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复习[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声复习[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6-09-10 23: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4张PPT。声现象复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人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条件声 现 象声音的产生 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由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决定的4、回声人耳听见回声的条件应用:回声测距、回声定位声音的接收1、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2、乐音音调 响度 音色3、噪声4、人类对声音的利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声现象 知识结构声音的产生专题一:关于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你能否根据生活现象和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在振 动声音的产生如何验证物体发声时振动?敲响音叉,缓慢移近并接触悬吊的乒乓球,看见乒乓球被弹开,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 声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专题二. 声音的传播议一议:哪些物质可以传播 声音?真空能否传声?试设计实验加以证明.事实证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说一说:想想做做  设计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5、声音传播的规律(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______回声声音的传播速度仔细观察此表,你还能找到声音传播的其它规律吗?5、声音传播的规律(4)、声音传播的快慢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传播越快。(5)、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固体>液体>气体
声现象 典型例题 例:如图1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
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
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
_______。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
面上去做,会什么现象?
解题关键: 物体振动
产生声音要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善于把不同的现象联系起来,推得正确的结论。 说明: 注重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实验的现象、原理和结论。思考:1、在上述实验中小球起什么作用?你有无其它方法? 答案:1、将音叉振动时的微小形变放大。 答案:只看到小球多次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2、人在月球上如何交流呢?在太空中漫步,你如何招呼同伴?通过打手势、无线电等方式真与假?知识链接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应以枪声还是白烟为准? 探究一:小明和小刚跟爸爸去钓鱼,他们来到湖边跑来跑去并大声谈笑.爸爸说”你们俩把鱼儿吓跑了,我们怎么钓呀?”鱼儿是怎样被吓跑的呢?
小明猜想:鱼儿离人较近,可能是被人的吵闹声吓跑了”
小刚猜想:可能是被晃动的人影吓跑了.
请你针对他们的猜想,各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符合就地取材,现场实施的原则)方案一:人离远点或躲起来,大声叫喊或突然击掌,观察鱼儿是否有反应.方案二:人站在水边, 突然向鱼二挥手或用鱼竿在水面晃动,观察鱼儿是否受惊..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句话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分析: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空气、雨水和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经过空气传入人耳的。解答:信息1、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振动产生声音。
信息4、这些声音到达人耳时都大于0dB。信息2、空气能传声信息信息3、这些声音的频率都大于20Hz,且都小于20000Hz。
你还知道语文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声音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夜半钟声到客船学科综合专题三:人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感知途径1)耳朵:
2)骨传导从人的感知分超声波:定义、特点、应用可听声:频率在 20~20000Hz不可听声次声波:定义、特点、危害专题四:声音的分类两大定义噪音三大来源:工业与工地、交通、生活物理学角度:声源振动是否规律
环保学角度:是否影响他人正常休息、学习、工作你见过这样的仪器吗?分贝仪噪声污染 两大定义噪音三大来源:工业与工地、交通、生活物理学角度:声源振动是否规律
环保学角度:是否影响他人正常休息、学习、工作三大危害:人的生理、心理、物理建筑物。(分贝数越大危害越大)两大定义噪音三大来源:工业与工地、交通、生活
三大危害:人的生理、心理、物理建筑物。(分贝数越大危害越大)物理学角度:声源振动是否规律
环保学角度:是否影响他人正常休息、学习、工作三大防治途径:声源 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秘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谜”。原来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 。 次声波资料搜集声音的两大危害1.噪声危害:
(生理危害、 心理危害、 物理危害)
2.次声波危害:易使人恐惧、头晕、烦躁、神经错乱、恶心、 吞咽困难、四肢麻木,甚至五脏破裂。专题五:声音有哪些实际应用呢?B超我们监测和控制 ,
就 (填可以或不能)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如火山喷发、龙卷风和雷电的发生,减小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可以次声波次声波的应用声音的两大利用1.利用声音传播信息
(1)根据音调、音色不同,分辨物体好坏,诊病。
(2)利用回声定位系统得到信息。蝙蝠觅食、海豚觅食、雷达、声纳、B超、回声测距、勘探石油位置。
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1)超声波去污、去结石。
(2)噪声除草、除尘等。专题六: 目前人类利用噪声的尝试:
噪声除草 噪声除尘
噪声克敌 噪声测温
噪声发电 噪声制冷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物理研究方法?想一想专题七:本章涉及到的研究方法:1.把微小现象扩大的方法叫转换法如何验证物体发声时振动敲响音叉,缓慢移近并接触悬吊的乒乓球,看见乒乓球被弹开,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提出问题1: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2.控制变量法提出问题2: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3: 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能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由声源(振动的物体)产生,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会发出声音。由光源发出要依赖固体液体、气体等一定的物质做媒介,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固体、液体中的声速较大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真空中的光速最大,为c=3×108米/秒。
具有反射现象,反射回来的声音传到耳内,形成回声;回声在生活生产中有多种应用。
具有反射现象,从物体表面反射过来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使人能看见物体。
如果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影响,即为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应予防护。如果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影响,即为光污染,也是一种 环境污染。3、比较法4、类比法水波和声波 声源和光源、能源[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器材]:[实验思路]:选大小和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分别用它们将正在发声的闹钟包裹起来,然后在同样远的地方听闹钟的声音,最后通过比较两次声音的响度来判断两种材料的隔声性能.大小和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 闹钟,纸盒知识延伸[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步骤]:1.用泡沫塑料将闹钟包裹起来,人站在5米处,听闹钟声音的响度.2.用棉絮将闹钟包裹起来,人站在5米处,听闹钟声音的响度.3.比较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得出结论.判断方法: 响度大,则该材料的隔声性能差.
