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及考题分析[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物理复习及考题分析[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8-02-28 09: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中考物理复习及考题分析初探
(力学和光学部分)
一、考试说明和复习要求考核内容有:(1)科学探究
力学:6个
光学:1个
(2)科学内容
力学:21项
光学:7项
分值:力学34分
光学8分 对教学的总体要求是:控制难度,拓宽知识面。复习课教学尤其要注意体现知识的拓宽、思路的拓宽、方法的拓宽,要在知识的广度上做文章,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一个显著提高。中考前的总复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熟练化和技能化,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提高。
给你一张白纸、一面平面镜、一块玻璃、一支蜡烛、一把刻度尺、(1)选用以上器材可以研究那些有关的光学问题;(2)设计实验方案并简述实验过程。1、小孔成像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平面镜成像
4、凸透镜焦距
5、凸透镜成像给你一张白纸、一面平面镜、一块玻璃、一支蜡烛、一把刻度尺、(1)选用以上器材可以研究那些有关的光学问题;(2)设计实验方案并简述实验过程。
两种液体:水和酒精,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分辨出来。
1、闻 2、可燃性 3、沸点不同 4、相同体积、比较质量 5、相同质量比较体积 6、比较密度 7、比热不同 例题:老师整理了一份器材清单,根据清单准备的器材见下图。用以下器材:(1)提出研究课题;(2)设计实验方案;(3)简述实验过程。 1、测金属块的长度2、测金属块的密度测金属块的体积测金属块的质量测金属块的体积:
1)用刻度尺测量、
2)用量筒测量
3)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
测金属块的质量:
用弹簧秤测量3、测金属块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4、研究金属块在液体中:浮力大小与
深度的关系5、研究金属块在液体中:浮力大小与液
体密度的关系6、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7、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9、测牛奶瓶的玻璃密度
10、利用牛奶瓶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11、验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8、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
正压力的关系 二、近三年来出现的新题型(力学和光学部分)(一)、注重知识理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自行车是一种无污染的交通工具,它的结构和使用包含了不少的物理知识,其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轮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在转动部分使用了滚珠轴承
C、给车轴加润滑油       D、车轮做成圆形图中的农民拿着一根用来挑东西的扁担. 扁担属于__________类机械,使用扁担挑东西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省力. 扁担做成“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燃放鞭炮时,火药爆炸使其周围的空气 而发出了爆炸声;用手捂住耳朵以减小爆炸声,这是通过在 处减小噪声;有经验的人能够判断出远处的爆炸声是鞭炮声而不是枪声,他实际上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 例: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这是风力使小树发生了 ;狂风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这是风力使落叶的 发生了改变;被狂风吹弯了腰的小树具有了 能;狂风具有 能。例:马路上一旦泼撒了机油,容易造成交通故特别是骑摩托车、自行车时很容易摔倒,是由于 的缘故。应急的解决办法有 (填一种办法)。
(二)、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前沿例: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例: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 当飞船减速着陆时,“航天英雄”杨利伟的:( )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三)、渗透地方文化,拉近试题与考生距离例:翠湖边有一块用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供人们在上面行走时按摩脚底,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是通过 脚底与路面的接触面积的方法来 压强的(填“增大”或“减小”)。例:海峡西岸,英雄东塑。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诞辰380周年,在泉州市区大坪山顶修建了郑成功塑像,它的总质量是5×105㎏,底坐由长42m,宽5m的花岗岩制成。请问⑴:塑像所受的总重力是多少?⑵塑像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多少?⑶地面受到塑像对它的压强是多少?(g=10N/㎏)(四)、利用STS(科学、技术、与社会)阅读材料创设物理情景 例:驾驶员看见过马路的人,从决定停车,直至右脚刚刚踩在制动器的踏板上,在这段反应时间内,汽车按一定速度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踩紧踏板到车停下的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普通人正常的反应时间,平均约为0.5-1.5s;酒后驾驶的反应时间则增加2-3倍。为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从今年5月1日开始,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酒后驾驶给予了十分严厉的处罚。
(1)小张正常的反应时间是1s,他以72km/h的速度开车时的反应距离是多少米?假设小张酒后驾驶的反应时间是正常时的2倍,他以相同的速度开车时的反应距离又是多少米?
