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6 13:1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古诗词形象鉴赏——人物形象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要求考点阐释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①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课本回顾1、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常见提问方式: 变式提问: 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规范答题步骤(1)概括形象特点;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
(2005年全国卷)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驿站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想得...还应…”说明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要点二)全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要点三)【试做高考题】①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或细节描写等,概括形象特征。
②通用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③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情感进行分析。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
方法积累【典型例题】 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形象特点
结合诗句形象的意义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答案示例】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 徐渭(明代),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参考答案】
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以及怀才不遇的怅惘之情。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人物形象分析答案构成:形象的总体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鹧 鸪 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②银胡革录③ ,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 ①襜:短衣。②娖(绰):整理。③银胡革录:银色的箭袋,这里指箭。④金仆姑:箭。【参考答案】
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
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2008湖北卷)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 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参考答案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0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参考答案
? 这种说法有道理。 ??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 ?? 这种说法不确切。 ??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事后的世态炎凉。观点一:(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回顾小结】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贫女???
(唐)秦韬玉
???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课堂示例1她是一位勤劳能干,女红精巧但内心痛苦的贫家姑娘形象。她风流自赏、操守高尚,待嫁之年因无人做媒而亲事茫茫,只得年复一年、为别人做嫁衣。
寓意:流露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抑郁惆怅之感。 简要分析诗中“贫女”的形象和寓意。三、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①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或细节描写等,概括形象特征。
②通用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③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情感进行分析。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
方法积累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是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例①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练一练例②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全诗塑造了一个对黑暗现实不满、倔强、孤傲、清高的诗人形象。“众鸟”和“孤云”隐喻随波逐流的世人俗流,与诗人的岿然“独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以敬亭山的雄伟壮丽与众鸟的喧嚣渺小、孤云的轻浮相比,更显出诗人人格的高洁、伟岸,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 练一练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巩固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夜入吴:夜晚秋雨入镇江。镇江属吴地,故说“夜入吴”。平明:天刚亮。
背景:王昌龄曾数次遭贬,此时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 巩固练习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①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②“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想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这怎么能不悲伤叫人落泪呢?③诗歌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燕国遗迹,燕昭王曾在上面招纳贤士 简析诗中所塑造的形象:巩固练习2、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作业二:诗词赏析1、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被贬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报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想逐步增加。此诗托物言志,以泉自比,塑造了一位自由闲适,直率不羁,顺应自然,主张无为的隐士形象。
谢谢指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