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整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整章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8-03-12 13: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
【教学目标】
情感:采用直观手段丰富感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认知: 1.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
【教学方法】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
【教学用具】两只气球、形变演示仪
【课时按排】1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说明
一:新课引入活动:两名学生用力抬起讲桌。问手臂肌肉有何感觉 讲述:最初人类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紧张得来的。那么力是什么呢? 参与 引入
二:新课教学提问:日常生活中力的现象很多,大家能举出几个来吗?设问:力是什么呢?分析:作用 物体 物体提问:⒈左边方框中的内容可用什么名词概括?⒉右边方框中的内容可用什么名词概括?⒊中间方框中的动词可用什么词语概括?板书: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问:⒈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能发生力的作用吗?⒉力的概念中提到两个物体,如何进行区别呢?练习: 指出下列力的现象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手拉弹簧 头顶球 物体自由下落演示:⒈两只气球相互挤压而变形。⒉手拍桌子,手会痛。板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题: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为什么 说明:在作受力分析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什么。设问: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演示:用力捏瓶,观察瓶是否形变?提问:罗纳尔多罚点球时,足球状态有何变化?当他罚角球时足球方向怎么变化?板书: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①运动状态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②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下面几种情况:a.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b.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c.物体运动由慢变为快。d.物体运动由快变化为慢。e.物体改变运动方向,物体的运动情况属于上面的任何一种,则它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③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举例思考回答思考回答听讲回答回答观察体验填写方框讨论阅读听讲 从生活走进物理实例—分析——概括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形成概念进一步认识力加深认识力的概念向科学家学习
三:新课反馈1.关于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只要有一个物体,就可能产生力的作用2.从深井中提起水桶时,会感到手受到一个向下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 地球 B. 水桶 C. 绳子 D.手3.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汽车启动时,从静止变为运动B.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的气球C.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D.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 作题 巩固知识
四:新课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作业1:1-2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力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可使物体发生形变
作用效果
力 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教学目标】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
技能:会做力的图示
认知:1.理解力的三要素。2.知道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教学重点】力的图示
【教学难点】规范性作力的图示
【教学方法】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
【教学用具】弹簧
【课时按排】1课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目的说明
一:新课引入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过渡) 回答 引入
二:新课教学演示:1.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2.用相同的力拉压弹簧。3.推门小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板书: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讨论:比较力的作用效果:“扳手拧螺母”板书:力的单位---牛顿(N)长期以来,力的单位有多种,很不统一,如:斤,磅,公斤,千克力等等,这样不利于各国间的文化科技的交流,直到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后才趋于统一。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为纪念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那么1牛的力到底有多大呢?人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牛(请同学们回去后实际做一做,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克)。手托物理课本的力大约是3牛。(同学们亲自体验一下)介绍:科学家牛顿过渡:如何把一个力完整地表达出来呢?板书:力的图示---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作用点――线段起点方 向――箭头指向大 小――线段长度看图:说出木箱受到的拉力的三要素。

