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环科园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宜兴市环科园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7 15:1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
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宽yòu ②bì益 ③yùn含 ④独占áo 头
2.诗句默写(8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 。
② ,小桥流水人家。
③ ,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 。
⑤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策之不以其道, 。
⑦《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 。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沙漠中旅行的人常会被海市蜃楼的幻象迷惑,而失去了方向。
B.他们俩为了这点鸡毛蒜皮之事强聒不舍、斤斤计较起来,导致最后彼此间一直不说话。
C.一时想不到法子,他只好虚与委蛇地先和这些人周旋。?
D.他在整理书柜时,发现了寻找已久的《朝花夕拾》,真是妙手偶得啊!
4.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武松、吴用等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作品运用的是古白话,通俗生动,活灵活现,充满个性化特色,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形象。他性格中既有粗鲁莽撞的一面,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2·1·c·n·j·y
C.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这样写道,“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其中“山东呼保义”指晁盖,“河北玉麒麟”指卢俊义。www-2-1-cnjy-com
D.青面兽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智多星吴用在黄泥冈巧设妙计“智取生辰纲”。吴用设计用药的过程是: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故意给军士等人看。次后,吴用取出药来,抖在瓢里,搅在酒里。最后,白胜夺过吴用手里的瓢,将酒倒进桶里。
5.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3分)
 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只要诱得A上船,便把竹篙望岸边一点,只脚一蹬,那只渔船,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A虽然也识得水,苦不甚高,当时慌了手脚。那人更不叫骂,撇了竹篙,叫声“你来!今番和你定要见个输嬴!”便把A搭膊拿住,口里说道:“且不和你打,先教你些水!”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英雄落水两个好汉扑通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宋江,戴宗,急赶至岸边,那只船已翻在江里。两个只在岸上叫苦。江岸边早拥上三五百人在柳阴底下看;都道:“这黑大汉今番却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了一肚皮水!”宋江,戴宗,在岸边看时,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A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江岸上那三五百人没一个不喝采。当时宋江戴宗,看见A被那人在水里揪住,浸得眼白,又提起来,又纳下去……【来源:21cnj*y.co*m】
上段文字中在江中打斗的A是谁?因何原因发生打斗?(3分)
          
二、阅读与赏析(40分)
(一)《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4分)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2分)
  
7.“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6分)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是非木柿 柿: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暴:
③湮于沙上 湮: ④众服为确论 服:
9.翻译句子(2分)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译:
(三)(10分)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21·世纪*教育网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 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版权所有:21教育】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
B.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出处:21教育名师】
C.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照顾弟弟。
D.潘生认为没有给母亲东西吃,母子都会饿死.与其等死,还不如用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性命。
12.解释下列中加点的字。(4分)
①独与两弟奉母居 奉: ②自度无所得食 度:
③即以母属两弟 属: ④皆涕泣 涕: www.21-cn-jy.com
13.翻译句子(2分)
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译:
(四)勇 气(6分)
【美】爱默生
①人们往往以为勇气是寻常而平凡的,然而事实证明,它是罕见而可敬的。因为,懦弱是人类的本性。由于我们是在安宁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很少会面临那种需要勇气的时候。这就好比一个从未经历过激烈场面的柔弱的男孩,却忽然要面临刺刀或其他暴力的威胁,毫无疑问,他会感到胆怯和绝望。21·cn·jy·com
②怯懦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令我们无法看到广阔的天空,而适时的鼓励却常能拨云见日。克尔律治在英国海军服役期间有过这样一段轶事,14岁那年,他随亚历山大伯爵远征。当身佩步枪,列队袭击敌人的船只时,他害怕得连膝盖都在不停地颤抖。他说:“就在我将要晕厥倒地的时候,伯爵抓住了我的手,轻声地对我说道:‘勇敢点儿,我的伙计!你很快就会恢复的,我第一次时也和你一样地害怕。’那简直就像是天使在同我说话。从那一刻起,我便不再惧怕,而是同老船员们一起勇往直前。我不敢想象,假如在那一刻,他不是鼓励我,而是嘲笑或者呵斥我,我会变成什么样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③当孩子面临楼梯的台阶、燃烧的火炉或者飞驰的汽车时,就如同战士们面临着枪炮和伏兵一样,他们会感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可是,一旦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危险,学会抵抗,他们便将克服恐惧。正如老练的马夫知道如何去平稳地驾驭马匹一样,当一个老练的士兵看到枪炮的火焰时,他便知道如何去躲避。所以,猎人不会害怕狗熊、狮子和野狼,养狗人可以轻松地制服猎犬。
④可见,对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是疗治胆怯的一剂良方,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勇气。
⑤学生之所以会被一道数学题难倒,原因就在于他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他就会像阿基米德那样令人叹服不已。
⑥勇气还在于信念。要相信,你的智力和精神并不亚于那些你所崇拜的人。很多时候,危险只是人们的幻想而已。那些不惧困难的人会坦白地承认自己有时候也会感到一丝胆怯,之所以胜利,是他相信自己的身体里潜伏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使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21cnjy.com
⑦工作中会有挑战,生活中会有困境,学习中会有挫折,勇气是何等的重要。你,应当更勇敢一些。 (选自《爱默生随笔精选》,有删改)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15.文章第③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16.结合文意,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答:
(五)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14分)????