(2)如果小张在紧急刹车时,脚踩在制动器踏板上的力是40N,脚与踏板的接触面积是50cm2,那么脚对踏板的压强是多大?(五)图文信息类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制作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 如图14所示的两幅广告中各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
甲图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力学和光学中的科学探究问题1.考查学生针对科学性问题提出猜想的能力 在向科学进军的道路上,大多数的人和大多数的时间实际上是耗费在那些最终没能得到实验证据支持的假说上。但这却是真真切切的科学上的探究,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会否定这种探索的价值。 因此,对猜想或假说这一至关重要环节在近年中考里有所体现例用力压气球,气球会爆破;打足气的自行车车胎在阳光下也会爆破,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现象。于是小红同学提出:质量一定的气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你根据上述例子、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提出猜想(至少写出两个)
你的猜想: ;
。 例某同学用图17装置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在实验前,请你帮他猜想该装置可能影响其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要求写出两种即可)
猜想⑴
猜想⑵ 例、在煮饺子的过程中,可观察到如下现象:饺子刚放入时,沉在水底,煮一段时间后,就浮了起来。饺子为什么会浮起来?请提出你的猜想并给出说明。
我想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我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
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我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可能的答案:?
(1)沸水上下翻滚带起了饺子;
(2)水沸腾后饺子表面吸附了一些气泡,托起了饺子;
(3)煮熟后的饺子密度小,因此会浮起来;?
(4)饺子由于温度升高而体积变大,所受浮力也增大,且大于重力,因此浮了起来;
(5)饺子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饺子体积变大,所受浮力也增大,并使浮力大于重力(尽管煮过的饺子因吸水会变重,但浮力增加显然更大),因此浮了起来;?
(6)随着饺子内的温度升高,水蒸气增加,导致饺子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增大,并使浮力大于重力例5、在煮饺子的过程中,可观察到如下现象:饺子刚放入时,沉在水底,煮一段时间后,就浮了起来。饺子为什么会浮起来?请提出你的猜想并给出说明。
我想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我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
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我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评分标准:答(1)或(2)得1分(满分6分);答(3)得3分,其中若只答饺子煮熟了就会浮起来,而未提到密度变小的,得1分;答(4)、(5)和(6)中任意一个得5分,同时考虑饺子中的空气和水蒸气受热膨胀的得6分,其中若没有考虑煮过的饺子吸水变重而认为重力不变则扣1分;能综合考虑饺子本身和饺子内气体受热膨胀并判断气体受热膨胀可能是主要因素的得6分。提出其它合理猜想的酌情给分。 一般来说学生对煮饺子的过程并不陌生。对于饺子煮后会浮起来的现象,学生可根据经验和所学知识,提出许多有一定依据的猜想。评分主要依据的是学生通过猜想所表现出地运用科学知识、方法和推理的能力。 例、如图所示是运动员滑冰的情景。滑冰时,冰刀下面会出现一层水,这层水跟润滑油的作用一样。冰刀离开后,水又很快结成冰。关于水的出现,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 滑冰时,冰刀下面会出现一层水,学生一般会想到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冰的温度升高而熔化,然而冰熔化后水的温度为0 oC,不会在冰刀离开后,又很快结成冰。所以这种猜想还不够合理,进而猜想,压强是否会影响冰的熔点。正是从学生这样猜想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出他是否正确理解和掌握了有关的知识,而且可以考查他在运用这些知识时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考查就具有了较强的过程性和开放性,这不仅反映在学生回答的结果可以多样,还有可能是我们提供的问题本身就是尚未定论的。分辨不同猜想的优劣,依据的是学生运用知识的正确性、推理论证的合理性等指标。 例8 、如图所示为一名滑雪运动员在滑雪比赛,根据图中展现的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简答。 这个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可以提出“雪撬为什么有较大面积?”、“运动员手中的撑杆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学生解答此题时需要认真观察图中给出的情景,发现图中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能正确表达发现的问题和作出解释。这类题涉及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等要素,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考查学生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能力 为了验证猜想,需要通过观察收集信息,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而观察和测量也可以单靠感官、单靠估测,但那是经验,不一定科学可靠。科学的观察和测量一般就要使用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就要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这也是科学探究有别于其它一般探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煮饺子时,观察到饺子刚放入时沉在水底,煮一段时间后,就浮了起来。对此现象的原因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水煮沸时,上下翻滚,带起了饺子;另一种则认为饺子里有气体(空气和水蒸气),气体受热膨胀,使饺子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增大,大于重力,于是就浮了起来。如何从实验上来判断上述两种猜测的对错?
