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

文档属性

名称 压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8-05-19 18: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解读课本图13.1-1、13.1-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4、解读课本图13.1-4、13.1-5、13.1-6的内容,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5、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等基本知识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压强知识的应用。
难点 压强的概念、压强知识的应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师 橡皮泥、木条、(宽、窄各一)、弹簧测力计、钩码、砖块、外形相同的木块、铁块、自制课件;布置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增大和减小的压强的实例。
生 准备一枝削过的铅笔;测量自己鞋底的面积;收集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实例。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讲述:人从皑皑白雪上走过,背后会留下脚印一串串;跳水运动员用力向下踏跳板,跳板会向下弯曲;用力向墙壁按图钉,图钉会将墙壁压出小孔。提出问题:人对地面、运动员对跳板、图钉对墙壁有力的作用吗?仔细分析这些力,看它们的方向和作用效果有哪些共性?2、组织学生讨论,并得出压力的概念。3、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阅读本图13.1-1和图13.1-2,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从而引入新课学习。 1、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回味老师提出的背景材料,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人对地面、运动员对跳板、图钉对墙壁有力的作用;它们的方向与物体表面垂直,它们的作用使物体发生了形变。2、归纳得出: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3、阅读教材,比较两幅图片,形成鲜明对比,深入思考原因,大胆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提供背景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进行新课。
一、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让学生用两根手指卡住只有一端削过的铅笔,用力挤压,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并猜想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将学生的猜想写在黑板上。2、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严密的实验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在此过程中,确定统一实验方法:在受力面积相同时,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在压力大小相同的、时,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使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有意识地学习科学研究方法。随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选取器材,进行科学探究。3、提出问题:(1)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得出压强的概念。(2)指出: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3)压强的计算方式:P=F/S。压强的单位:N/m2,专用名称帕斯卡,简称卡,符号Pa。1 N/m2=1Pa。指出:帕斯卡是很小的单位,一粒西瓜籽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20Pa。4、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提出问题:某人质量为60kg,每只脚接触的面积约为200cm2,则此人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进一步提出问题:(2)要使该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迅速增大一倍,他该怎么办?为什么? 1、动手亲身体验,归纳为:铅笔两端对手指的压力大小相同,笔尖处比笔尾处手疼,如果越用力卡,手指越疼。提出猜想: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2、分组积极讨论,在班上交流,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探究方案,选择器材,进行探究,并归纳出:在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也就是说,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3、回答:(1)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领会压强的概念。(3)从以下两方面学习该物理公式。A、来源(定义式)。B、公式中字母代表的物理量: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C、该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F—牛顿(N);S—平方米(m2);P—帕斯卡(Pa)[牛/米2(N/m2)]。D、该公式的变形式:由P=F/S得F=SP S=F/P4、阅读题目、提取信息后,根据所学知识整理出解题过程:(1)解:该人静止地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压力等于他的重量。F=G=mg=60kg×10N/kg=600NS=2×200cm2=4×10-2m2P=F/S=600N÷4×10-2m2=1.5×10Pa(2)回答:抬起一只脚;因为这样他对地面的压力没变,而受力面积减小一倍,所以压强和会增大一倍。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学习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等知识。
二、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办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常根据需要来增大或减小压强,那么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是什么?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讨论。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8页,图13.1-4,并提出问题:这三幅图中,人们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分别通过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3、提出问题: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为了增大或减小压强的?4、出示一块砖,告诉学生砖可以平放、侧放、竖放,提出问题:哪种放法对桌面的压强最大,为什么? 1、分组讨论以后,归纳得出: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2、仔细阅读课本后回答:推土机和铁轨是为了减小压强,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斧头是为了增大压强,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3、讨论后举出实例,并说明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4、回答:砖竖放对桌面的压强最大,因为三种放法下砖对桌面的压力相等,而竖放时受力面积最小,所以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研究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办法。
(三)练习:
(四)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难点在哪里?你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学生思考并回答。
(五)板书设计:
一、压强1、认识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受力面积大小有关3、压强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计算公式:P=F/S单位:N/m2,帕斯卡(帕),符号Pa4、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和实例
(六)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第题。
课后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