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2017-2018年人教版部编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几代领导人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2、掌握“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3、了解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4、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自学提纲】和平方式和平统一三不一个中国江泽民九二共识三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的由来历史上台湾与祖国“三离两回”郑成功
收复台湾抗日战争胜
利,光复台湾国共内战,国
民党败退台湾…… 1.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 (1)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台湾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或方针? 毛泽东:提出要解放台湾,后来又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1979年开始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籍华裔学者杨力宇时进一步申述,台湾和大陆可以实行两种社会制度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3.“九二共识”由哪两个团体达成?其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团体:“海基会”和“海协会”。 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0年,台湾“海基会 ”成立,会长辜振甫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 ”,会长汪道涵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十八大首次将“九二共识”纳入我们党代会的报告,明确指出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汪辜会谈
①时间:1993年。
②地点:新加坡
③人物: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
④内容: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李登辉 海峡两岸统一的道路上还有哪些障碍?1、1990.9李登辉声称“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2、1994.4李登辉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
3、1999.7李登辉提出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国与国”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
2002.8陈水扁首次明确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民进党自2000年上台以来,一直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台湾当局“去中国化”的图谋不断扩展。 台湾当局拒绝北京奥运圣火入台,创下奥运史上拒绝奥运圣火入境的首例 台湾从法国订购的护卫舰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同外国反华势力勾结起来搞”台独”。海峡两岸统一的道路上
还有哪些障碍?
1、台独势力的阻挠
2、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台湾民众的心声我们期盼着……明确提出解放台湾和平解放 “和为上计”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八项主张2005年3月四点意见2005.3.14《反分裂国家法》毛泽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胡锦涛关于台湾的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 决不放弃。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决不改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决不妥协。习近平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讲话
2016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发表了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讲话。
他说,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他还强调,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我们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让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 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表现? 原因: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表现:(1)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3)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日益密切的交往】经济交流日益密切的交往经济合作
1992年至1995年达560多亿美元,
截至2005年底4957亿文化交流两岸帆船友谊赛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圆圆”去台湾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胡锦涛会见连战习马会【疑难探究】【知识小结】 【课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某教师在讲授“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设计了下面的板书。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 和平共处 B. “求同存异”
C. 平等互利 D. “一国两制”D
2. 小明班上有位同学自我介绍:“我的祖先曾驱逐过荷兰殖民者,抗击过日本的侵略,经历了与亲人的离别。我现在盼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位同学来自( )
A. 台湾 B. 西藏
C. 香港 D. 澳门A3. 2016年8月2日,台湾某网络报刊发文章说,蔡英文自始否定“九二共识”,反而要求大陆要尊重她所代表的台湾新民意。回顾历史,“九二共识”后,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A. 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 国家领导人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C. 汪辜会谈
D.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4. “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合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 )
A.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B. 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
C.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 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武力的方式
5.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 )
A. 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 海协会、海基会的沟通
C. 两岸“三通”的扩大 D. 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CA6.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 战争解决 B. “三不”政策
C. 民族区域自治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7. 香港《大公报》2015年11月8日刊发题为《“习马会”对两岸未来发出最强音》的社论。这里的“最强音”指的是( )
A. 统一趋势 B. 分裂趋势
C. 相斥趋势 D. 维持现状DA8. 台湾地区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①③B9. 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这表达了两岸领导人( )
A. 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意愿
B. 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意愿
C. 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意愿
D. 打破两岸长期相互隔绝状态的意愿
C10.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 实现直接“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11.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同胞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台湾地区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汪辜会谈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 ④⑤①③②
B. ④⑤③②①
C. ⑤④①②③
D. ⑤④③①②C二、材料解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写于1962年 材料二 材料三海峡两岸历年贸易统计表
(单位:亿美元)贸易额年代1978年15.16178.8305.31047.10.461987年1995年2000年2008年 (1)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祖国统一大业问题。
不同点: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则属于外交问题。 (2)根据所学知识,你觉得材料二中的宣传画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对台方针? 宣传画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台方针。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迅速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都是炎黄子孙、血脉相连;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4)当前,阻挠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当代中学生应当作出哪些贡献? 因素:一是“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二是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和破坏。
贡献: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谴责“台独”行径,坚决同“台独”分子作斗争;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强大和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