作图:如图所示,用33牛的沿水平方向成40角向右上方拉车,画出拉力的图示。分析:画力的图示的步骤:确定受力的物体,画力的作用点。根据力的大小选择并画出适当的标度。根据确定的标度用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方向要根据力的方向确定。在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将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线段末端。练习:1.沿水平方向向右推小车的力60牛。作出力的图示。2.沿斜面向上拉小车的力为100牛。作出力的图示。过渡: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如果只要表明物体受力的大致情况,可画力的示意图。提问:什么是力的示意图?它与力的图示有何区别? 观察总结回答举例笔记回答听看听讲作图讨论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应用能力知道力的图示培养表达能力示范学会画力的图示反复练习
三:新课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在物理学中,用图来表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具有直观、简单、明了等优点,因此,物理学习中,学会识图和作图是重要一环,应该重视。 听讲
四:布置作业作业2:1-2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1.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 力的单位---牛顿(N)
3. 力的示意图: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情感: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
技能: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认知:知道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方法】以操作为主的综合启发式
【教学用具】弹簧测力计
【课时按排】1课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目的说明
一:新课引入提问:1.什么是力 2.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回答 复习
二:新课教学P83,如图5-14所示,再用一根橡皮筋和一个弹簧做现场示范进一步说明。板书: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会产生一个力称为弹力演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板书:弹簧测力计⒈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⒉结构:提问:①指针的作用是什么?②刻度板上的数字表示什么?③刻度是否均匀?④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分别多大?⒊使用:⑴测量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即较零。⑵要明确秤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⑶实际测量力时,要使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的大小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①较零②手拉挂钩,体验1N拉力的感觉。③测狭长纸条所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④测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 观察勾画观察实物回答阅读操作 明确原理培养观察能力学会使用示范培养动手能力
三:新课小结 (略)
四:布置作业作业3:1-2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教学目标】 情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技能: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认知: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教学方法】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
【教学用具】弹簧秤、钩码、重垂线
【课时按排】1课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目的说明
一:新课引入提问:1.什么是力 2.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3.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设问: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总是落向地面 回答 温故知新引入
二:新课教学板书:重力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施力物体:地球过渡:下面我们从力的三要素来研究重力。板书:2.大小(物重)提问:怎样测量物重?实验: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结论:物重与质量成正比,比值约等于9.8N/㎏。研究对象钩码只数质量m(㎏)物重G(N)物重与质量的比值g(N/㎏)钩码1234公式:或说明:,其物理意义:1㎏质量的物体重为9.8N。练习:1.质量为2㎏的物体所受重力是 N。 2.重9.8N的物体质量是 ㎏。演示:1.挂钩码的细线 2.重垂线板书:方向---竖直向下板画:(判断)
试一试:用重垂线检查桌腿是否竖直。板书: 作用点---重心 物体受到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重力作用点,即物体重心。演示: 利用悬挂法找重心练习: 有一个质量为2㎏的小球,用细绳挂在竖直的墙壁上。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到的重力的图示。
勾画回答操作--记录--分析观察回答试一试观察作题 形成初步概念猜测---探究---结论培养探究精神掌握公式明确方向培养应用能力形成完整的概念反馈
三:新课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作业4:1-4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1、 重力: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
2、 重力的大小:
3、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学目标】情感: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认知:1.知道摩擦的种类。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知道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静摩擦
【教学方法】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
【教学用具】直尺、“筷子提米”装置
【课时按排】1课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目的说明
一:新课引入设问:新鞋鞋底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沾油的手很难将杯子拿起。这是为什么? 思考 引入
二:新课教学板书:1.摩擦种类实验:手压桌面滑动板书:滑动摩擦演示:“筷子提米”板书:静摩擦演示:运动的小车板书:滚动摩擦练习:指出摩擦种类1.钢笔写字;2.圆珠笔写字;3.走路;4.铅笔搅搅铅笔板书:2.滑动摩擦力提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1.手轻压、重压桌面滑动,感觉是否一样 2.手分别在光滑、粗糙桌面上滑动,感觉是否一样 板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指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仅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板书: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过渡:摩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板书:应用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的方法:①用滚动代替滑动;②减大压力或给接触表面加润滑剂;③使接触面分离如:气垫、磁悬浮等。讨论:自行车上哪些部件要增大摩擦 哪些要减小摩擦 这些部件分别用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摩擦 体验举例观察观察回答勾画讨论体验填写讨论讨论讨论 能区分三种常见摩擦反馈培养动手能力明确影响因素培养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三:新课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作业5:1、3
【板书设计】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2、 滑动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
3、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4、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熊猫



攀吊


弹簧
竹枝
小球
足球
指针
刻度板
弹簧
1、 弹力: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 了解量程
2、 明确分度值
3、 校零
4、 测力时,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工作原理: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
二、弹簧测力计
结构:刻度盘、弹簧、指针
共10页—第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