???答案:
??? 若第一种看法成立,停火后,水不再沸腾时,饺子应很快沉下去,因为此时水已停止翻滚。反之,则不成立。
??? 若第二种看法成立,停火一段时间,水温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饺子内气体体积会缩小,浮力减小,饺子下沉。此时若重新加热,水温又升高,饺子内气体体积变大,浮力增大,饺子可再次上浮。若无前述现象,则此看法不成立。
此题考查了学生针对猜想设计判定性实验的能力,其所需知识并没有超出学生已有知识的水平,但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情景之中。
???例:煮饺子时,观察到饺子刚放入时沉在水底,煮一段时间后,就浮了起来。对此现象的原因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水煮沸时,上下翻滚,带起了饺子;另一种则认为饺子里有气体(空气和水蒸气),气体受热膨胀,使饺子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增大,大于重力,于是就浮了起来。如何从实验上来判断上述两种猜测的对错?例、滑动摩擦力在研究相关物体运动情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已经知道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也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有些同学猜想滑动摩均可能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 , 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
器材:a. 斜面 b. 带钩的正方体木块 c. 带钩的长方体木块 d. 表面平整的长木板 e. 几条毛 f. 直尺 g. 弹簧秤 h. 硬纸板
⑴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 用器材前面的字母表示 ):
⑵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 :例10、滑动摩擦力在研究相关物体运动情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已经知道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也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有些同学猜想滑动摩均可能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 , 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
器材:a. 斜面 b. 带钩的正方体木块 c. 带钩的长方体木块 d. 表面平整的长木板 e. 几条毛 f. 直尺 g. 弹簧秤 h. 硬纸板
⑴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 用器材前面的字母表示 ):
⑵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 : 例 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__________。
根据现象:__________。
得到结论:__________。 滑动摩擦力在研究相关物体运动情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已经知道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也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有些同学猜想滑动摩均可能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 , 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
器材:a. 斜面 b. 带钩的正方体木块 c. 带钩的长方体木块 d. 表面平整的长木板 e. 几条毛 f. 直尺 g. 弹簧秤 h. 硬纸板
⑴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 用器材前面的字母表示 ):⑵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 :例 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两例都是考查实验设计。每例都是给出问题,然后请学生设计出相应的实验。 “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完全是课本上的一个实验,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旧”问题;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与前者相比,则可以说是一个“半旧半新”的问题。显然,要设计实验,前者可以通过背实验来解决,而后者就没有这么容易了,它要求学生把书上的实验学“活”一点,才可能在新情境中有所变通。 例:现有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一些碎玻璃、装果冻用的塑料小盒子(重力忽略不计)、量杯一个、足量的水。仅利用这些器材,请你设计一个测量玻璃密度的实验方案。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并用字母把要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来;(2)用测量的量将玻璃的密度表示出来。例:秋收时,小明同学星期六回到家,看到自家晒场上小山似的一堆谷子,特别高兴。他很想知道今年谷子的收成,于是从家里找来皮尺,测出了这堆谷子的体积V?。他家还有一把杆秤和一个容积为V′的矿泉水瓶。请你利用这两样器材,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帮助他设计一个方案,估测出这堆谷子的质量。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并用测量的量将这堆谷子的质量表示出来。测量步骤:(1)用矿泉水瓶从谷堆中装满一瓶谷子,则谷子的体积为。
 (2)将瓶中的谷子倒入秤盘中,用杆秤称出这瓶谷子的质量m′。
  这堆谷子的质量表达式: (佛山市)小雄学会了测量铁块的密度后,他问老师:“能不能测量出冰糖块的密度呢?”老师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探究出来!”于是老师给了小雄下列仪器和材料:①天平(配有砝码),②量筒,③水,④细线,⑤面粉,⑥白纸,⑦保鲜薄膜,⑧一小块形状不规则的冰塘。
请你想想,如何选用上述器材,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测量方案(只需简单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设计和实施了科学实验,自然想获得实验结论。但实验的结论并不是只要做了实验就会自动获得,从实验的原始数据到实验结论之间,要正确地进行实验记录和整理,准确地对实验数据进行表达、解释,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因此,考查学生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就很有必要。 3.考查学生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 例: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浩提出“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所经历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为此他选择了质量大小不同但光洁程度相同的4个玻璃小球,先后让这4个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实验测得4个小球沿斜面滚下所经历的时间如下表:
小浩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对时间的影响。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得到的结论是       。
例、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 请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结论一是示例)
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 探究能力: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分析
2.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3.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4.具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谢 谢!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