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21教育网
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 ”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17.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 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3 分)
答:
18.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3分)
答:
19.纵观全文,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答:
20.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4分)
答:
?三、作文(40分)
21. 根据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2-1-c-n-j-y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
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答案
1、宥 裨 蕴 鳌 2无案牍之劳形 枯藤老树昏鸦 非澹泊无以明志 衡阳雁去无留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食之不能尽其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1*cnjy*com
3.D(3分) 4.C(2分) 5. 李逵???因为李逵不知道渔船养着活鱼,他将船舱中拦鱼的竹笆篾提起,误把所养的鱼都放跑了。惹怒了江上的众渔人。
6.这两句正面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燕然勒功的目的。(2分,大意相同即可)
7、爱国、思乡(有家难回、功业难成) 8.木片 突然 埋没 信服
9、沿着河水寻找石兽,岂不是错误的吗? 10、B 11、C
12、奉:侍奉 度:估计 属:同“嘱”:嘱咐 涕:流泪 (共4分)
13、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2分)
14、勇气很重要。(勇气是罕见而可敬的)(2分)
15.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0.5分)、对比论证(0.5分),有力地证明了人面临危险的处境需要准确判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可获得勇气的观点(1分),使说理深入浅出,观点更鲜明。(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运用。先找出使用了何种论证方法,解答时可以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如“当……”“就如同…‘正如”“可是”等进行判断。其作用是对相关观点进行论证。
16.这句话的意思是信念能够使人具有勇气,即使面临死亡,也能泰然自若,乐观地认为死亡是上帝给他的特殊礼物。(2分)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含义。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既要写出句子的字面意思,还要探究其在文中的深层含义,要围绕“勇气”“信念…‘乐观”等关键词展开。
17、示例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共3分,修辞1分,评析2分,)
示例2: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蒲公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18、 围绕“衬托或对比及其作用”回答即可。(共3分,衬托或对比1分,作用2分)
示例: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生命力顽强,乐观.朴实的品质。
19、围绕“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育人有方”回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结合原文1分,特点毎点1分)
20、.围绕“‘我’遇见蒲公英;蒲公英的品班质”两方面回答即可。(共4分,每方面2分)
示例:表层含义是指“我”与蒲公英在庭院相遇。深层含义是指“我”(“我们”)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怀温暖、感恩和爱。
附译文:
潘生者是富阳人,幼年丧父,只与两个弟弟奉母居住。大德间,江南大饥,道上饿死的人都出都是。自己估计没办法得到食物,说:“我没有给母亲的东西,那么母子都会饿死.与其等死,何不用我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性命呢?”就把母亲托付给两个弟弟,自卖给回鹘人当佣人,于是告诉母亲说:“儿子到钱塘当佣人几个月,得钱米让家人活下去,母亲不用担心.”不久,回鹘人把潘生转卖到辽东。不几年,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潘生路遇一个女子,还有一个像丫鬟那样的人随行。问他们,说:“是淮人,以前因为饥饿,被父母抛弃,转了好几家.现在主人家让我回去,您是南方人,能带着我一起回去吗?”潘生答应了他们,于是每天拿着瓢在路上乞讨。渡过淮水,女子上堂见父母,都痛哭流涕,抱在一起。引潘生互相见面,备好酒饭欢乐.酒饮到一半,拿着酒杯跪在地上说:“我的女儿幸运的完好回来,见到自己的父母乡亲,免遭受霜露盗贼,是您的功劳.吾家还有一些园田;我的女儿可以作为您的妻子。您就不能回去了。”潘生则毅然拒绝说:“我怎么敢以那您的女儿为利呢?我虽然身份低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且母亲年老体衰。估计还活着.万一母亲死了,两个弟弟倘若有一个还活着,现在不回去,我又怎么安心在这里呢?”于是告辞回家了。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