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27 08:2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引入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学习目标: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
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北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妇的局面自能维持多久……史事链接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相关史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号:
史称: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开封宋北宋1、北宋的建立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一、加强中央集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2、控制调兵权;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集中兵权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加强中央集权集中行政权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 1、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三年一换、频繁调动;
2、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集中财权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中央中控税收;
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北宋的建立
时间: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都城:__________
国号:___________史称:__________
统一: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_________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____________________。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集中兵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2、控制调兵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集中行政权: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 1、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三年一换、频繁调动; 2、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集中财权: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中央中控税收;
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实“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想一想 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可见,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实行监督。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带兵打仗处处受到束缚,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武将地位降低,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二、重文轻武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3、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阵图”行军布阵目的:
表现: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病重现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朝文官出行图文官地位高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权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行政权4、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人科举考试图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励学篇》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神童诗》
——汪洙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文轻武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重文轻武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病重现表现: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收回兵权
中央:分化相权
地方上:控制行政权、财权、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抬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随堂训练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2.“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AD3.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4.人民法院报2016年10月8日文章:宋朝司法中的“情理法不协”及对判例的影响。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AC作业:背诵本课重要内容
做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