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作文审题训练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许多人就像“垃圾”车,他们装满了““垃圾””四处奔跑,充满懊恼、愤怒、失望的情绪,随着”垃圾”越堆越高,他们就需要找地方倾倒、释放出来。如果你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把”垃圾”一股脑儿倾倒在你身上。所以,有人想要这么做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收下。你只要微笑,挥挥手,祝他们好运,然后,继续走你的路。 对于这些倾倒”垃圾”的人,在中国简称他们为”垃圾”人。
面对”垃圾”人,你该怎样选择?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过程:(引、议、联、思、结)
1.垃圾人的特征
2.垃圾人产生的原因
3.垃圾人的危害
4.对待垃圾人的态度
5.深层思考,如何改变和减少垃圾人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前,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及公众号等平台,“痛感新闻”扑面而来。
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除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00元学费后以及骤停离世……
有人说,这些新闻,会让我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也有人说,正是这些新闻,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人说,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应该淡定面对才是。
面对“痛感新闻”,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考过程:
应运而生
?
利弊原则
?
?
解决用度
三个人的精神实质抓的不准,第一个是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第二个是工匠精神, 第三个是勇于实践的精神
从乡愁的变化看中国的发展
?
有人说,乡愁是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是亘古不变的一生情愫;也有人说,乡愁是变幻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乡愁,七十年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八十年代来海外学子的乡愁,中国城镇化三十年来百姓的乡愁各不相同;而我想说,变化的乡愁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了中国的飞速发展。
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既看到了台湾同胞的对祖国的思乡情切,也看到了祖国当年的贫穷与落后。那个年代台胞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七十年代的祖国,积贫积弱,宛如刚刚站起来的一个婴儿,又误入了“文革”的迷途,在漆黑的发展道路上艰难的摸索。因为贫穷与落后,那湾窄窄的海峡变得那么的宽阔,小小的邮票,难以到达海峡彼岸的母亲那头;也因为贫穷与落后,中国在国际上未有应有的大国地位,为数不多的留学生在国外也没有自信和尊严。
穷则思变,自强不息的祖国在改革开放中奋发图强。海外留学生的乡愁看到中国富起来了。八十年代来,自费留学成为出国留学生的主力,此后三十年,留学人数越来越多,这说明人民富裕了,人们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追求,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国家的富强给出国留学的学子们更多的底气:这是走得出国门,回得了故乡的底气;是在异国他乡有祖国做后盾的底气。乡愁是中国人在日本东京开的兰州拉面店的自信,是纽约广场上打太极拳的自信,是慕尼黑街头摆起豆腐花小摊的自信,是对祖国飞速发展的认可。 国家的飞速发展,伴随的是乡村的城镇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愁看到了祖国的富强历程,也见证了百姓的乡土情怀。三十年的城镇化让许多农村地带旧貌换新颜,老百姓居住环境改善了,生活富裕了,交通便利了,享受到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然而,家乡如同生养我们的母亲,富裕的今天我们依然会怀念母亲粗茶淡饭把我们养大的日子。城镇化后的乡愁也看到了百姓的乡土情怀:渴望身在故乡而不失去故乡,渴望城市生活里依然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愁的变化,正是祖国从贫穷到富强的日新月异;其实,乡愁也未变,未变的是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8年4月,正式命名,1946年停办。8年之中,共有3000多名学生毕业,其中2人获得诺贝尔奖,8人成为两弹一星元勋、100人成为两院院士……成才率之高,让人惊叹。
有人总结了联大的精神:家国情怀、社会承担、学术抱负、远大志向、乐观心态,坚毅性格。
在西南联大80周年校庆之际,你所在的班级将以“发扬西南联大精神,做新时代中学生”为主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要求:选择上面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写作提示:
应全面理解西南联的精神的内涵,西南联大六种精神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国家社会意识方面,一类为个人的理想抱负方面,一类为性格、品质方面。构思时,跨类选择有利于全面把握联大精神。所选关键词不兼类者,原则上不纳入一类作文评分。
立意行文应紧扣班会的主题内容,将西南联大精神与新时代中学生成长相联系,并注意发言稿的对象。
所选关键词要形成有机的联系,缺乏联系者原则上不纳入一类文评分。?