反之响度小,则该材料的隔声性能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句话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分析: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空气、雨水和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经过空气传入人耳的。解答:信息1、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振动产生声音。
信息4、这些声音到达人耳时都大于0dB。专题八:学科综合信息2、空气能传声信息信息3、这些声音的频率都大于20Hz,且都小于20000Hz。
你还知道语文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声音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考链接要求: 能用声音的发生、传播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1、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地面振动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C2、[2005·安徽]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3、关于人们能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是超声波就是次声波
B.可能是超声波
C.可能是振幅太小
D.可能是周围没有传声的介质看一看,你能选对吗 ?4、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 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连云港2004)D5、图书馆和医院的墙壁上都醒目地写着“安静”二字。“安静”是要求声音不超过 ,从减轻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是利用声音传递 。分析: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耳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音;在30dB~40dB的环境里人感到最舒适;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90dB时,人的听力会受损。在医院和图书馆不许大声喧哗,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语言交流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40dB 声源 信息6、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力分别敲打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响度 B.频率 C.音色 D.音调A7、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
C8、我们平时所说的 “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B9、[2005·芜湖]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10、[2005·济南]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11、[2005·汕头]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12、[2005·南通]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13、[2005·河北课改区]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提出问题2: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过程:实验记录:直尺、桌面(1)拿一直尺,使其一段伸出桌面边缘一部分,另一端压住。(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操作相同)用力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2)两次用不同的力拨动直尺,比较声音的强弱有何不同。交流论证:两次用不同的力拨动时,直尺振动的幅度不同,用力越大,振幅也越大,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讨论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它进进入耳朵 1984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名其妙的全部死亡了,这一惊人的惨案,是自杀还是他杀?检查的结果是:在遇难者身上,都没找到任何伤痕,也不存在任何中毒迹象,而解剖表明:死者生前个个身体健壮,你能说出“凶手”吗?到底谁是凶手 ?13、[2005·柳州]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 A 水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D. 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糊涂的贼 两个随着殖民军来掠夺土著人金刚石矿的人,第一次偷部落A的时候,由于听到了土著人吹哨子报信的声音,迅速逃脱了,而第二次去偷部落B的时候,不幸被抓了,更可悲的是被抓后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报信的,两人被抓后的对话如下:
“这次看来部落B比部落A的人聪明?你看到他们是怎么传信的呢?”
“我看见他们也吹放在嘴里的一个东西。”
“是什么东西?”
“很小,看不清,吹的很用力,但没有听见声音,吹哨的人还带着大黄狗。”
“那狗很听话,跟着一声也不叫,只是偶尔抬头在主人身边蹭蹭。”
“奇怪,人不喊,狗不叫,他们远处的人怎么知道我们偷金刚石呢?” 你能帮这两个糊涂的贼清醒一下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句话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分析: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空气、雨水和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经过空气传入人耳的。解答:信息1、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振动产生声音。
信息4、这些声音到达人耳时都大于0dB。专题八:学科综合信息2、空气能传声信息信息3、这些声音的频率都大于20Hz,且都小于20000Hz。
你还知道语文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声音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夜半钟声到客船提出问题1: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过程:实验
记录:直尺、桌面让直尺产生不同的音调,观察产生不同音调时哪些因素不同。让直尺三次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如:8cm,10cm,12cm),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听声音的音调有何区别,情况有何不同?直尺伸出桌面边缘的长度长时,尺子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低。交流
论证:说明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发声的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发声的音调越低。2.控制变量法声现象的四大规律 1.产生规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传播速度规律: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规律:v固> v液> v气
3.传播效率规律: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播的方向性好,较集中,能量损失小,即响度大,效果比空气传声好。
4.反射规律:任何声波(超声波、次声波、可听声、噪声、乐音)遇到障碍物时都要发生反射。谢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