方法;
3.讽刺和幽默是杂文语言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
4.迅速对生活中的事作出反映。返回——故事篇《马说》伯乐相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么,伯乐和千里马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呢?原文返回疏通文义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通“饲”,喂
通“现”,显示
通“才”,才能
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吃,动词
饲 喂养,动词
即使
虽然
难道
其实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才能,能力
能够
用鞭子打
马鞭子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
字词解释: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执策而临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名词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只是
两马并驾
有时
面对
犹,尚且 一样
返回课文分析马 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返回说 千 里 马人 才伯 乐慧眼识才者食 马 者统 治 者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写作手法—托物寓意 这种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
具体形象之中。? 例如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 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嘲讽作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也也也(无限痛惜)(愤怒谴责)
(辛辣讽刺) 以“人才发展”为话题,结合
现今社会的状况及自己身边的情
况,试着从多个角度,谈谈你对
“人才发展”的看法。 方 皋 相 马
???? 伯乐年老,向秦穆公推荐九方皋相马。过了三个月
来复命。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回答说是“牝而黄”。穆
公派人去看,却是“牡而骊”,于是责备伯乐。伯乐说:
这正是九方皋会相马的证明,他注意的是马的风骨品性,
那些外表他已经不去留心了。见《列子·说符》、《淮南
子·道应训》。后以“牝牡骊黄”等指表面现象。基础性目标1、读懂文章,了解文中字、词、句、段的含义。
2、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4、掌握利用资料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教育性目标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2、体验自主学习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发展性目标1、培养创新精神。
2、激发个性化追求。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背诵课文
3、选择某种事物,尝试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