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25 16:2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初三历史 2018.0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2.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答题卷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白银4.5亿两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2.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北伐战争
4.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都是伪经,因此反对“恪守祖训”。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入西方理论 C.倡导维新变法 D.颠覆孔孟学说
5. 1905年《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6.“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追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 2017年4月,“三个90周年系列发布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拉开了新一轮追寻红色记忆活动的序幕。“三个90周年”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南昌起义 ②辛亥革命 ③秋收起义 ④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电影《1492征服天堂》的描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对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材料中的“你”是指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某文件颁布后,英国国王的誓词也发生了变化(如右图),该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典》
10.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文中说:“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苦。”这一说法
A.肯定了华盛顿对美国的历史贡献 B.否定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C.很客观,没有一点主观性 D.很主观,无丝毫历史依据
11.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
A.机械力取代自然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C.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 D.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12.“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这段话表明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维护宪法权威
C.建立世界霸权 D.维护国家统一
1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俄国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的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这一弱点是
A.沙皇的残暴统治 B.农奴制度
C.对外战争失利 D.气候寒冷
14.陈独秀说:“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里的“协约国”不包括
A.英国 B.意大利
C.法国 D.奥匈帝国
15.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A.一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 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
C.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D.日本推行独霸世界政策
16.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英国对德实行“绥靖政策” B.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17. 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巴顿将军提到的“海岸登陆”的地点是
A.敦刻尔克 B.斯大林格勒
C.诺曼底 D.中途岛
18.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反映了
A.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C.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9.发展中国家组装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作为个案,它可以说明全球化时代
A.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不平衡 B.发展中国家并未从中受益
C.应大力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 D.高科技产业前景堪忧
20. 2017年12月,一批珍贵的俄罗斯名画亮相上海博物馆,其中一幅近代
名人肖像画让人驻足流连(如右图)。这位名人的代表作是
A.《物种起源》
B.《英雄交响曲》
C.《战争与和平》
D.《向日葵》
二、判断题:在答题卷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了“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的诗句,这句诗赞颂了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22.“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解放战争中,北平的解放正体现了这一策略。
23. 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这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
24. 1872年建成的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是日本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这条铁路的修建与明治维新时期“文明开化”的政策直接相关。
25.《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条款是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26.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美国公开干涉别国内政,它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新文化运动中, (人名)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 的胜利》,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8.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慕的名人: (人名)“成于战争,败于战争”,
在滑铁卢战役中惨败,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人名)实施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
29.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如下图)。使人类实现“蓝天飞翔”之梦的重要发明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的广泛使用。
四、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 (6分)反侵略、求民主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的国歌歌词:“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二:“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
—芮恩斯《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1913~1919》
材料三: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在这里,亡国论者与悲观主义者喃喃发出其“抗战必亡”、“再战必亡”的胡说。我们相反,我们要根据十五个月经验中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向全党全国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与我们战争的长处与短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克服自己的短处与不利条件,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毛泽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杭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1938年10月)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中“旧邦新造”的历史含义。(2分)
(2)材料二中“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对“这场运动”进行评价。(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五个月经验”中最主要的经验。毛泽东所说的“最后胜利”有何深远影响?(2分)
31. (6分)社会土义运动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创造了一个时代。在以它为标志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斯大林
材料二: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它”指的是哪一纲领性文件,“科学理论”的名称是什么?(2分)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1,图2所代表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2分)
(3)材料三中“列宁的思路”集中反映在哪一重要政策中?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的思路”
好在哪里。(2分)
32. (6分)欧洲文明历史悠久,它的发展跌宕起伏,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不仅如此,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只有走联合之路。于是,从经济上的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英国虽然加入了欧盟,却与之始终保持着若即若
离的关系。由于各种利益分歧明显,2016年6月英国开始
“脱离欧盟”的全体公民投票表决,并获得通过;2017年2月,
英国议会批准“脱欧”法案;2017年3月,英国首相特雷莎·
梅致函欧盟,正式开启英国“脱欧”程序(右面示意图)。
—摘编自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与图1相比,图2闪耀着哪种思想的光辉?与图3相比,图4白色区域的变化主要和哪一事件有关?(2分)
(2)材料二中的“东西两大势力范围”所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促使西欧启动联合进程的主要因素。(3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处理和欧洲大陆关系的根本出发点。(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