时评类作文说理方法万能模板举例?
?
说理方法(即是“论证角度和方法”):
原因分析法、假设分析法、
背景分析(联系现实)法、辩证分析法、
比较(对比)分析法、让步分析法、
批驳分析法(注意思考感受在例文中如何体现和表达,例文中划线的词语和句子可以作为模板)?
原因分析法模板:
1、从最浅层的方面看……从深层来看(……行为背后,更体现了)……从本源(本质)上看……
2、……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
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二是……?
让步分析法模板:
1、诚然,……但是……
2、或许,……但是……
3、的确,……但是……
4、固然……但是……
5、不可否认,……然而……?
?
假设分析法模板:
1、假如……
2、如果……致使……反而会沦为世人的笑柄。?
比较(对比)分析法模板:
1、与……话题略有不同的是……
2、……相反……
3、从短期效果看……从长远利益看……辩证分析法模板:
1、唯物辩证法认为,想问题办事情不可片面,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4、道德的底线就是法律条文,法律的要义就是提升道德的境界。背景分析(联系现实)法:
1、无独有偶,……
2、网上热议的话题……
3、这本不是一件大事,却引发了舆论关注,可见,这件小事也击中了人们心中的痛点。……
4、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置不议,前段时间社会热议的(这些年一直争论不休的)……?
?
批驳分析法(确立假想敌)模板:
1、或许有人会认为……
2、有网友称……
3、有人会说……
?
名校生饮酒而亡,畸形的“酒桌文化”害了他
2017-09-13 20:27
6月19日,在一所不知名的小酒吧中,广东某985大学大一学生王耀栋,死在了一片“加油”声中。他死于酒精中毒,死前,他连续喝下了6杯混合了多种烈酒的“特调鸡尾酒”,总饮酒量1800毫升。当时,酒吧推出了一项“3分钟内喝掉6杯酒则消费免单”的特殊活动,和朋友们在一起的王耀栋,在一片喝彩声中欣然加入了“致命挑战”。
有人认为:是酒吧害死了王耀栋,他们不该开展如此夸张的饮酒免单活动;也有人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王耀栋不自量力,只能自己承担一切后果;还有人说:王耀栋的朋友们不够关心他;更有人说:那些给王耀栋“加油喝彩”的看客让这个不胜酒力的年轻人下不来台,他们才是事件真正的元凶。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都没有触及问题实质。没错,酒吧、他自己、他的朋友和周围的看客,都对王耀栋的死负有责任,只要其中一个条件不成立,悲剧就不会发生。但是,涉事各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坏的选项。面对这种情况,把责任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无法还原整个事件的逻辑。害死王耀栋的凶手,不是哪个具体的人,而是畸形的酒桌文化。
酒文化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然而,事物总有两面,不那么美好的“酒桌文化”也大肆流行了起来。在酒桌文化的语境里,酒不是用来品鉴、享受的,而成了一种让人们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证明“诚意与胆量”的工具。你越是能喝、越是敢喝,就越能受到“酒桌文化”的褒奖与赞美。不顾健康与理智的狂饮,成了“勇气和面子”的象征。王耀栋身亡的酒吧之所以会推出这种“饮酒免单”的活动,王耀栋之所以会“自认英勇”地站出来,周围的人之所以会加油喝彩,背后都有这种酒桌文化作祟。
王耀栋不是第一个死在酒桌前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我国都有超过10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在这份“死亡名单”上,不仅有王耀栋这样的年轻人,也有正值盛年的中年人,本应颐养天年的老人。害人的“酒桌文化”超越了年龄的界限,也超越了职业、身份、地位的界限,从无业游民到富商巨贾,从知识分子到政府官员……酒桌面前,“众生平等”,谁也无法逃脱。
王耀栋之死并不偶然,只要畸形的“酒桌文化”继续流行一天,就还会有新的受害者出现。在个案的视角上,我们可以把这些人的死归咎于他们自己或具体责任人,但在宏观层面,社会的不良风气才是让悲剧不断重演的根本原因。只有移风易俗,让社会认清畸形“酒桌文化”的危害,才能阻止下一个“王耀栋”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