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一、复习: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凹透镜始终成一个 的 像
正立、缩小
虚
二、提问:
如果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或两个凸透镜组合在一起,那么透过透镜可看到一个怎样的像 ?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组合:
凸透镜和凸透镜的组合:
三、设计与探究
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注意观察透过两个透镜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在观察的过程中适当调节透镜之间的距离。(演示实验)
四、基本概念:
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
五
显微镜
近处物体经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于物镜的2倍焦距之外,此实像正好又落在目镜焦点之内, 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目镜是凸透镜,物镜也是凸透镜。载物台下的聚光镜包括,凹面镜,平面镜光线不充足时,用面镜的凹面镜,以增强光照.光线充足时,则用平面镜。
物镜焦距比较短,目镜焦距比较长
1、结构:
2、特点:
3、工作原理(显微镜工作原理.swf)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注:
(2)显微镜相对于被观察物体而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3)显微镜筒长D= f1 + f2
六、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
可分为三种:
开普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
反射式望远镜
(1)结构:目镜是凸透镜,物镜也是凸透镜
(2)特点:物镜焦距比较长,目镜焦距比较短
(3)工作原理:远处物体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实像正好又落在目镜焦点之内, 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开普勒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swf)
注:开普勒望远镜相对于被观察物体而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其实质是拉近了被观察物体。物镜和目镜的距离D= f1 + f2
2、伽利略望远镜
(1)结构: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2)特点: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后焦点重合
(3)工作原理:远处物体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实像正好又落在目镜焦点之外, 经过目镜相对于被观察物体而言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其实质是拉近了被观察物体。
注:物镜和目镜的距离D= f1 + f2 ( f2为负值)
3、反射式望远镜(望远镜.swf)
(1)结构:凸透镜(目镜)、
凹面镜,平面镜
(2)工作原理:利用很大的凹面镜作反射面,从遥远的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向焦点会聚,这些光线在成像之前被一小平面镜反射到旁侧的目镜上形成了实像。
视角的定义:被视物体对眼睛光心所张的角,即从物体两端向眼睛的光心0所引两条直线间夹角,这个角就是视角。
七、视角
我们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同一物体离我们远时非常小,近时非常大。例如天的飞的飞机,在空中时我们感觉它同一只大鸟相仿,降落后却很大。为什么呢?原来是视觉的原因,一个物体能不能被看清楚,跟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的大小有关。
视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决定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物体越大或离眼睛越近,视角变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也越大,人对物体的感觉也就越大。
小 结
1、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2、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的联系和区别
3、视角及其决定因素
1、把开普勒望远镜从观察处景物改变为观察近处景物时,已经改变和需要
改变的是( )
A物镜的像距,目镜的物距 B物镜的物距和像距
C物镜和目镜的焦距 D物镜的物距和像距,目镜的物距和像距
2、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都有目镜和物镜,且目镜和物镜都为透镜
B望远镜看到的都是物体的虚像,都是倒立的
C望远镜的目镜都是凸透镜
D望远镜都是把被观测物体拉近了
D
D
3、有关视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离观察者距离相等的两个物体,大物体产生的视角大,我们看到大的物体真的大
B当观察者视角增大时,所观察的物体的大小也随之增大 C当观察者的视角增大时,被观察物体成在视网膜上的像也增大 D两物体对人眼的视角相同,我们看到的两个物体大小不一定相等
4、望远镜的作用是( )
A、把近处的物体放大 B、把远处的物体放大
C、把细小物体放大 D、把远处物体拉近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