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词五首>>说课稿
实验中学 张洁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第一课时,.我的说课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六个方面.
1、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作为本册书中唯一的诗词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领略词的风格差异,掌握古诗词学习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本课共选录了五首词,从词风来看,可分为豪放与婉约两种,我准备授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五陵春》和《望江南》,打乱了教材编排顺序,把这两首放在一起来讲是因为按风格分类,便于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整体认识。
2.三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以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词有一定认识理解词牌名,知道词分上下两片对词有一定积累。但对于词风格的分类,词的一般学习方法,特别对于词的赏析没有系统认识。
三.重点难点
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诗词学习的一般方法,熟读成诵。难点是赏析词中的名句。
四、教学程序
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一、激情导入,二、|朗读理解,三、品味赏析,四、方法归纳,五、自主学习,六、拓展延伸。
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提起中华文化,我们就会想起唐诗宋词,它们犹如两朵奇葩,闪耀在文学的星空。而宋人在词坛上更是驰骋其才情和笔力,让宋词更加拖曳多姿,词风或豪放或婉约,让后人品之不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首宋词〈武陵春〉和〈望江南〉。导语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种文学的意境,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而导语中提的词的分类,是为本节课打下基础。
朗读理解这一环节设计有学生单独读,教师范读,齐读等几种读的方式。因为吟咏诵读是学习诗词的重要方法,可以让学生习得语感,领悟内容。
品味赏析
这一环节也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这两首词我只准备讲授武陵春,以武陵春为例我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词人是如何表现悉苦之情的?第二、“闻说”、“也拟”、“只恐”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第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妙在何处?这三个问题有一定的梯度,第一个问题是在对词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个问题让学生从细节描写上把握诗人如何抒情,让学生的理解由感性到具体。第二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基础上提出来,“那么这种情绪是否有变化?”让学生找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引导学生由句到字去品析,这样向学生森头赏析方法。第三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写愁诗句历来很多,让学生背出几个,比较这些诗句特点,从而这句词的特点。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梯度设计问题,易于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归纳
本节课我帮助学生归纳出了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即朗读、理解、赏析、积累。教是为了不教,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可以自己欣赏古诗词,所以在授课中给予一定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给学生打开更广阔的语文空间。
自主学习
在这一环节我特别出示这样的自学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理解——主要内容赏析——精彩字句 积累——背诵联想。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同时进一步强化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体现是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这一环节,还设计了学生展示成果,
五、板书设计
板书左侧为学法指导,这是这一节课的收获,板书出来,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便于作笔记,两首词的主旨及名句是学生重点,一目了然,设计简洁、优美。
学法指导
《武陵春》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朗读
理解
赏析
积累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望江南》思念 孤寂 忧愁
斜晖脉脉水悠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