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3.联系实际生活、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釆、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会写“首、釆、无”等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什么?哪个季节才会有呢?
2、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古诗,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正音。
2.学生自由古诗,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古诗,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2.出示带去掉拼音的词语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名读。
(3)学生齐读。
借助图片了解“浮萍”。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用“/”标出诗的停顿。
2.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全班齐读。
五、细读古诗,品味情趣
1、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4、讨论:从诗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
六、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首”“釆”。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首”“釆”。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七、布置作业
1.把《池上》背诵给别人听。
2.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课件14张PPT。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0课程导入0图片欣赏0唐 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0 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感知内容0认读生字 首 先 踪 迹 浮 萍 shǒu xiān zōng jì fú píng 0认读生字首 迹 踪 萍 浮 shǒu jì zōng píng fú0朗读古诗小娃/ 撑 /小 艇,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偷采/白/莲/回。 bù jiě cánɡ zōnɡjì不 解 /藏/ 踪迹,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浮 萍/一 道 /开。池 上0古诗学习 思考:图上画的是一个( )在( )中( )。
小孩荷塘采莲蓬0古诗妙解小娃 撑 小 艇,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偷采白 莲 回。 0古诗妙解bù jiě cánɡ zōnɡ jì不 解 藏 踪 迹,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浮 萍 一 道 开。解:知道,了解。
藏:隐藏。0古诗妙解 从古诗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天真、调皮、可爱的小娃。
思考:从诗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0生字学习点与撇短而小。上小下大,木的横位于横中线上。0作业布置把《池上》背诵给别人听。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